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读天下社科研究125INSIGHT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其终端软件技术也随之飞速发展,从单一的QQ平台已经衍生出许多的沟通交流终端软件。例如MSN、微信等备受时下人们青睐的高端软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微信文化平台模式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地生根发芽,并逐渐由年轻群体的受用发展到全民受用的态势。可以说,微信的出现满足了大众沟通便捷的要求,也正悄然生息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人们之间的沟通不必面对面,任何两个陌生的人都可以通过不过留个中间人建立联系,这是微信的优势。但同时,即时在线上花很多的时间去交流沟通,也很难接拉近现实的心理距离,因此,微信平台下的人际沟通模式应该被我们广泛地重视起来,并加以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关键词:微信;人际沟通;影响一、微信的功能及特点微信平台的迅速蔓延必然有着其独特的原因,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具体特点:1)操作简单。微信平台本身搭载了中英韩日等多种语言识别功能,适合各种不同语种的人群交流;微信平台还搭载了语音功能,省去了传统软件需要打字交流的麻烦,使汉语拼音、五笔字型等输入方法不再是低文化人群使用软件沟通的障碍,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受用人群。2)生动性强。微信平台本身具有多种生动的动画交流方式,并且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下载各类动画表情,彻底颠覆了传统沟通软件只能用文字或者固态图片交流的窘境。3)互动性强。微信在原有人人网新鲜事、qq空间的基础上推出了“朋友圈”这一功能。使用者可以随时上传自己的所见所想,随时与朋友互动,并且解决了原有沟通软件信息容易泄露的危险,因为其使用了“可选择浏览人“这一模式,可以点对点、点对面地与朋友分享朋友圈这一功能。4)时效性强。之前提到过微信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所见所到朋友圈中,这就为我们的沟通提供了时效性和新鲜感。并可通过朋友圈和订阅号功能关注自己所喜好的内容以及了解时政,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内容的时效性。二、微信平台下人际沟通存在的问题及成因1)人际沟通的内涵及特点。人际沟通时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须活动,那么我们就要问何为人际沟通?具体包含着什么?我认为,所谓人际沟通就是人作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所必须的相互表达。以往的人际沟通大多数是面对面的语言交流、肢体表述,随着社会结构的日益复杂,人际沟通也逐渐显现出了复杂化的趋势。但究其具体内涵还包括了各种人际关系,例如:亲情关系、友情关系、工作关系、文化关系甚至是敌对关系等。既然各种关系如此杂糅,那么人际沟通势必会由于不同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持久性。我们在日常生活的沟通中,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长久的联系,并且关系的密切程度一般与时间成正比。值得一提的是,当与某一个人或群体终结沟通的时候,一般会有新的个人或团体代替之前沟通,时间上成连续性。②互补性。所谓互补性,就是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获取自身所不具备的元素来充实自己。人际沟通必然存在着某种目的性,人际沟通会在彼此之间产生互补性,以维持沟通的动力。③理智性。在第二点中我们已经提及过人际沟通存在一定目的。我们通过自身特点的分析,针对自己的优点与不足选择人际沟通的环境和对象,从而实现自我目的,这在本质上就是理智性的体现。④广泛性。人际沟通不仅仅是点对点的沟通与交往,更多的是点对面、面对面的的广域沟通。具体的说包括不同的职业、地位、环境、年龄、地域、文化背景、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如此的广泛性是由我们生活所需的丰富性所决定的,且这种广泛性除了包含正面领域也包含负面领域。2)人际沟通在微信平台下存在的问题。微信平台下的人际沟通往往是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是通过媒介的交流和沟通。这种沟通的方式是上述人际沟通的“现代化”,从本质上讲依然包含着人际沟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但是,这并不是说没有不同之处。①人际情感会被虚拟方式所淡化。传统的沟通方式很多情况下采取面对面的形式,这种面对面的形式往往会包括眼神、肢体、语调等方面的流露,相比微信平台这种电子虚拟化的平台沟通方式具有更加直接的特点,可以使人与人之间更加产生共振。但是微信平台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将沟通简单地化作字符、数据、图片,这些从根本上不足以满足人际沟通情感需要。②人际沟通会被模式化。所谓“模式化”的体现,就是在微信平台中,我们常用的沟通方式有:发图、发状态、留言、点赞等。长此以往,会使人际沟通模式化,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交往沟通的多样性和现实性。③人际沟通“惰性化”。之前提到的传统沟通方式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与人、群体的沟通需要以“动”的方式来实现,而微信平台下的沟通是“拇指化”的沟通,经常忽略了显示面对面的交往。表面上方便了沟通,实质上是“惰性化”的沟通,从心理上逐渐摒弃了现实沟通的重要性。三、人际沟通中如何科学、健康地使用微信平台1)将便利性与现实性相结合。我们如何将微信平台的时尚便利性加以利用同时又能把这种沟通更好地转化为沟通的现实性呢?微信的便利性是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所需要的元素,但如果丧失了沟通中现实性的接触,就会让这种沟通最终沦为“行尸走肉”。在微信平台下我们要把微信作为一种联系,把面对面的方式作为一种沟通常态,将前者的“联系”心理与后者的沟通“理念”相结合,实现微信平台沟通视角下的优化组合。2)将文化心理与理智心理相结合。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沟通都会有着自己的文化背景甚至是文化积淀,微信这种当下最为时尚的沟通方式也不例外。在微信沟通互动中,也存在文化的传播,通过这种文化式的表达以彰显个性,这就是所说的文化心理;那么是不是任何一种文化都可以作为微信沟通的媒介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文化也存在正面和负面的区别,我们不能将文化心理的突出拿负面文化的内容来作为代价,这里就自然而然地需要理智心理来做根本上的支撑。健康意义上的沟通时需要将文化和理智相结合,来促使人际沟通心理的健康持续发展。3)将横向性与纵向行相结合。我们平时所说的横向交往一般是指同阶层、同地位、同年龄段等区域人的交往和沟通。而微信的好友、朋友圈多数是身边的同学、同事、朋友等关系,也就是一种横向关系,这种沟通方式交往久之就会在不经意中忽略纵向关系的交往。我们所说的纵向关系一般包括: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不同教育层次之间的关系等。这些纵向关系是人际沟通中重要组成部分,也只有在微信平台上横纵交错,形成立体的沟通交往格局才会使其更加的使用化。综上所述,微信在成为沟通方式主流媒介的同时,我们跟要注意这种沟通形式的正确沟通心理以及沟通结构。这种“拇指化”的人际沟通环境是从传统沟通中衍生出来的,但是绝不意味着可以取代传统沟通的地位,而是要将“微心理”与“现实心理”紧密地环环相扣,才能使这种模式下的人际沟通不被“数据化”。人际沟通是一个生活命题,只有在合理、科学、理智相结合下才会凸显出其重要性,才能释放出它原本应有的内涵和能量,才可以使微信平台下的人际沟通更加富有活力,从而不会随着实践的验证所淘汰。(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作者简介:李思博(1992~),女,中共党员,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在读。微信平台下人际沟通的研究李思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