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各位家长朋友:大家下午好!很荣幸,今天作为家长代表能和大家交流家庭教育的收获与困惑。本来学校安排的主题是“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家长”,但是当我认真思考这个话题时,我深感自己离“优秀”还有差距,所以,今天我的发言其实是和朋友们共同探讨,交流,我发言的题目是《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曾经读到这样一个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的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其实,我想说的是,正确的教育理念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理念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得学会做的正确。我和各位在座的很多家长一样,家中只有一个孩子。随着孩子的成长,我深切地感受到,做家长的,也需要学习。有的家长认为,家庭只管好孩子的生活,教育是学校的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所以作为一名家长,首先要树立起:“父母教养子女是一个神圣的行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的决心。我认为作为一个好家长要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做孩子的榜样,让孩子拥有一生受用的好品格。有人说:家庭教育是“不教而教”。意思是家庭教育主要不是靠言教,而是靠身教。不需要说教,不需要惩罚,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对孩子来说,生活中没有小事,所有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父母在小事上有正确观念,不误导孩子,就是帮孩子成就了大事。每位家长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怎样爱?我们中相当一部分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愿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干一丁家务。结果养成了孩子懒惰不知感恩的品行,当孩子越大越懒时,家长才追悔莫及。我曾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藏起一半的爱》。文中表达了一位母亲对亲子之爱的看法,其中有这样一段:“我说对孩子要藏起一半的爱,不是说只给孩子一半的爱,不是说要减少对孩子的爱,而是说家长应理智地爱孩子,赋予爱以更广博、更深刻的内涵。看到这段话,我认为,这才是家长对孩子真正的爱,负责的爱。”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在一次节目中就回忆小时父亲对她的严格要求:在董卿还没有洗碗池高的时候,父亲就让她站在板凳上洗碗。冬天水很凉,也要坚持让她洗。上学后,每天早上都要让她进行长跑锻炼.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上中学时,每年放寒暑假,父亲就要董卿出去打工。她到商场当过营业员、到宾馆当过清洁工、到广播站跑过腿……这些使董卿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董卿曾经充满深情地说道,父母对我刚柔并济的家教,给我插上一双坚强的翅膀,飞过高山、飞过险滩、飞向远方……。我家女儿,在我们这一大家子里也算是宝贝,因为几家里亲戚里,都是清一色的男孩,就这么一个姑娘。但是,从孩子8岁半起,我们就要求她必须每天洗一次碗。而到了寒暑假,一天三顿碗,就是她的必修课。一开始,她也会找借口,也会打碎碗,也会嫌脏怕累。。。而我一直坚持对他这样要求。就这样,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眨眼间,女儿已经快10岁了,功课渐渐加重的她,不但晚饭后洗碗擦桌子,收拾灶台利索了不少,而且对此没有了怨言,还非常能体谅我和她妈妈平时的辛苦。偶尔我们帮她洗一顿,她也会非常感激。在孩子收获了勤劳吃苦的品质时,我们做家长的也收获了一颗感恩之心。二,做有上进心的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孩子。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该是那样的人。我的爱人也是一位老师。经常是晚上回到家,要么是看书充电,要么是上网做教学课件,常常还要接家长的电话。难得空闲时,也在翻阅杂志。女儿看着比他还忙碌的妈妈,会好奇地问:“妈妈,你不用这样辛苦,是不是也能上课?你看爸爸,他多休闲!”她妈妈说:“当然了。妈妈已经有十几年的教龄了。只是,我希望自己能做的更好一些。”女儿听了后,“哦,是这样啊。”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我想,孩子妈妈工作上努力上进的形象,一定在女儿幼小的心里留下了印记吧。在我家里,最常见到的一幕是:在客厅的餐桌那一边,她妈妈坐在那看各类书籍,我呢,在桌子这边安静投入的看电子书,我们家闺女,端坐在我们中间认认真真地完成她的作业或者在读课外书,常常会自己笑出声来,有时会眉头紧蹙。偶尔会有我们的对话:提醒女儿写字姿势,提醒女儿休息眼睛或者聊聊学校的趣闻。。。每天晚上,我们三个各得其所,温馨中充满着和谐。我家形成的这道特有的风景,以前是因房子小,书房光线不好,孩子挪到了客厅餐桌上。而现在,完全成了我们一家三口晚上的生活习惯。现在,女儿不但写得一手还算漂亮的钢笔字,还养成了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我想,这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女儿的语文老师张晓梅老师平时注重语文课上对孩子们精神的滋养;更离不开家庭环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想象,在孩子需要养成习惯的小学阶段,如果每天我们做家长的不是玩游戏就是看电视,抑或抱着手机目不转晴,你又怎么能要求我们年幼的孩子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习惯?怎么要求他有热爱读书的爱好?怎么可能如你所想,让孩子做你都做不到的事情呢?三,做有智慧的家长,培养孩子快乐幸福的能力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是啊,哪个家长的教育意图不好呢。当良好的意图和后面令人失望的结果形成反差时,家长都会抱怨孩子,说孩子自己不争气,天生就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更有甚者迁怒于学校。我爱人讲过的一件事让我难以释怀。她的班上曾经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挺聪明伶俐,可就是嘴巴脏,不招同学喜欢。有一次,女孩对着一位不教她的老师因为管了他,就对那老师说了句SB。班主任调查此事,那姑娘坚持说,她没骂人,Sb不是脏话。这边老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那边这姑娘坚持己见。后来,请来了孩子的母亲。一位打扮光鲜亮丽,自称文化素养不低的母亲。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位母亲和孩子的看法如出一辙,母亲说:“SB这个词就是我家的口头禅,老师你用不着大惊小怪。”老师们沉默了,无语了。此后,这个孩子在班里还是人缘不好,老是忧郁着一张脸。可是孩子一直到初中毕业,都不知道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她。这位可怜的姑娘碰上了一位可怜的母亲。女儿那么不快乐,她却没能靠女性特有的敏感关注女儿的内心。当有人好心的提醒时,可能是不愿女儿受委屈,可能是回避自己身上的问题,她就这样错失了可能会让女儿找回快乐的机会。其实,那位母亲不知道,老师是家长最忠诚的同盟者。可以这样说,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自己做起。家长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让孩子的命运有“千差万别”的不同。我们常觉得中国的教育体制有这样那样的弊端。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完美到可以解决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问题。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有的世界,他的成长取决于和他接触的家长和老师为他营造的小环境。这个小环境的生态状况,才是正真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家长是孩子接触时间最早和最长的那个人。我们自己丰富了,孩子才可能不贫乏;我们自己乐观了,孩子才可能有快乐幸福的能力!我们,难道不是对孩子最重要的那个人吗?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敬爱的老师们,就让我们家校亲密合作,共创孩子的美好未来吧。四年级1班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