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1.记叙文的六要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用概括文章内容、概括故事情节。举例《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2.记叙文分类散文叙事散文定义以写人记事为主。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多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等因素。举例举例:(藤野先生》就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抒情散文定义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面貌,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举例《春》通过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喜爱至深的情怀,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哲理散文定义哲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加以评论总结。举例小说定义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三要素小说三要素:①人物(作用:支撑故事情节,并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②情节(作用:承上启下;吸引读者;设置悬念;设置背景;埋下伏笔);③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3.记叙的线索时间线定义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举例都德《最后一课》是以最后一节法语课的时间推移为线索地点线定义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举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先写“我”在百草园,再写在三味书屋的生活。人物线定义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举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回忆“我”的母亲在“我”童年时对“我”的教育为线索。事线(明线)定义以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举例《散步》,通过散步这一事件,描写了关好的家庭生活情感线(暗线)定义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举例《紫滕萝瀑布》,以赏花过程中“我”情感变化为线索,抒写赏花之情到惜花之憾再到思花之感,脉络分明,层层深入。实物线定义以某一件具体(或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举例《台阶》以“台阶”为线索组织材料。作用:(1)是贯穿全文的脉络;(2)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3)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4.记叙人称人称作用举例第一人称(“我”“我们”)①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朱自清《背影》、鲁迅《社戏》,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第二人称(“你”“你们”)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便于抒情《一颗小桃树》的结尾,表明作者的情感激动到了极点,赞颂了小桃树坚强不屈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第三人称(“他”“它”“他们”)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比较灵活自由《孤独之旅》,客观地展现了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过程。5.记叙顺序插叙定义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作用内容上:①交代了……内容;②解释了……的原因;③突出人物性格(形象);④突出文章主题。结构上: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伏笔;②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③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完整;④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感染力。举例《故乡》一文中,插叙儿时与少年闰土相处的片段,与再次见到被生活的重压折磨摧残后的闰土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人物性格变化更加突出,深化了文章主旨。顺叙定义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举例宗璞《紫藤萝瀑布》:从见到紫藤萝写起,由远至近,并由此引出人生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活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倒叙定义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只是位置移到了前面。(倒叙是一条线索,只有一个故事)作用①开篇点题;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③引出下文;④使结构更加紧凑。举例《背影》一文中,作者开头写“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然后展开回忆,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6.记叙文的语言(1)修辞角度比喻作用①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②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辨析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举例朱自清《春》:“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将野花比作“眼睛”“星星”,形象生动。答题规范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或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拟人作用①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②表意丰富,表达生动有趣。辨析把物当人来写。举例老舍《济南的冬天》中“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运用拟人的修辞,把小山当作人来写,突出小山的可爱。答题规范规范运用拟人的修辞,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夸张作用①烘托气氛,加强渲染;②引起联想效果,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辨析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举例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这句话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语言感情的激烈,给人以深刻印象。答题规范运用夸张的修辞,突出表现了……的情感/强调了……的特点。排比作用①句式整齐,富有美感;②便于抒情,增强气势。辨析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举例刘成章《安塞腰鼓》中“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的特点。答题规范运用排比的修辞,句式整齐、有力地写出了……的特点。反问作用①态度鲜明,②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辨析有问无答,但是答案已经在句子中。举例都德《最后一课》中“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运用反问的修辞,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答题规范运用反问的修辞,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设问作用①自问自答,起强调作用②引人思考,使文章内容波澜起伏。辨析问话形式,自问自答。举例杨绛《老王》:“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运用设问的修辞,表现了“我”对老王的愧疚之情。答题规范运用设问的修辞,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的特点。对偶作用①句式整齐,结构一致;②形式优美,音韵和谐;③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节奏明快。辨析整齐匀称,词性相对,节奏感强的短语或句子答题规范运用对偶的修辞,强调了……的感情。反复作用①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辨析某个词或某个句式重复出现答题规范运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了……的内容(主旨、心情)。(2)描写方法①环境描写特点作用自然环境对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的描写。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②渲染环境气氛,奠定情感基调;③烘托人物心情(感情);④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⑤暗示人物命运;⑥,为……作铺垫/设置悬念,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对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的描写。②人物描写描写种类特点作用外貌描写描绘人的身材、容貌、衣着等以形传神,揭示人物思想品质、精神风貌、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神态描写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更加凸显人物个性,给读者以真实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文章生动形象心理描写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感受、心理活动、意愿、思想斗争……),揭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的复杂情感,深化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语言描写描写人物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他人交谈)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变得丰满、鲜活,推动情节发展。动作描写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展示人物的价值观念、情感特征、性格气质、精神状态,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答题格式】运用了(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心情、情感),刻画了……(人物形象),表达了(人物)……的情感。③描写角度特点作用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直接描写人物或事物本身呈现的特征给人直接、真实、具体的感觉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出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①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②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3)表现手法角度用典特点引用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某种愿望或主旨。作用委婉含蓄,通俗易懂,言辞精炼。举例2015年成都真题《诗与成都》“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两句诗中用了典故,读来通俗易懂,既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赊账的简单和要账的困难,又彰显出成都百姓写诗的热情和功底。伏笔特点①伏笔是“隐性”的。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巧妙,在没有看到“应笔”之前,貌似“闲笔”;②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举例《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铺垫特点①铺垫是“显性”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引起读者注意;②铺垫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作用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举例《皇帝的新装》中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多么喜爱新衣服,这就为后文他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最后光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做了铺垫。前后照应特点开头和结尾的内容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对同一情况或内容做出解释、说明。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举例《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父亲背影的感人。托物言志特点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情感等。作用间接表现作者的志趣,凸显表达的艺术性;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举例《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象征特点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或精神、品质等。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举例《荷叶·母亲》一文中,荷叶象征母亲,红莲象征被母亲庇护的孩子。衬托特点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作用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举例《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的品质。烘托、渲染特点用衬托或夸张的艺术手法使事物形象鲜明突出。作用浓墨重彩,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对比特点对比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种形式。横向对比,就是将同一时间点的几个不同的人、事、物进行对比。纵向对比,就是将一个(类)人、事、物在不同时间点所呈现出来的物象、特征、行为等进行对比。作用运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或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