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艺CHINESE&FOREIGNARTS繁华社会的点缀,这些知识分子无论自觉或不自觉,最己的尊敬,骗取她的钱财,甚至觊觎她的美色。被唐曼终都不免成为上层社会的依附者。娜识破后,他竟甘愿当起了她报复他人的工具。知识分《大时代》中的蒋颖超,是个充满理想与抱负的知子精神世界的萎缩可见一斑。识分子,他踌躇满志,对台湾社会、政治、文化现状有《拒绝毕业的大学生》中,黄凡写到了许多想尽办着深刻的洞见,抱有改变社会的理想。他依靠与老板女法留在学校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为了逃避社会责任,儿的婚姻关系跻身上流社会,进入权力中心,成为霍氏同时也为了在学校经商赚钱,始终不愿意离开校园,找基金会的副主席,财富、名望、权势接踵而至。然而,各种借口推迟毕业。教授们也一天到晚不务正业,“今有着知识分子本能的责任感的蒋颖超,不满于政治界、天组党,开座谈会,明天上电视、写文章批评这个批评[12]文化界人士的无所作为、不学无术以及浑浑噩噩。他对那个拼命出风头”。《无聊死了》中的“我”,大学自己供职的霍氏基金会颇有微词,他认为本来“有能力毕业多年,却不出去工作,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接把海内外专家、学者聚集起来,有效地贡献他们的学识济,整日待在家里,内心空虚无聊,痛苦不堪。[8]与力量”的霍氏基金会,却只想成为“一个皆大欢喜这种知识者形象的出现,除了知识者自身的原因,的俱乐部,每个人都可以进来喝一杯免费酒,同时谢谢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要归咎于社会文化风气的影响。20世[9]纪末,虽然台湾整体上仍处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他们的主人”。于是,对基金会和文化界大加挞伐的过渡阶段,但由于信息、消费等领域的发达,台湾后工蒋颖超,逐渐众叛亲离,以往围绕在他周围的作家、艺业时代的一些症候过早地在都市出现。在后现代社会文人、学者、教授对他唯恐避之不及,妻子和孩子离开了化思潮中,庸俗、肤浅的文化氛围充斥着台湾社会。人他,他的岳父——霍氏基金会的老板则把他踢出了基金们陷入物质的迷城中,无暇顾及“深刻”“文化”“责会,并设法将他送进监狱。蒋颖超的悲剧,是这个大时任”,凌乱杂碎、及时行乐等后现代特征显露无遗,即代的悲剧。使是本应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也不免受到影响,成如果说蒋颖超的悲剧命运属于特例,那么《大时为毫无担当、追求享乐、内心空虚的寄生虫。这成为台代》中的另一位知识者希波,则演绎了上流社会知识者湾后工业社会典型的社会问题。悲剧命运的普遍形态。希波因为蒋颖超的提携,进入霍氏基金会成为行政秘书,多年后,蒋颖超身陷囹圄,希上世纪末,城市的不断扩张使得台湾变成了一个波受到基金会的器重。他生活富足、外表光鲜、拥有令“都市岛”,城市已成为当代人真实切近的生存空间。人羡慕的地位和灿烂的前途,但他的工作只是“买画、黄凡这一代作家,与生活在乡土社会的前辈不同,都市搞座谈会、四处送支票、安排宴会菜单、开标致车带女[10]就是他们的乡土,他们更直接地感受着都市生活。黄凡人兜风”等毫无意义的琐事。他在老板霍氏的面前,的小说对台湾都市文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知识者原本常常有种被当做“孩子”“幼稚园大班生”的挫败感。应该作为社会良心的代表,而在黄凡笔下,知识者却逐他深知自己的处境:“我们都是在漫漫长夜中,不断兜[11]渐从对社会带有冷静批判的疏离者变成了浑浑噩噩的沉着圈子的可怜虫,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在繁华的沦者。从工商业社会初期到后工业文明社会,知识者性表象之下,希波内心被放逐的孤绝感却挥之不去,唯有格、命运的变迁折射出了台湾社会的整体面貌和城市特沉醉于与女友的爱情来救赎自己孤独的灵魂。有的运作方式。这体现了黄凡对台湾都市文明的深切关蒋颖超和希波,都是上流社会的依附者,他们或是注,对都市文化危机的深刻认识和沉重担忧。有论者坚持自己的理想,想要反抗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生说:“对于一个社会、一种文化的衰落,知识者是预言活,却最终在权力的镇压下以失败收场;或是放弃“不[13]者,同时是其后果的精神承担者。”黄凡正是以这种切实际”的理想,在琐碎的事务中消磨生命。进入上流预言者和承担者的姿态关注着台湾社会的命运,在他的社会的知识分子,从古至今都难以摆脱成为繁华点缀的小说道路上艰难跋涉。命运。不同的是,古代的失意文人尚可寄情山水,而黄凡笔下这些身处工业、后工业社会中的知识者则无处逃注释:遁,又多了些无可救赎的空虚、孤寂和荒诞感。[1][2]朱双一:《台湾社会运作形式的省思——黄凡作品三、随波逐流的沉沦者论》,《台湾研究集刊》1990年Z1期。[3][4][5][6]林燿德、黄凡合编:《新世代小说大系》(心理除了上文提到的几种知识者之外,黄凡的小说中还卷),希代书版公司1989年版,第163页、第164页、第185页、第有一类沉沦的知识者形象,他们或是失去了知识者的良154页。知和自尊,以自己的无耻来报复社会;或是受到后工业[7][8][9][10][11]黄凡:《大时代》,《台湾小说选》社会的风气影响,沉溺于物质生活的富足、无休止的享(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39页、第271页、第272乐和感官刺激中。在他们身上,没有历史,也没有未来。页、第278页、第289页。《曼娜舞蹈教室》中的中学美术教师宋瑞德,懦[12]黄凡:《东区连环泡·拒绝毕业的大学生》,《台港文弱、胆小、投机、不求上进、生活落魄潦倒。他偶然遇学选刊》1990年第11期。到了曾经的学生唐曼娜,发现对方是个有钱的舞蹈老[13]赵园:《黄凡作品印象》,《当代作家评论》1990年第4期。师,便隐瞒自己的现状,想方设法接近她,利用她对自(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小说博览所谓儿童视角,就是指“以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回来,穿过魏染胡同,西草厂,到了椿树胡同的井窝[3]通过孩子的别一种眼光的观察与透视,揭示为成人世界子,井窝子斜对面就是我们住的这条胡同”,“从绒[1]所难以体察或忽略的生存景观”。作者在运用儿童视线胡同穿过兵部洼,中街,西交民巷,出东交民巷就是[4]角的创作过程中以儿童的感受方式、思维方式和叙事方哈德门大街”,“新帘子胡同像一把汤匙,我们家就式来审视和描绘外在世界,打造出一个与成人世界完全住在靠近汤匙的底儿上,正是舀汤喝时碰到嘴唇的地[5]不同的童心世界。在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作者采方”。林海音通过小英子的眼睛向我们展现了北京的用了儿童视角进行创作,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美好的童年大街小胡同,让人感觉是那样的真切。读着这些句子,家园,倾诉了她的家园之思和人文关怀。我们仿佛游走在二三十年代的旧日北京,心头不禁会涌《城南旧事》是一部叙说童年往事的自传体小说,上一股沉沉的思念之情。共包括五个短篇:《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还向我们展现了富于北平《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地方特色的生活画卷:黄昏的虎坊桥大街上人来人往,子》。这五篇小说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各自描写了一个穿着月白竹布褂,演戏的富连成科班到广和楼去上夜成人的故事,但这五篇各自独立的小说又都以贯穿其中戏,七月十五提西瓜灯逛街;“出红差”的场景;还有的主人公“英子”作为叙述者,通过一个儿童的眼光来“这时剃头挑子过来了,那两片铁夹子‘唤头’弹得嗡看待世界、体味人生百态。嗡地响,也没人出来剃头。打糖锣的也来了,他的挑子上有酸枣面儿,有印花人儿,有山楂片,还有珠串子,一、乡愁言说[6]都是我喜欢的”。这些旧日老北京的风情都借助小英林海音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在日本出生,子的眼睛,一一呈现。林海音借助儿童视角,在有声有3岁随父母返回台湾,5岁又随父母迁居北平,在北平生色的描写中,重温了童年的记忆,表达了她的怀乡之活了25年,直到1948年才迁回台湾。林海音对北平有着情,慰藉了她的思乡之苦。深厚的感情,她在《苦念北平》里写道:“不能忘怀的二、女性书写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了根一样。童年、少女,而妇人,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那里度过。快乐与悲林海音在《〈城南旧事〉自序:文字生涯半世纪》哀,欢乐和哭泣,那个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情,春来中写到:“我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几乎同时来到这世间,[2]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节啊!”林海音在北我看到了在那个新旧交替时代的人生悲剧,尤其是中国[7]平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女时代,经历了求学、恋爱、结女性的悲剧。”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林海音在婚生子,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北平是她的第二故乡。《城南旧事》中不仅倾诉了她对故乡家园的思念之情,《城南旧事》是台湾“乡愁文学”的代表作品。林同时也表达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思考。如果说海音在作品中以深挚的情感和笔触描写了二三十年代北乡愁是《城南旧事》的表层意蕴,那么对二三十年代生京城南的旧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北京风俗活于老北京胡同内的中下层女子的不幸遭遇和命运悲剧画,在京味十足的气息中,表达了她对故乡家园的思念的揭示是《城南旧事》的更深层次的意蕴。之情。首先,在《城南旧事》中,主人公小英子会说一在《城南旧事》中,林海音塑造了三个典型的女性口流利的京腔,连常常把“惠安馆”说成了“惠难形象:疯癫的秀贞、身世凄惨的兰姨娘和痛失儿女的宋馆”,“傻丫头”说成了“洒丫头”的妈妈也在认真妈。《惠安馆》中的秀贞原本是个纯真活泼的姑娘,她地学习着北京话。其次,小英子家的院子也独具北京特与住在惠安馆的大学生思康相爱并怀上了孩子。但是思色,里面种满了花花草草,有火红的石榴花、粉红的夹康返乡却一去不回,刚出生的女儿被扔到了城外,秀贞竹桃、洁白的玉簪花、红紫黄蓝的喇叭花等。还有小英就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变成了疯子。最后,为了追寻恋子非常熟悉的老北京城南的巷道和胡同:“骡马市大街人,秀贞与女儿妞儿又双双惨死于火车轮下,死后还背童眸里的世界——论林海音《城南旧事》的思想意蕴付慧慧摘要:《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成名作,是一部叙说童年往事的自传体小说。在这部小说中,林海音以儿童视角作为叙事的切入点,通过一个儿童的眼光成功地展现了二三十年代北平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她对童年故乡家园的思念、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性美的感悟,作品具有浓厚的思想意蕴。关键词:林海音;《城南旧事》;乡愁言说;女性书写;人性观照中外文艺CHINESE&FOREIGNARTS上“骗子”的恶名。《兰姨娘》中的兰姨娘在小英子的过。小偷被抓走后,她“慢慢躲进大门里,依在妈妈身[9]眼中是个很有魅力的女人:“圆圆扁扁的脸儿,一排整边,很想哭”。当英子的妈妈说:“小英子,看见整齐齐的牙……左嘴巴还有一处酒窝,随着笑声打漩这个坏人了没有?你不是喜欢作文章吗?将来你长大[8]儿。”但出生于贫穷人家的兰姨娘却有着不幸的遭了,就把今天的事儿写一本书,说一说一个坏人怎么做[10]遇。她老家在苏州,3岁时为了给哥哥看病就被亲妈卖了贼,又怎么落得这么个下场。”英子的回答却是:[11]了,14岁又被人带进了北京,16岁被迫沦落在“烟花“不!”,“我将来长大了是要写一本书的,但决巷”;20岁时,她做了一个63岁的阔老头儿的姨太太,不是像妈妈说的这么写。我要写的是:《我们看海[12]备受凌辱和伤害后又被赶了出来。后来与德先叔产生了去》。”一般来说,儿童对是非善恶有一套自己的评感情,才算是有了一个归宿。《驴打滚儿》中的宋妈是价标准,并不像成年人一样是非分明。他们全凭自己的个性格直爽、能干、爱唠叨的女人。因为家里穷,宋妈一双眼睛去看世界。在这里小英子看人就有自己的方法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就来到城里小英子家做奶妈。她整“他的厚嘴唇使我想起了会看相的李伯伯说过的话:天念叨牵挂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却没想到因为丈夫爱赌‘嘴唇厚厚敦敦的,是个老实人相’”。小英子对于好钱,儿子被淹死,女儿被送人。最后,宋妈为了再次生人与坏人,是没有办法分清楚的,就像分不清海跟天一儿育女,别无选择地回到农村和那个给她带来过严重心样。在她眼里这个年轻人并不是小偷,而是一个和她相灵伤害的丈夫生活。疯癫的秀贞、身世凄惨的兰姨娘和约一块儿去看海的人。痛失儿女的宋妈,可以说她们每个人都有着一段血泪成人在受到传统观念、社会习俗的影响后,往往会史。用功利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往往无法看到潜藏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