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眺望新征程,文化重塑和文化建设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托底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文化承担着比以往更加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开掘好传统优秀文化的富矿,用好先进文化的活水,激发文化凝心聚力、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我们一定可以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让文化促进社会变革和国家发展。2、经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古典诗词文化,是华夏泱泱大国独有的气度和底蕴。《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为看点,以文化为内涵,展现了中国独有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尽管处在当下这个节奏飞快的文化快餐时代,诗词看似离我们很远,实则不然。中国人内心深处一直有着对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眷慕,也都愿意去亲近去熟悉古典的诗词文化,只是一直缺少这样一个契机。《增广贤文》中曾有诗云:“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而《中国诗词大会》正好提供了一个让我们亲近诗词文化的契机。杏花春雨江南,琴棋书画问雅,炊烟流水人家,渔樵耕种烟火。无论阳春白雪,抑或下里巴人,诗词都有所涵括,不会拒人于千里。《中国诗词大会》也是如此,节目里的百人挑战团还有参赛选手中,学生,老师,商人,工人,农民……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囊括其中。比起一味夺人眼球的下饭综艺,《中国诗词大会》可以说是文化综艺节目里的一股清流。以诗为引,以文会友,传承了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文化,唤醒人们内心对古典诗词的热忱。希望以后类似这样的好节目可以越来越多,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中国诗词大会》只是一个大众级别,只是我们登门入市的那个兴趣之门,若是真的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背一背古诗古文就当做传承了,而是要继承,要体会,真真切切地学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继承,才能发扬。3.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刚过去,中秋节既蕴含着丰收和喜庆的吉祥内涵,又承载着人圆、月圆、万事圆的美好祝福。以中秋节为代表的传统节庆民俗,是祖先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收获的宝贵传统文化。它具有恒久的认同感和感染力,也具有约定俗成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成为华夏民族最为默契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一。随着各地对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对节庆内容和形式的创造性转化以及节日文化凝聚力的日益加强,我们对传统文化传承转换的思考也更为深入。传统文化恰似一渠源头活水,“守正”则为一江春水向东流保驾护航。从常识看,文化的发展不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是植根于民族根脉之上的绵延不绝,否则文化发展就失去了基本的来龙去脉。我们既要抛弃对于传统文化的自卑心理,认为传统文化远不如西方文化,过度崇洋媚外的心态不可取;又要放逐对传统文化的自大心理,认为民族文化无所不包和无所不能。这些优质传统文化资源在维系社会秩序的健康发展,促进国民心智的完善和自足,弘扬向上向善的人文精神,治愈科技文明带来的后遗症,建构人类充满诗意的精神家园,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弥合社会转型期的阶层裂痕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无可比拟的优势。没有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就没有未来,创新是传统文化发展的生命动力。通俗而言,创新是一项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绝的系统工程。创新的先决条件是继承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这就需要慢工出细活的深思熟虑,需要如琢如磨的灵感和顿悟,需要以现代科技手段激活传统文化资源。就此而言,我们借助现代手段和现代思维,对中秋、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细挖掘以及保护和传承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创新要有我们自己的灵魂,文化成果的创新在起点处可以借鉴西方的创作经验,可以化用欧美的呈现方式,但是在落点处,一定要传播我们的故事内核,反映民族的实践斗争经验,彰显传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倘若撇开中国故事、放弃民族审美理想,完全照搬西方的社会生活和表现形式,这样的成果难以穿越时空而永垂不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传统节日文化曾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咏怀慨叹,也极大地激发了中华子民的爱国主义热情。于今而言,这一切都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4.今年是陕师大毛笔手写新生录取通知书的第12个年头,被网友誉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今年为了提高录取通知书的收藏价值,陕师大还特地对录取通知书进行了改良。宣纸材质、汉封泥印、剪纸剪影、祥云底纹,古朴优雅。因而被网友誉为最具情怀、最走心”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如今,绝大多数大学录取通知书都是印刷体,省时省力,方便快捷。虽有差异,但总体给人千家一面的感觉。而手写录取通知书,带给人们的是墨香点点,师者匠心、深情款款、期待满满的温润人心感受。那份期待、那份惊喜、那份感动非亲身经历着难以体会,这些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4500名新生爱不释手,精心收藏,心儿早飞到学校可见一斑。本是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何以取得如此神奇的效果?因为手写,真实体现了一座学术殿堂对青年学子发出的邀请,也饱蘸着老一辈知识分子对晚辈的殷殷祝福与期冀,更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传承的重托。网络时代,这份抱朴守拙的态度,更透露出一种独具一格,不随波逐流的价值取向。此时,无声胜有声,润德育人的成效无可替代。让青年学生们明白,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历史文化和感受墨香,更不能忘记即将作为大学生和师者的重任,争做一名优秀学生和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正如陕师大一名2014级学生所说:“师大用通知书,一纸墨香承载一份初心,将校训那份期冀传递给我们;此后的日子,又被她丰厚的精神和文化滋养浸润,沉潜其中。”我想,这也许是师大绝大多数师生们的共同心愿。5.“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这是鲁迅小说《社戏》对传统戏曲惟妙惟肖的描述。看社戏是传统上老少咸宜的文化活动,它不光为观众提供了一场戏曲演出,也起到了居民社会交往、商业贸易、文化传播、宗教仪式等多方面的作用。但是,如今在隐藏于市井陋巷的戏台子前,那些听得起劲的观众多半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如今,不少剧团难以靠门票收入维持,常常需要演员们贴上自己的退休工资进行演出,另外还依靠一些观众的资助。这只是中国地方戏曲面临危机的一个缩影——专业演员稀缺、经典剧目面临失传、经营不善、受众群体狭窄,这些问题让一些地方特有的传统戏曲岌岌可危,就像它的表演者和欣赏者一样垂垂老矣。当前,传统戏曲有两个较为极端的发展方向。一是诸如京剧、昆曲等极个别主要戏种成为公认的高雅艺术,有政府的支持,又被贴上精英文化的标签,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而受到重视。二是大量生存在民间的地方戏曲,它们没有雄厚的财力支持,更没有专业的表演团体,尽管一些地方也试图保护这些剧种,但是更多的是施以博物馆式的保护,这使得它们像化石一样失去了生命力。一些人认为,凡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就不能有丝毫的改变。可是,文化始终处于动态的演进过程中,抱残守缺只会让文化隔绝于世。戏曲文化要重新在民间流行起来,一方面要放下架子,不计较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以观众喜爱为艺术创作的追求;另一方面要谋求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保护和弘扬传统戏曲艺术,还要善于借力打力,让活跃在民间的文化人、表演爱好者与观众参与,尤其要创造机会吸引年轻人。一张照片、一段视频、一组漫画、一篇微信热文,都可能成为传统戏曲发展的契机。(源自《光明日报》6.最好的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更要从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展示、修复、保管等多方面蓄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摆脱了将文物修复工作视为土建工程的传统思维,在修缮文物古建的同时,开展33项研究课题,涵盖宫廷史、建筑史、工艺史等多方面内容,以期将保护转为记录,让研究成为常态。在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已延向更广范围,不仅包括对文物古迹保护前、中、后期的调研、监测与评估工作,还包括对文物古迹周边人文、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划和保护。更进一步说,保护文化遗产不应只局限于文物本体,还应致力于挖掘其文化价值,为社区营造、城市建设、文明养成提供营养。既要实现活态保护,发挥一定社会功能,也要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对文化遗产进行合理活化利用是一种保护,对其进行恰当数字化处理研究是一种保护,将其全面开放呈现给公众也是一种保护。这一类的保护,也需要公众素质的水涨船高。不在文物古迹上乱写乱刻,对文化遗产常怀敬畏之心,也是一种力所能及的保护。目前我国世界遗产已达53处,历史文物更不计其数。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其背后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不可估量。本着对国家、民族、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每个人都应担起文脉传承者的重担,让文化遗产传承不绝,让中华记忆历久弥新。当下我们提倡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生活相结合,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就显得非常重要。7.冯骥才是作家,也是画家。20年前,在他事业辉煌的时候,他却全身心地投入到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中去,以至于招来“不务正业”的指责。对此,冯骥才表示,“我们是讲责任的一代。当看到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出现不和谐时,看到我们的精神领域有这么多的困惑时,就会毫不犹豫地守望我们的文化。”“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长此以往,十几年后,我们传统的东西就都没有了。我们无法阻止一个时代的变化,但是,文化,我们必须挽留。”冯骥才在谈到保护古村落时说。在文化保护工程中,冯骥才强调最多的就是文化人的责任。他说,巴黎的历史保护为什么做得这么好,实际上是三个作家起了作用:第一个是雨果,他写了《向拆房者宣战》,成为第一个对乱拆房者宣战的人;第二个作家是梅里美,他当时成立了一个古典建筑的监督委员会;第三个是小说家马尔乐夫,他提出在全法国进行文化普查。正是这种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使法国文化保留了他们的根。“中国知识分子也应反省一下,在时代变迁过程中应承担什么责任。中国传统文化大到一个古村落,小到一个荷包,都需要我们抢救和保护,否则将在我们手中消失!守望精神家园的责任应当由文化界承担,但现实却是,我们的文人、知识分子大多在旁观。当然,要做好守望工作,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如今,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保护文化遗产与抢救民间艺术的事业之中,不惜花费毕生积蓄,不惜年高劳顿,高擎起守望文化大旗,成为保护民间文化的旗手。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