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发生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校园暴力成因及预防广水市马坪镇中心中学众所周知,校园校园暴力行为已愈演愈烈,不文明现象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且触目惊心,愈演愈烈。打架、斗殴、拉帮结伙等,对社会、学校、家庭尤其是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以近些年来呈疯狂上升趋势的校园暴力行为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因此,校园暴力现象应引起各有关阶层和个人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本文旨在对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如何预防做一下简单探讨。一.校园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发生在中小学的校园暴力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可谓五花八门。近几年来,在中小学校内外,类似的暴力伤害事件,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索要财物,不给就拳脚相加,威逼利诱;二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三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恶意伤害他人身体;四是同学间因“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长短;五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六是对老师批评教育不服,引发师生之间的暴力伤害等等。频繁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让老师和家长头痛,使很多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也严重地破坏了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二、校园暴力形成原因分析(一)家庭教育严重滞后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现在的中小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而现在的一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使得养成了蛮横、娇诈、自私、嫉妒、虚荣等性格;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为了打工挣钱,长年在外,能照顾他们的只是他们的爷爷奶奶等,由于在家里可能失去父母的爱,性格变得极其内向和偏激。正是由于青少年这些不良性格的出现,再加上再加上,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处世无知、盲目、争强好胜、报复心强或怯懦、逃避、承受能力差等不良倾向,当接触群体(特别是学校)生活时,面对种种的不适,特别是遇事不为自己所愿,或受不良现象或文化影响时,往往经不起诱惑,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导致了校园暴力的出现。例如,某些学生因过早的钱财需求、青春性意识萌动或者仅仅是模仿录像某些情节,发泄心中怨气等而面对其他学生施暴的行为。因此,增强学生的自身认识显得尤为重要。(二)社会不良文化冲击校园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受社会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坑蒙拐骗、以权谋私等的影响,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致使青少年盲目的模仿和崇拜。特别是一些影视作品、网络游戏过分渲染暴力、色情的内容,使得青少年并不自觉地模仿,学会了用以暴抗暴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和冲突,如港台暴力影片《古惑仔》及国外以校园暴力为题材《流星花园》;以美国校园枪击事件为蓝本的影片《大象》等,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青少年好奇心和模仿的欲望,许多青少年正是由于剧情的指引从而完成与其年龄并不相称的诸多暴力行为。对于网络游戏更是之多,比如,《传奇》、《魔兽世界》《问道》等等,多不胜数。青少年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不需要接受社会规范和其他人的监督,可以随心所欲地宣泄情感。长此以往会淡化现实社会规范的要求,给暴力犯罪埋下隐患。2006年2月,湖北一名16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竟半夜持刀砍伤母亲,抢走8000元钱;2006年3月,湖南沅江一名14岁少年因网络游戏入魔产生幻觉,从4楼跌落身亡。还有专家证实痴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与服用毒品成瘾一样,危害深重。根据心理学测试的统计结果,所有服食毒品的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焦虑、紧张、忧郁等等。而迷恋网络游戏的人经过测试后,其结果也都超过正常值,无一例外地提示具有心理障碍问题。(三)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法制教育不到位在升学率和就业率指挥棒的引导下,学校片面地只重视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学生的德育,专业知识课开得多,文化课也不少,至于学生的德育课,则被看成是“轻点”和可上可不上的课,或者即使开设了德育课,也只是流于形式,让学生们自习或讨论,这样加强的则是学生的应试教育,而思想品德、伦理道德等各方面的教育都被忽视了,结果是只要学生成绩好,便一俊遮百丑了,就什么都好;同时,法制教育的滞后,使青少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法律知识,不懂法,不守法,法律维权更是奢谈了。学校是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单元,即使有学生出事,校方出于各种考虑往往会把“口袋”一扎,消息就有可能捂在里面,一些违法行为,甚至是触犯了刑律的行为,就很有可能通过校纪校规等行政处分来给予处罚,而且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过法制课,即使开过,大多数是一学期或一学年上一次课,而且是数百人在一起听,如此走过场,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同时有些家长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还有的家长自身就行为不端,采取错误的教育方式。这些都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偏执不和谐,极容易用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而不是依照社会公德、法律的规则。三.校园暴力的预防校园暴力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而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都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一)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八条措施”,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管理二OO五年六月十六日,公安部颁布了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的“八条措施”,以维护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地区良好的治安秩序,确保师生人身、财产的安全。当前,我国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状况复杂,安全隐患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观:(一)是部分地区学校周边仍然存在一些违规经营的网吧、游戏室、录像厅、等娱乐场所,禁而不绝,不少学生沉溺其中;(二)是校园周边特别是校门前交通状况混乱,交通安全隐患突出;(三)是不法分子在校园周边寻衅滋事,将学生作为侵害目标。各级公安机关要按照公安部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将“八条措施”进行细化,然后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人员身上,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校园周边地区的网吧、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厅、道路交通等,实行严格的治安管理,制定责任状,加大检查和监管的力度,给校园营造一个祥和、安全、文明的外部环境,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二)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争强好胜”心理。“争强好胜”心理往往是学生做出暴力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作为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的每一个人来说,这种心理又必不可少,大凡成功人士哪一个不是在争强好胜中取得进步与成功的?因此学生需要争强好胜,关键是看教师与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如何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这种心理,将其变为动力,在互帮互助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反之,将会是校园暴力的引子。2、培养学生在日常交往中的容忍与大度。容忍与大度是一种美德,是交际中所比不可少的。但就目前来看,作为独生子女的“小皇帝”很难拥有大度与容忍,心胸狭窄、自私自利,一不合意就采用暴力(武力)手段解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教学与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家长应注重此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怀着一颗宽阔的胸襟与人相处,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三)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一谈到德育、思想品德的教育,一些人总认为没有什么实在内容,空洞的多,学生不愿意听,也听不进去,其实不然,关键在于学校和教育者的态度。“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健全的组织和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外,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学校德育、思想品德教育成功的核心,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寓教于行,切合广大学生的实际,使德育课成为学生喜爱听、愿意听、听得进的主干课程,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余时间要多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沉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交朋友,做他们的贴心人,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允许他们犯错误,教师、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都要有个开放的心态,要看到新问题的背后,那些有着欺负或暴力行为的学生,也是一个人,因此他们可能迷失自己,可能困惑,可能感到被拒绝……我们每个都不要紧紧的盯住他们在成长中犯下的错误不放,要耐心平和地开导他们,更要用我们的爱心帮助他们在错误中成长。(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暴力行为,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而往往以一定的动机作指导,促使学生暴力行为的内心起因就是暴力动机。青少年的特点是敏感、取乐、讲义气、好奇、喜欢模仿、爱冒险,思想十分敏锐,吸收新事物快等。如果缺乏指导或是引导不当,这些特点就会成为缺点或是成为暴力的动机。因此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加强心理引导,具有重要作用。1、加强教师学习,开展心理学知识培训与考核,提高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教师的职业特性要求不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善于了解学生心理,善于发现学生的不正常心理,并运用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辅导技能、心理训练方法,及时正确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预防与避免学生极端现象的出现。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动态,并作好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工作。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学生健康成长。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意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3、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因此学校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安排教师心理辅导,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以促使学生拥有健康心理,以达到让学生快乐生活的目的。(五)充分利用教育和宣传的优势,积极预防校园暴力学校要充分利用教育和信息宣传等优势,通过张贴、电视、广播、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及其他手段和途径实施宣传攻势,并教育学生如何利用线索、奖赏制度、监视系统、匿名电话等举报方式,通过激发学生举报,可以有效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同时,学校应积极开设法制教育等课程,聘请法制教导员、法官、家长、警察、心理专家等对学生进行经常的演讲、授课,努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明白通过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和利用法律解决矛盾冲突的道理,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守法的公民。(五)提高青少年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而家长、老师和社会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地呵护着我们,中小学生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中小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遇事不要忍着不吭声,要及时告诉家长或着老师;身上尽量不携带太多的钱物;受到暴力侵害时,立即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不刺激对方,以减少被侵害程度,事后立即报案。2.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如交友要谨慎,少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不要上网交友,更不要网恋或私自会见网友;出外办事不单独行动,要与同学结伴而行,以免发生意外。3.养成谨言慎行习惯。在学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在公共场合遇到可疑者时,设法避开;化妆、服饰要得体,不要过分暴露;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对陌生人交付现金以及物品;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尽量用和缓的语言和手段加以处理等等。总而言之,发生在我国中小学校园的暴力伤害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只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预防,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创建一个和谐安宁的成长环境。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