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的围手术期护理疾病概述脑膜瘤(Meningiomas)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属于良性肿瘤。它们可能来自于硬膜成纤维细胞和软脑膜细胞,但大部分来自于蛛网膜细胞。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仅次于胶质瘤,居第2位,女性:男性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病因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病理脑膜瘤呈球形生长,与脑组织边界清楚。瘤体剖面呈致密的灰色或暗红色的组织,有时瘤内含砂粒体。瘤内坏死可见于恶性脑膜瘤。脑膜瘤有时可使其临近的颅骨受侵而增厚或变薄。肿瘤大小可由直径1厘米直至10余厘米。瘤体多为球形、锥形、扁平形或哑铃形。病理分型内皮型成纤维型血管型砂粒型混合型或移行型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脑膜瘤易发部位:依次为①矢状窦约占50%②鞍结节③筛窦④海绵窦⑤桥小脑角⑥小脑幕等。脑膜瘤好发部位:矢状窦和大脑镰旁、鞍结节、海绵窦、小脑幕等临床表现1.脑膜瘤是一种缓慢生长的肿瘤,产生症状是于肿瘤对邻近脑组织、颅神经的压迫,其次由于瘤体大影响脑血液回流或阻碍脑脊液的循环与吸收,因而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疼、视力障碍、晚期可双目失明。脑膜瘤具有颅内占位病变的共同表现(1).颅内压增高症状如:进行性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2).多先有刺激症状(如癫痫症状),继之出现麻痹症状(如瘫痪等)。(3).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肿瘤虽大,但症状轻。临床表现不同部位脑膜瘤,使邻近脑神经组织受累,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或刺激症状。(1)大脑中央沟区域脑膜瘤,常引起癫痫与对侧肢体不完全性偏瘫;(2)额叶与前颅窝脑膜瘤可出现精神症状;(3)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与鞍结节脑膜瘤,早期视力减退或有视野缺损;临床表现(4)小脑桥脑角脑膜瘤出现第6、5、7、8颅神经损害及小脑损伤症状。脑功能次要区,所谓亚区脑膜瘤可长期不出现症状,在尸检中才被发现。(5)脑室内脑膜瘤易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出现颅内压增高。诊断脑膜瘤,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检查包括颅骨平片,CT扫描和MRI。不仅可以达到定位,还可以了解肿瘤大小和定性。1.颅骨平片2.CT扫描:3.脑血管造影:4.MRI呈稍长或等T1信号,增强明显强。CT和MRI是目前诊断脑膜瘤的主要手段。辅助检查治疗方法1.手术切除手术切除脑膜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不断提高,使大多数病人得以治愈。手术切除原则:肿瘤直径小于3cm,距视神经、大血管有一定距离,尤其多发较小脑膜瘤,R刀或X刀治疗;无症状者可暂时观察;恶性者术后放疗。(1.)尽量保护肿瘤周围脑组织及重要血管、神经;(2.)先控制肿瘤血供,离断肿瘤与脑膜粘连;(3.)条件许可,肿瘤全切除。治疗方法2.放射治疗良性脑膜瘤全切效果极佳,但因其生长位置,约有17%~50%的脑膜瘤做不到全切,另外还有少数恶性脑膜瘤也无法全切。上述两种情况需在手术切除后放疗。恶性脑膜瘤和血管外皮型脑膜瘤对放疗敏感,效果是肯定的。而一般良性肿瘤的放疗是否有效仍有不同意见。[1]3.其他治疗激素治疗、分子生物学治疗、中医治疗等。治疗用药预防感染:头孢曲松止血:白眉蛇毒血凝酶脱水:20%甘露醇营养神经:神经节苷脂抗癫痫:丙戊酸钠化痰类药物:氨溴索、布地奈德混悬液抑酸剂的应用:泮托拉唑围手术期主要护理问题1.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有关3.潜在并发症癫痫、脑脊液漏、肺部感染等4.有受伤的危险与患者共济失调有关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患者意识障碍或肢体活动障碍长期卧床有关6.恐惧与疾病引起的不适应和担心预后有关7.自理缺陷与疾病引起的头痛、呕吐、肢体运动障碍有关8.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护理目标患者疼痛有所缓解,能掌握缓解疼痛的方法。患者气道能够保持通畅。患者未发生癫痫、脑脊液耳漏、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治疗与处理。患者住院期间安全得到保障。患者皮肤能够保持完整。患者情绪稳定,舒适感增加,配合治疗及护理。患者住院期间自理需求得到满足。患者能搞掌握相关疾病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患者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建立信心配合医护人员共同达到治好疾病的目标。告知术前禁饮禁食及备皮的时间,使患者有所准备。术前护理(2)预防外伤的护理:对于入院前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颅神经损伤的患者,首先应评估患者容易受伤的危险因素,加强巡视及时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清除导致外伤的因素如:对癫痫症状、视力障碍患者外出时有家属陪伴;面神经麻痹患者进食、洗脸或漱口时应调节水温,并注意眼睛的保护;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病床加床挡,防止坠床、跌倒,保持地面干燥。术前护理(3)对颅内压增高病人需绝对卧床,协助日常生活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遵医嘱对症处理。(4)术前检查:完善相关术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检查、心肺功能、CT、磁共振等。(5)术前准备:交叉配血、备皮、进行抗生素皮试、遵医嘱术前用药及准备术前手术带药等。术后护理1.体位:术后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8小时,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全麻清醒后生命征平稳者可抬高床头15-30,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颅内出血。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出现变化及时通知医生。2.引流管的护理:保持管道通畅,固定妥善,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脱落。更换引流袋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防引流物逆流引起颅内感染密切伤口敷料情况,如有渗血,及时更换敷料。注意观察引流液色、性状、量。正常情况下引流液逐渐变淡,量由多到少。若引流速度较快,且呈鲜红色时,应警惕颅内出血,及时通知医生。术后护理3.肢体活动情况观察:术后应观察肢体活动情况,如果发现一侧肢体瘫痪或肌力下降,应及时通知医生。对肢体瘫痪者保持肢体于功能位,给予针灸、按摩等防止肌肉萎缩。术后护理4.饮食护理:患者术后由于后组颅神经损伤,影响吞咽及咳嗽反射,易引起呛咳、误吸。术后清醒患者应先喂少量温开水,如患者无呛咳、吞咽困难,即可经口进食。如患者有上述症状应鼻饲饮食。鼻饲置管期间注意管腔清洁,食物无污染,营养均衡。每日做口腔护理两次。术后护理5.皮肤的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及平整,每日用温水擦浴两次,保持皮肤清洁。定时协助翻身,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体位,按摩局部受压处皮肤。严格交接班,避免压疮发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潜在并发症:脑水肿多发生在术后3-5天。抬高床头15-30度。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言语反应、躯体感觉等情况。出现头痛、恶心、视力下降等颅内压高表现时,及时通知医生。正确使用脱水剂。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2.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1.遵医嘱应用降颅压药物。2.避免诱因指导病人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用力排便、屏气等诱发因素。3.病情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发作、昏迷等,应及时通知医生,协助处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3.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多卧床休息,避免刺激,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遵医嘱服用抗癫痫药物,定期检测血药浓度。4.潜在并发症:有感染的危险1、遵医嘱应用抗生素。2、严格无菌操作。3、严密监测体温变化4、加强营养。5、会阴擦洗每日两次脑膜瘤前沿进展恶性脑膜瘤是颅内较少见的肿瘤,因在原发部位反复复发,并有颅外转移的可能,因此成为临床难题之一。目前手术切除仍是首选的治疗,术后辅以放疗尤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会有更好的疗效。化疗效果不佳,但干扰素等免疫能抑制和改变恶性肿瘤生长与分化方向并延长生存时间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