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摘要:在密斯职业生涯的最后作品——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中,密斯对克朗楼式的“盒子体系”进行了义无反顾的解体,将原本纠缠在一起的皮、骨、顶棚、基座等建构要素彻底离析出来,各归其位,并更加完美地契入匀质建构秩序,从而规避了盒子体系的固有顽疾。然而,匀质体系的先天特性决定了其间永远无法容纳柱、墙等厚度元素,这也是密斯一生建构探索的局限所在。关键词:玻璃现代密斯国家美术馆新馆解体匀质秩序局限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形式主义。——密斯·凡·德·罗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现代建筑的先驱密斯·凡·德·罗所建,美术馆本身是一件钢与玻璃的雕塑,里面的陈列品有从印象派到德国表现主义、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的绘画作品,乃至亨利·摩尔等人的大型雕塑。在它的对面,柏林爱乐音乐厅金黄色的墙面和曲折和造型有如乐海中的扬起的风帆。①在建筑设计师中,惟有一人是年轻人也能捍卫的,这就是密斯·凡·德·罗。密斯从不过问政治,并且坚定地反对功能主义立场。没有人能指责密斯的住宅看来像是工厂。有两个因素使密斯被人们接受为可能的新建筑师。首先,他受到保守派的尊重,即使“为德意志文化斗争联盟”也不反对他。其次,他在……国家银行新楼的设计竞赛中取胜。评委都是一些老一辈的建筑师和银行界代表。假如(可能是个很长的“假如”)密斯能够建造此楼,他的地位将得以稳固。国家银行有一项好的现代设计将满足人们对纪念性的新需要,而尤其甚者,它将向德国知识界和全世界证明,新德国并不是一心一意要毁灭近年来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艺术。——菲利普·约翰逊“第三帝国之建筑”,《号角与猎犬》,1933年②建筑师以其空间形式来反映时代精神的。③60年代,美国已经全面接受现代建筑风格,密斯是这种风格的奠基人,因此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密斯主义”、“密斯派”,玻璃盒子、“少就是多”、包豪斯式的钢管家具或者巴塞罗那椅子成为标准语汇。密斯成为这个时期建筑界的神。和巴塞罗纳的德国馆相比,晚年的设计已经是在单纯的造型中寻找到归宿,他为新国家美术馆设计的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切割的巨大正方。名字:20世纪艺术博物馆(theGalleryoftheTwentiethCentury),后来改称为“新国家艺术博物馆”(theNewNationalGallery)。设计时间:1962-1967年建造地点:德国柏林城市的历史:柏林(德语:Berlin),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维尔河流经该市。柏林市也是德国十六个联州州之一,因此也称为柏林州,和汉堡、不来梅三个城市同为德国的城市州。地理坐标:北纬52°,东经13°创作者:在外国现代著名建筑师中,密斯·范·德·罗(1886年~1969年)成为一个建筑师的道路是比较少见的,他没有受过正规学校的建筑教育。他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在建筑实践中得来的。④密斯·范·德·罗出生在德国亚琛(Aachen)一个石匠的家中。他很小就帮助父亲打弄石料。上了两年学之后,到一家营造厂做学徒,干过建筑装饰的活计。19岁那年,密斯到柏林一个建筑师那里工作,又在木器设计师那里做学徒。21岁的时候,他开始为别人设计住宅。1909年,23岁的密斯·范·德·罗到建筑师贝伦斯那里工作。第一次大战期间,他在军队中搞军事工程。他在工作实践中掌握房屋的技术。密斯,密斯毕生生活简朴,虽然他已经是世界超级建筑大师和国际主义风格之父了,但他一直依然住在芝加哥的密歇根湖畔的一个旧公寓中。因为工作繁忙,年事已高,他在50年代已经辞去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职务,集中精力从事设计。密斯于1969年去世。创作者的建筑作品造型特征:密斯是70年代“后现代主义”兴起的时候被猛烈攻击的主要对象。后现代主义建筑家批判他改变了世界多元化的面貌,把全世界的城市变成单调、刻板、无个性的钢铁和玻璃森林。⑤密斯主义垄断了世界建筑的面貌长达20年之久。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密斯的设计和国际主义风格是工业化时代的必然产物、是工业化时代通过建筑的体现,他代表的是他的时代,集中地表现了工业化的特征。任何拿后工业时代的标准来批判古罗马风格一样,都是毫无意义的,脱离时代背景的,密斯肯定是他的时代最典型的建筑代表。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LessisMore)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黑色的沉默——密斯凡德罗的新国家美术馆》一文中曾讲述了密斯建筑设计的基础,正方体是一种模数,也就是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正方体然后叠加另一个正方体,密斯通过这封笔作回归到了“黑色正方体”绝对主义绘画的终极世界里,这作品是他整个生涯的写照。创作者简介: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厄是20世纪建筑史上将现代主义引入美国的关键人物,他还是办公楼玻璃幕墙的发明者以及“少即是多”、细节决定一切”等装饰理论的发起者。正是他对通用建筑形式和设计方案的研究,使之成为最适合将现代主义引入美国的人。密斯的名声,从1929年设计巴塞罗纳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开始,走过40年的人生,为他的祖国设计的新国家美术馆,标志着人生最后乃至最高的到达。和巴塞罗纳的德国馆相比,晚年的设计已经是在单纯的造型中寻找到归宿,他为新国家美术馆设计的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切割的巨大正方形。⑥美国式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房屋建筑中大量使用钢材。密斯到美国后,专心探索钢结构的建筑设计问题。他认为结构和构造是建筑的基础,他说:“我认为,搞建筑必定要直接面对建造的问题,一定要懂得结构构造。对结构加以处理,使之能表达我们时代的特点,这时,仅仅在这时,结构成为建筑。”从这一观点出发,他细心探索在建筑中直接运用和表现钢结构特点的建筑处理手法。他的钻研不仅使他在1919~1921年关于钢和玻璃摩天大楼的憧憬得以实现,并使他的钢和玻璃建筑在空间布局、形体比例、结构布置甚至结点处理,均达到严谨、精确以致精美的程度。他的作品形式清纯,体态端庄、晶莹透亮,并带有强烈的从当时来说技术上十分前卫的倾向。由于用料考究、造价昂贵、施工精细更被一些新型的大公司认为可用以代言自己的威望与实力的形象。于是密斯风格(MiesianStyle)从此风靡欧美达20余年。为此,密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奉为建筑四位大师之一。建造地点的气候特征:柏林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是西欧的暖湿气团使其冬季气候比较温暖。夏季则凉爽宜人,全年雨量分配平均。周边自然环境特征:柏林的位置在德国东北部平原上,坐落在易北河美丽的支流施普雷河(Spree)注入哈弗尔河(Havel)的河口。柏林的地理位置北距波罗的海约180公里,南距捷克190公里,扼东西欧交通要道,不仅是全国交通中心,也是殴洲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柏林总面积为878平方公里。地势低平稍有起伏,平均海拔35米,地层属于沙质,施普雷河和大量湖泊、运河点缀其间,为柏林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同时也使柏林地区森林茂盛。自然最高点位于克罗伊茨堡,海拔66米。施普雷河横贯市区,西流注入哈弗尔河。后者蜿蜒曲折,形成串状哈弗尔湖泊群,东端分布有米格尔湖等湖群,大湖泊成为城市的水源,有几大片森林分布其间。因多森林、湖泊,被誉为“森林与湖泊之都”。材料:⑦主要为玻璃,玻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透明感。美术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统的砖石建筑的以手工业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要靠钢铁、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直的精确的美、新颖的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美。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一直到顶棚,而不像传统处理手法那样需要有过渡或相接部分,因此给人以简洁明快的印象。显出华贵的气派。密斯的对于纪念性不相容的建设纲领要求的典型性抑制,最明显地表现在克朗厅中,在这里,工业设计系被打发到地下室,使其名符其实而又象征性地位于建筑系的光辉之下。然而,尽管有这种apriori(先验)唯心主义的支配,密斯却从不追求豪华,相对来说,他的结构式不昂贵的,尤其在居住与办公的混合大楼中采用重复式细胞单元时更是如此。⑧现代工业带给建筑的诸多革命中有两次十分明显地改变了建筑外观:其一,围护体系与结构分离;其二,玻璃工业的显著进步——这使得人们可以去建造在建筑史上从未有过的“透明的房子”。玻璃幕墙风靡全球的现象就是这种对“透明感”追求的证明。人们对建筑表皮的透明程度的追求是许多独特的表皮构造的动机,并会一直持续下去。实际功能方面:美术馆缩在位置光照不足,交通不便,影响了美术馆的功能,但是它仍然是一座纪念碑式的建筑。设计美学: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密斯垄断了世界建筑的面貌20年之久,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密斯的设计和国际主义风格是工业化时代的必然产物。集中的表现了工业化的特征,任何拿后工业化的价值和审美标准唉批判他的方式,都是毫无意义的。密斯是他的时代最典型三建筑代表。建造目的:至密斯晚年,德国突然意识到他们竟未拥有这位大师的任何一件重要作品,于是拨出高额预算请他负责设计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建成结果:建筑介绍:密斯同样崇尚绝对主义绘画的崇高性,并试图建造了一座绝对主义的殿堂,这座新国家美术馆,与马列维奇那件“黑色的正方形”作品在精神上有着认同关系。只不过密斯是把灰色的正方形地面当作画布,如果我们的视角是从空中垂直看这座建筑,就是一个黑色的正方形,最好的说明是这座建筑的施工图纸上再清楚不过地展示了正方形和边缘的关系。然而真正的震撼不是来自从俯视的角度,而是当你走进这个美术馆,只有八根柱子悬挑起来的巨大黑色正方形屋顶,盖在所有人的头顶上,形成巨大的压迫感。如果说艺术的本质是向原点的回归,那么密斯是通过“新国家美术馆”这件封笔作,回归到绝对主义绘画的偶像“黑色的正方形”所要表现的终极世界。当我们对弗里德里希的绘画进行连续考察之后,会发现这位浪漫主义的顶级画家一生的作品,是一个“祈”的人生旅程,那么作为浪漫主义文脉的继承者密斯?凡德罗的建筑,则是虔诚的“祈”之生涯写照。密斯认为,一幢建筑在使用上会发生变化,不可能限定它只作什么用。因此,现代建筑必须是通用的,当使用发生变化时,用一些临时性的活动隔板即可调节。而这种观念与建筑的通透性一道成为现代建筑的基本法则。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密斯生前最后一个作品,于1968年建成。这是一个边长64.8米的正方形钢与玻璃建构,由8.4米高的8根十字形截面钢柱支撑屋顶。柱子不是放在回廊的4个角上,而是放在4个边上,柱子与屋面的接点是一个圆球形结构。大厅内部用活动隔板隔断,布置一些流动性的展览品。建筑物下面则是另一展厅,展出那些要求较高和需要特别保护的展品。展览馆前设置了一组金属人形抽象雕塑,与玻璃盒的建筑十分协调。从巴塞罗那德国馆开始到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建成,在近40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密斯把他的金属支柱“玻璃盒子”的建筑风格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建筑史上从此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格,即“密斯风格”。追其究竟,他是把蒙德里安的概念,用建筑作了表达。蒙德里安是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这个派别强调艺术“需要抽象和简化”,“以数学的结构形式反对印象主义和所有其他的艺术形式”。他们追求“纯洁性、必然性和规律性。”在他们的作品中通过直线、矩形或方块,通过把色彩简化成红、黄、蓝以及中性的黑白灰,来表达东方式的哲学和宗教的神秘含义。蒙德里安对垂直和水平对位的神秘含义心驰神往,为探讨这一问题耗尽余生。而密斯正是在蒙德里安观念的感召下,把这种观念用他特有的建筑形式作了平面和立面以及空间上的表述。在1920年兴起的国际风格,实际上是用新的材料、新的形式来清楚古典主义、哥特式或文艺复兴传统影响所进行的探索。在密斯的建筑中,已看不到任何建筑形式的影响,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