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明清小说专题(上)三、“英雄传奇”代表作《水浒传》“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一样,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英雄传奇”故事虚多于实,甚至主要出于虚构,“历史演义”则比较注重依傍史实;“英雄传奇”以塑造一个或多个英雄人物为重点,而“历史演义”着眼于全面描写一代兴废或几朝历史;“英雄传奇”一般是由宋元小说话本的“说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之类发展而来,而“历史演义”是由“讲史”话本演化而成。(一)《水浒传》的成书、作者和版本1、《水浒传》的成书宋江起义:《宋史》中《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均有简略记载。宋江起义故事南宋始在民间流传: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录36人姓名、绰号;罗烨《醉翁谈录》录说话名目;最完整故事《大宋宣和遗事》“梁山泊聚义本末”。元代“水浒戏”今存剧目33种,剧本全存6种。《水浒》主要依据民间传闻和通俗文艺写成。2、《水浒传》的作者明代说法有四:①“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间高儒《百川书志》、郎英《七修类稿》)②罗贯中作(见于万历间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王圻《稗史汇编》)③施耐庵作(见于万历间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④施作罗续(见于明末清初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目前一般从①说:施耐庵作,门人罗贯中在施“的本”(即真本)基础上,又作一定加工。3、《水浒传》的版本繁本:71回本、100回本、120回本三种简本:102回本、110回本、115回本、120回本、124回本五种。百回本:万历间天都外臣序刻《忠义水浒传》和容与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评批评水浒传》,均无平田虎、王庆内容。繁本百二十回本:明袁无涯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全传》,增有平田虎、王庆故事。七十一回本:据明末《金人瑞删定水浒传七十回》改成,有通行本。“金本”是有清300年最流行本。(二)《水浒传》的内容和思想1、《水浒传》的内容:小说主要描写梁山起义全过程。120回本可分六部分:一(1—71回),起义的发生和发展。二(72—82回),义军同官军对抗、受招安。三(83—90回),奉命征辽。四(91—100回),征田虎。五(101—110回),征王庆。六(111—120回),征方腊及凄惨结局。2、《水浒传》的思想:农民起义说。或认为它歌颂农民革命,或认为它宣传投降主义,总之都承认它写农民起义。市民说。认为它写市民阶层生活,反映市民阶层情绪和利益,是“为市井细民写心”。忠奸斗争说。认为它写忠臣与奸臣的斗争,歌颂忠义思想。小说主题出现多元融合,与几种基本事实有关:①北宋末年宋江起义是农民起义,作品揭示了它的基本规律和客观意义。②水浒故事长期在都市流传,既有对市民生活的描写,又有市民阶层感情的渗透。③小说成书时经过封建文人加工改造,成书后又有不少修饰评点,所以儒家忠义思想贯穿全书并不奇怪。(1)《水浒传》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当朝权臣蔡京、童贯、高俅等,狼狈为奸,在社会基层,还有豪强如西门庆、殷天锡,武装地主如祝朝奉,恶霸如镇关西、蒋门神,及其他地主富商,流氓恶棍等大大小小的恶势力。(2)《水浒传》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简单真理。林冲(3)《水浒传》歌颂了梁山英雄的反抗精神和优秀品质.《水浒传》因歌颂英雄而受人喜爱。过去曾有人将《三国》《水浒》合刻,称为《英雄谱》。“黑旋风”李逵:革命性最强、反抗性最烈、纯朴真诚而又鲁莽憨直;“花和尚”鲁智深:疾恶如仇、锄强扶弱,粗而不蛮,勇而有智;打虎英雄武松:心雄胆大、勇武刚烈、果敢沉着、富于传奇色彩;“豹子头”林冲:耿直刚正、顽强坚韧、忍狠兼具、被逼上梁山;“智多星”吴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具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4)《水浒传》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式。“有福同享,有祸同当”,“八方同域,异姓一家”。(5)《水浒传》中梁山英雄接受招安的悲剧结局给后世农民革命提供了深刻教训。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一直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宋江的绰号《水浒传》里边的每一个英雄好汉,基本上只有一个绰号。宋江却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而他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水浒传》第18回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住,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如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作及时雨。呼保义第四个绰号就是“呼保义”。呼保义这个词,一直到今天,大家都无法把它解释清楚。有一种解释说,保义是南宋时候武官的一个称呼,叫保义郎。另外一种解释,说“保”,就是保持的保;“义”就是忠义的义,“保义”即保持忠义,呼的意思,就是大家都那样叫他。大体上说,呼保义这个词实际上讲的是宋江对待国家的态度,对待朝廷的态度,对待皇帝的态度。如何看待梁山义军受招安A史实依据:宋江降后又打方腊的史载。B思想基础:封建农民的皇权主义思想C直接原因:宋江“忠义”思想的恶性膨胀。D凄惨结局:客观昭示了投靠朝廷绝无出路。E历史背景:正值宋元矛盾尖锐,有爱国思想(三)《水浒传》的艺术成就1、“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金圣叹《水浒传序三》:“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明批评家叶昼说:“《水浒传》文字,绝妙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辩。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性急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身份,各有家数,各有光景,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容与堂本第3回评)林冲、杨志和鲁达相同:军官身份;被逼造反经历。不同:林冲“保官”,表现为软弱性;杨志“求官”,表现为奴才性;鲁达既不保也不求,表现为彻底反抗性。李逵与鲁达相同:粗中有细。不同:李逵粗中有野气,是“粗野”。鲁达粗中有豪气,是“粗豪”。同是打虎“写武松打虎,纯是精细;写李逵杀虎,纯是大胆。”同是杀嫂武松杀潘金莲,“全是为兄报仇,而己不曾与焉”,表现为义烈;石秀杀潘巧云,“不过为己明冤而已,并与杨雄无与也”,显示出狠毒。2、《水浒传》的艺术结构第一部分:71回以前,以人为单元。写诸多英雄先后造反,像众虎归山、百川聚海。第二部分:71回以后,以事为顺序。写义军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接受招安。北征辽,南打方腊,悲剧告终。整体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俱备,结构完整。分开说:多有如“林冲传”、“鲁达传”、“武松传”、“李逵传”、“宋江传”、“三阮传”等精彩片断。全书结构:珠串式线性结构。结构线索:梁山起义由分散反抗到联合聚义、最后接受招安的全部过程。3、成熟的白话语体娴熟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吸取民间说唱文学的成就,带有浓烈的民间文学色彩,生动泼辣,酣畅淋漓。人物语言个性化,“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金人瑞《读第五才子书法》),从对话中见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四)《水浒传》的影响明代有三大系列英雄传奇:1、说唐系列:《大唐秦王词话》、《隋唐两朝志传》和《唐书志传》三种,均以李世民为中心,写隋末群雄逐鹿故事。艺术粗糙,形象单薄,但对《隋唐演义》、《说唐全传》有奠基作用。2、说岳系列:明代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又名《大宋演义英烈传》、《岳武穆精忠传》)是首部岳飞题材长篇。清代有钱采、金丰的《说岳全传》。3、说杨系列:明代两种最著:熊大木《北宋志传》(《杨家将传》)、《杨家府演义》。两书虽冠以“志传”、“演义”,实多无史料根据,并非历史小说,而是英雄传奇。清代《水浒》的三部续书:《水浒后传》《后水浒传》《结水浒传》讨论:《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头异样钗环,露两臂时兴钏镯。红裙六幅,浑如五月榴花;翠领数层,染就三春杨柳。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头;忽地心焦,拿石碓(duì)敲翻庄客腿。生来不会拈针线,正是山中母大虫。阎婆惜潘金莲思考《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成三类:1、梁山三位“女英雄”: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2、第二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四个淫妇:二潘、阎婆惜以及卢俊义的贾氏夫人;3、《水浒传》里面描写了一个贞节娘子:林娘子。此外还有一些人物形象,比如说有两个老太婆,一个是面目不太清楚的阎婆惜的母亲阎婆,一个是面目可憎的王婆。《水浒传》中,为什么如此塑造安排这些女性形象?梁山好汉为何“不近女色”?四、“神魔小说”代表作《西游记》(一)《西游记》成书、作者、版本1、《西游记》的成书《西游记》故事始于唐僧取经。《旧唐书·方伎传》:唐僧,俗姓陈,名祎yī,法名玄奘,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县)人。唐代贞观年间,他只身到印度,穷研佛学奥秘,13年后满载归国,带回梵文佛经657部。今西安大雁塔,即当年玄奘藏经的慈恩寺塔。唐僧弟子《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纪实中夹杂神话传说和佛经故事。南宋刊讲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文字粗略,情节简单,还没有猪八戒,“深沙神”只出现一次,但已出现猴行者形象。大致勾画出《西游记》的基本框架。元代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猴行者已变为孙悟空,深沙神也改为沙和尚,并在文学中首次出现猪八戒形象。2、《西游记》的作者:清刊本多题元·邱处机撰,此误。乾隆年间始有作者吴承恩的提法。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人。“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淮安府志》)屡试不第,30多岁补为岁贡生。生性耿直,出任长兴县丞两年,弃官。又补为“荆府纪善”,不就。晚年放浪诗酒。3、《西游记》的版本:繁本:为百回本。最早刻本是明万历20年(1592)金陵世德堂刻本,20卷。清代刻本:汪象旭《西游证道书》,陈士斌《西游真诠》,张书绅《西游记》,刘一明《西游原旨》。均补唐僧出身为第九回。简本:有两种。《唐三藏西游释厄传》10卷,共69则,朱鼎臣编辑,万历间刻,有唐僧出身故事;《四游记》中杨志和的《西游记传》,共4卷41回,篇幅与朱本相近,无唐僧出身故事。一般认为简本是繁本的删节本。(二)《西游记》的主旨1、政治说2、游戏说3、哲理说4、宗教说5、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将哲理说、宗教说、游戏说融为一体。游戏形式、哲理寓意、心性中心。“幻中有理”:明·谢肇浙《五杂俎》:“虽极幻无当,然亦有至理存焉。”清·刘一明《西游原旨序》:“《西游》一记,阐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俗语常言中,暗藏天机;戏谑笑谈处,显露心法。”“悟之者在儒可成圣,在释可成佛,在道可成仙。”认为它是“修道奇书”。梁启超称《西》是一部“哲理小说”(《告小说家》)“幻中有趣”:胡适《西游记考证》:《西》“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它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此书则出于游戏”“幻中有实”:张天翼《西游记札记》:“借妖怪们的造反来描写农民起义。”李希凡《漫谈〈西游记〉主题和孙悟空形象》:“大闹天宫”是写农民起义,“西天取经”是写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前后主题不同。明代心学:融儒教“存心养性”、道教“修心炼性”和佛教“明心见性”,其主旨是“求放心”,“致良知”,以此维护封建秩序。书中“心猿”: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