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中学高一年级语文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导学稿(20180223)课题:《山居秋暝》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主备人:李志凌审核人:饶志清授课人: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二、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学习难点: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三、学习过程:(呈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巩固拓展——总结评价)四、学习方法:五、时间分配: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展示,点拨:六、学习内容:1、知识链接:作者介绍王维:字摩诘,蒲州人。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15岁起,游学长安,21岁进士及第。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安史之乱时,两京沦陷,他被叛军俘获,被迫接受伪职。两京收复后,以谄贼官论罪。因曾作《凝碧池诗》思念王室,只受到降官的处分。后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隐居蓝田辋川,以禅悟诗,故有“诗佛”之称。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早年奉使出塞,写有边塞诗,如《观猎》、《使至塞上》等,意气慷慨,情思壮大,都是传诵不衰的佳作。成就最高的是他的山水田园诗,或壮丽雄阔,或清幽恬澹。其人多才多艺,诗歌而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作诗能将绘画、音乐之理通于其中,善于运用自然而又准确、精炼、富于特征性的语言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苏轼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书蓝田烟雨图》)他的诗各体擅长,其中以五言律绝成就最高。著有《王右丞集》28卷。2、自主学习(一)诵读诗歌,给加点字注音:秋暝.___________竹喧._________归浣.女____________(二)解释以下词句秋暝:竹喧:归浣女:下渔舟:班别:学号:姓名:春芳歇:(三)用自己的话把诗歌大意写出来:参考: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晴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凉爽。明月从松林中照下,清泉从大石上流淌。竹林里传出一阵谈笑,是归家的洗衣女,莲叶移动,是渔舟顺水而下。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节干枯,王孙们(在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3、合作探究。1、简答: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参考:首联不仅交待了时间、地点、季节和天气(雨后),点明了题目,而且为“为后面的景物描写作铺垫。2、颔联和颈联写景,意境优美,历来为人所称道。简要分析这两联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参考:颔联和颈联在景物描写方面体现了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特点。3.从全诗来看,诗中描写了明月、清泉,也描写了浣纱女归来时的喧哗和渔舟在莲塘中穿梭的情景,为什么首句却要说是“空山”?“空山”是着重写自己的眼前所见,还是着重于内心的感受?参考:一方面,山中树木茂盛,掩蔽了人们的活动,显得“空”;另一方面,“空山”二字点出此处如同世外桃园一般,这是诗人的一种独特的感受。4.诗歌颔联描写自然景象,颈联则侧重于描写人的活动,诗中的景象给人以美的感受。有人说,这首诗寄寓了诗人的人格情操,也表现了他的社会理想。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以上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参考:(人格情操)从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说,诗人以物芳而明志洁,从侧面反映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表现了自己的人格美。(社会理想)从人的活动来说,在全诗的意境中体现了王维的社会理想:以人和而望政通,5、简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参考:这首诗通过描写山居环境的清幽美好,表达了作者追求心境恬静、情怀高洁的生活志趣。(或者“表达归隐的生活愿望”,“表达对隐居生活的热爱”。)4、堂上检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体说明。(4分)明确: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明确: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七、教、学后记(自我评价):学习评价对本节课内容掌握情况:()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困惑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