混合式学习及其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混合式学习”及其教学设计讨论的问题•如何理解“混合式学习”?•如何从课程与教学论视角来解读?•如何设计可能有效?场景一:上次课结束部分•课外学习任务:阅读或观看以下材料–杨丹:混合式学习和翻转课堂是在线教育的未来趋势()–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3期()–钟启泉:“微课”的诱惑与反诱惑,《内蒙古教育》2015年25期()•思考:“‘元芳’,你怎么看?”–提示:可以从“‘混合式学习’不是什么,是什么”来思考。•在线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场景二:现在•我对“混合式学习”的理解•“混合式学习”背后的课程与教学理念•“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1对“混合式学习”的理解•传统学习(T-L)→E-learning→B-learning•传统学习(T-L)+E-learning=B-learning•混合式学习(B-learning):–blending-learning–blended-learning•类似的概念有:统整课程–Integratingcurriculum–integratedcurriculum1对“混合式学习”的理解•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CAI→CAL→IIT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混合式学习(B-learning)其实就是IITC•它强调的是学习环境的混合:线上、线下相混合的学习环境(类似于O2O模式)•至于学习理论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传统学习早已强调;•而关于学习资源的混合,E-learning也早已强调。1对“混合式学习”的理解•其实,它就是“常态”的人类学习。•实践中的学习原本就是混合的。•它是所有学习、课程、教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整合。•它是学习方式的“返朴归真”:–学习是人的本能–学习无处不在–“自然”学习状态→传统的时空限制的课堂教学状态→有指导的“生态”学习状态1对“混合式学习”的理解不是是在描述一种新的学习概念在描述学习的原本(自然)样态一种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教学模式)课程与教学的理念仅指线上线下的混合在一个人的生活实践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来学习············2“混合式学习”背后的教学理念•对理解“学”与“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2.1对理解“学”与“教”•“學”字解读•“学”:–心理学:相对持久的变化–传播学:接受信息–人类学: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教”:–引起、维持、促进学习的所有行为。–分为:主教行为、辅教行为、管理行为學2.2何谓“先学后教”•第一层含义:从研究、思考、设计的角度来看–先考虑学生、后考虑教师–先考虑学习、后考虑教授–在研究“学”的基础上设计专业的“教”•第二层含义:从实践行为的实施(操作)的角度来看–学生先“学习”,经过“评价”以后,再决定并实施具体的“教授”(不一定是“教授”,也可能只要“(组织)管理”、“(动机)激发”等即可)2.3何谓“以学定教”•“以学定教”的两种理解:–1)“学”即“学生”,反映的是一种理念(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等)–2)“学”即“学习情况”,反映的是一种行为(以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的行为)2.4何谓“少教多学”•“少教多学”:少教能多学吗?–教学层面上:教的行为(时间)少一点,学的行为(时间)多一点–课程层面上:教的素材(内容)少一点,学的结果多一点、深一点、丰富一点–理念层面上:少考虑教,多考虑学,赋予学生学习的权力和责任2.5为什么要这么做•有效性–什么情况下直接“教”?–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可能存在什么问题?–什么情况下先“学”后“教”?–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可能存在什么问题?–——此问题留待大家来解答并实践证明•必要性–“恢复”学生学习的权力和责任–“先学后教”才真正体现了教学的专业性——激发、维持、促进学习•教学专业的领地在哪里?•教学作为一种完整的专业实践是怎样的?教学专业的领地在哪里?学习者原有的经验与知识经历学习的过程形成新的经验与知识设计专业的方案实施促进学习的方案检测是否习得或学会学教促进教学:一种完整的专业实践学会了•何以学会•学历案学了•怎么学•学案•导学案教了•怎么教•教案•导学案发送信息接收信息加工信息自我转换人际转换•学习=学+习•真学习需要经历两次信息转换:教—学—学会。•教学专业主要体现在帮助学习者实现第二次信息转换。3为什么可以“先学后教”?——学生自己会“学”吗?•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能力,这种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后天习得的(学力)。•学习是作为主体的学生亲历亲为的事情,学习的责任在学生,他人(教师、家长等)不能代劳。•教师的责任在于引起、维持与促进学习–教师是个教练、导游–当学生的学习发生困难时(不想学、不会学、学不会等),教师的教授(指导)才介入•说中学、做中学、教中学、悟中学是主动学习的主要方式(图:学习金字塔)•“教师教了”不等于“学生学了”,“学生学了”不等于“学生学会了”。3“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在线学习(“先学”)的教学设计•线下学习(“后教”/面授)的教学设计3.1在线学习的教学设计•在线学习平台–利用公共网络平台的在线学习•电子邮箱、博客、微信群–专门的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网络公开课、慕课、微课•在线学习设备–借助有线、无线的设备终端(电脑/手机等)进行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传统的纸质材料(教材/教科书/报刊等)、网络上所有可利用的资源设计的四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3.2线下学习(面授)的教学设计•线下学习(面授):基于在线学习结果的教学设计•线上学习(“先学”)–在线自学(阅读、观看、听讲)–在线讨论交流(生生、师生)–在线作业(检测)•线下学习(“后教”、“面授”)–检测–补救–补充–巩固–提高设计的四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表现性评价)3.2.1“先学”涉及的问题•先“学”:谁学、学(到)什么、用什么来学、怎么学、怎么知道学到了•关键问题:–哪些(学习结果)是可以先“学”的,哪些不可以(很难先学)?–不同的学生先学的内容有何不同?–有哪些先学方法?不同的学生采用的学法有何不同?–学到了,怎么办?是再学什么(或教什么)?还是不学不教了,光操练了?–没学到,怎么办?是再怎么学(或怎么教)?3.2.2“后教”涉及的问题•后“教”:谁教、教什么、用什么来教、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怎么知道教了以后学生学到了•关键问题:–谁教:老师教?自己教(还是“学”)?还是同伴教(同伴能教吗,愿意教吗)?–为什么教?•“为什么教”是教师的教授(指导)目标,不等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它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后来决定的,它可能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可能是学习目标的一部分,也可能超越学习目标或学习目标之外的其它方面(如:学生不想学时的动机激发,学生不会学时的策略和方法的提供、学法的指导等)。3.2.2“后教”涉及的问题–教什么:如何确定教什么?(先学不会,教什么;先学会了,教什么(可能是进一步提炼、帮助学生将所学新知识与旧知联系起来结构化))•“教什么”是教师的教授(指导)内容,不等于学生的学习内容(传统教学认为教的内容就是学习内容),它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决定的,可能涉及影响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不同的内容谁来教?怎么教?•“怎么教”是教师的教授(指导)方法,一方面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对应、匹配,另一方面与教师的教授(指导)目标、教授(指导)内容相匹配。–“怎么知道教会(好)了”是对教师的教授(指导)效果的评价,一般就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同课型的“混合式学习”有何不同?–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课•不同学科的“混合式学习”有何不同?•不同的学生擅长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相匹配的学习方式愿与大家一起探索······谢谢!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