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汉语语法错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常见的汉语语法错误一句法成分搭配不当所谓句法成分搭配不当,是指句子中密切相关的句法成分,如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等,在组织句子时,由于没有注意照顾它们之间的配合,结果造成了搭配不当的毛病。(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是常见的毛病。请看下面的例子:(1)*修建高速公路是很必要的,但是应该看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还比较低,还不能一下子省与省之间都通高速公路。(2)*生活告诉人们:急躁的人,事情一旦办不成,往往容易转化为灰心丧气。例(1)“经济基础”不能与“低”搭配。如果要保留“经济基础”,可以将“低”改为“薄弱”;如果要保留“低”,可以将“经济基础”改为“经济发展水平”。例(2)“人……转化为……灰心丧气”显然不通。“转化为”三个字完全是多余的,应删去。有些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的毛病比较隐晦,需要作些分析才能发现。例如:(3)*你刚18岁,正值青春茂盛之时。(4)*这篇通讯的作者有很好的理论修养,所以立意很深。例(3)“你……正值……之时”没有错,但“之时”前一加上“青春茂盛”这个定语就使主语“你”与谓语“正值青春茂盛之时”就不搭配了。人怎么能像植物那样“茂盛”呢?把“茂盛”删去,句子当然通了,但念着还是别扭。比较好的改法是,将“青春茂盛之时”改为“青春年华”。例(4)是个因果复句,单就每个分句看,似没有语法错误;但读者读到后一个分句“立意很深”,总觉着别扭。“立意很深”是陈述那个成分的呀?从句子结构上看,“立意很深”该是说明“作者”的,因为后一个分句是承前省略了主语,那省略的主语该是“通讯的作者”;但从意思上说,“立意很深”该是用来陈述“这篇通讯”,因为“立意很深”只能用来形容作品内容,不能用来说明人。所以这个句子的毛病也属于主谓搭配不当的语法错误。下面的例子是主谓搭配不当的另一种情况:(5)*理论正确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6)*汽车本身质量的好坏,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例(5)主语“内容正确”是从一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则是从两方面说的,不搭配。宜将主语改成“内容是否正确”或“内容正确与否”。例(6)刚好相反,主语是从两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从一个方面说的,也不搭配。宜将谓语改成“也是能否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当主语或谓语是联合词组时,更要注意主谓的配合。下面的句子都有问题:(7)*一年不见,她的身体,她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都比先前提高了许多。(8)*由于该县领导严重忽视安全生产,以致劳动者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的事故屡屡发生。例(7)“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可以说“提高”,“身体”是不能说“提高”的。可将“身体”改为“健康水平”,便两项都照顾到了。当然也可以这样改:(9)一年不见,她的身体比先前好多了,她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也比先前提高了许多。例(8)毛病出在作定语的主谓词组“劳动者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上。“财产”可以“遭受巨大损失”,“生命”不可能说“遭受巨大损失”。宜分开来说,改为“劳动者人身伤亡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二、句法成分残缺句法成分残缺是指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句法成分。例如:*这几年来,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必须明确树立起依*科学技术,加快开发新产品,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这个例子中的“树立起”要求后面跟一个名词性宾语,而现在后面所跟的“依*科学技术,加快开发新产品”是个动词性词语,显然不合要求,原因就在于犯了残缺的毛病,缺少了宾语中心。应在“……新产品”后面加上“的观念”三个字。残缺有多种类型,下面分别介绍。(一)残缺主语这是写作中常见的语法错误。这多半是滥用介词和使动句式造成的。像下面这种说法在目前的报章杂志上随处可见:(1)*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例(1)逗号前是个介词结构“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逗号后是的使动句式“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整个句子没有主语。从内容上看,那主语可以是“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但由于滥用“在……下”这类介词结构,这使“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失去了作主语的资格;也可以让“他的学习成绩”作主语,但由于用了使动句式,“他的学习成绩”也失去了作主语的资格。可以有两种改法:一是将“在”和“下”删去,保留使动句式;一是保留“在……下”的说法,把“使”字去掉。下面再举些类似的病句:(2)*在数学界老前辈的热情指导下,使杨乐在数学科学研究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3)*从上述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充分证明案发时王永明并不在案发现场。(4)*通过今年八月二十五日凌晨在哈尔滨铁路局绥佳线上发生的“130重大交通事故”,给了各列车段的各级领导以深刻的教训:“层层不负责任,就没有交通安全保证!”例(2)的毛病跟例(1)一样。改法也是或删去“在”和“下”,或删去“使”。例(3)、(4)都是由于在句子头上用了介词“从”、“通过”,句子就残缺了主语。例(3)宜将“从”和“中”删去;如要保留“从……中”的说法,也可在“充分证明……”前加上“我们可以”之类的词语,不过这种改法从表达上看不如前一种改法好。例(4)也宜将介词通过”去掉,这样句子就没有毛病了。下面是不注意使动句式的运用所造成的残缺主语的病句。例如:(5)*听了刘大**诉说,使他激起了对往日的回忆。(6)*高老大看到了儿子的亲笔信,才使他放下心来。(7)*每当我看到江姐英勇就义的镜头时,免不了要使我流泪。例(5)“使他激起了对往日的回忆”的是“刘大**诉说”,而不是“听了刘大**诉说”这一行为。就全句意思看,宜将“听了”删去。例(6)、(7)毛病跟例(6)类同。例(6)宜将“使”删去,把“才”挪到“放下心来”的前面。例(7)宜将“使我”二字删去。在复句组织中转换句式或转换话题之后,滥用省略,也会造成残缺主语的毛病。例如:(8)*这几年来,①北京大学加强了教学管理,②严格了教学秩序,③一旦发现谁考试时作弊,④就会被通报批评或被记过处分,⑤直到不发给学位证书。(9)*在1978年于美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他的论文受到了与会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0)*我们曾将这些信转给陶斯亮同志,因来信很多,不能一一复信,因此写了这篇文章,对广大读者表示谢意。(11)*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北京的烤鸭技艺越来越精湛,一九七二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特地用烤鸭来宴请他的随行人员。例(8)、(9)是随意转换句式并滥用省略而造成主语残缺的病例,例(10)、(11)是转换话题并滥用省略而造成主语残缺的病例。例(8)这个复句包含了五个分句,除第一个分句出现主语外,其余分句的主语都省略了。而在句式上,第一、第二、第三这三个分句都是主动句式,这三个分句的话题相同,都是“北京大学”;第四个分句是被动句式,而且改换了话题(从上下文看那话题该是作弊的学生);最后一个分句又是主动句式,并又换用了跟第一、第二、第三个分句相同的话题。所有改换的话题在分句中都给省略了,以致造成残缺主语,结构混乱的毛病。例(8)可以有两种改法:一种改法是都采用主动句式,全句改为:(12)这几年来,北京大学加强了教学管理,严格了教学秩序,一旦发现谁考试时作弊,就对他进行通报批评或者给以记过处分,直至不发给学位证书。另一种改法是“一旦”后的分句都采用被动句式,全句改为:(13)这几年来,北京大学加强了教学管理,严格了教学秩序,如果谁被发现考试时作弊,谁就会被通报批评或收到记过处分,直至不被授予学位。根据例(8)的内容,前一种改法要好一些。例(9)这个复句的前一分句用的是被动句式,后一分句用的是主动句式,而且话题也变了,但变了的话题却随便省略了,致使残缺主语。宜在“给予”前补出主语“大家”;另一种改法是将“受到”改为“得到”。例(10)从文章内容看,第三、第四、第五个分句的主语都该是“陶斯亮同志”,现在文章作者由于转换话题后随意省略,致使让读者搞不清“不能一一复信,……”是“我们”呢,还是“陶斯亮同志”。宜在“不能一一复信”前补上主语“她”。例(11)谁“特地用烤鸭来宴请他的随行人员”呢?按原句的写法,是美国总统尼克松了。其实从报道看,是我国政府进行宴请。应在“特地”前补出主语“我国政府”或“周总理”。有时,复句中各分句的主语虽然相同,但也不能随便省略。例如:(14)*清华有数以千计的人,或者直接聆听过周总理的教诲,或者同周总理亲切座谈过,或者向周总理汇报过工作,受到了周总理细致入微的关怀。这个复句一共包含五个分句,其中“或者……,或者……,或者……”这三个分句是分述,最后那个“受到了……”的分句是总说。那个总说的分句主语不能随便省略,省略了就会使句子不通畅,意思也不清楚。按现在的写法,读者可能以为受到周总理细致入微关怀的只是“向周总理汇报过工作”的那部分同志。其实,作者的原意并不是这样。宜在“受到”前加上“他们都”三个字。除此之外,在句子组织上也还可以进一步推敲。残缺宾语中心汉语里的及物动词大部分要求带名词性宾语。可是,常常见到该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后面却带上了非名词性宾语,这种毛病大多数表现为残缺宾语中心。例如:(1)他又组织技术人员改装了那条豆腐生产线,并把另一间空房改造成生产豆腐。(2)这种创作思想,造成了我们的文艺作品千人一面,千部一腔。(3)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不少售货员不安心本职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4)张洪友站在被告席上,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放弃往上申诉。例(1)宜在“生产豆腐”后补上“的车间”三个字;或者干脆把“生产豆腐”换成“豆腐房”,(2)千部一腔后面加上“的局面”或“的现象”。例(3)可在“为人民服务”后添上“的思想”三个字;也可以删去“为人民服务”直接作“谈不上”的宾语(“谈不上”后面可以带动词性宾语);例(4)应在“往上申诉”后补上“的权利”三个字。残缺必要的虚词在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虚词,是残缺的另一种常见的毛病。这里只谈下列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少了助词“的”。在汉语里,动词性成分和主谓词组一般不能直接作名词的定语,中间非要用“的”不可。少了“的”,实际表示出来的意思跟想要表示的意思会出入很大。例如,要是把“他要我吃的碗”中的“的”落了,说成“他要我吃碗”,就会闹笑话;而如果把“我偏支持他反对的那个人”里的“的”丢了,说成“我偏支持他反对那个人”,则正好跟原意相反了。句子如果比较短,一般不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句子一长,前后照顾不周,就往往容易把“的”漏掉。例如:(1)我会相信他散布谣言而跟我的女朋友分开吗?(2)他身为商场总经理,不但对多数售货员坚决反对出售伪劣产品的不良做法丝毫不加制止,反而指责那些坚持原则的售货员是“拆商场的台”,是“不顾大局”。例(1)应在“他散布”和“谣言”之间加上“的”,变主谓词组(“他散布谣言”)为偏正词组(“他散布的谣言”),因为“我”不相信的不是“他散布谣言”这件事,而是“他”所散布的“谣言”。例(2)作者的原意是批评那位商场总经理对“出售伪劣产品的不良做法”不加制止,但由于在“多数售货员坚决反对”之后缺少了一个“的”,意思就全变了,变成批评那位商场总经理不去制止“多数售货员坚决反对出售伪劣产品”的那种行为。那个“的”一定得补上。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在汉语的复句里,有时可以不用关联词语。特别在口语里,常常是能不用就不用。下面是老舍作品《全家福》剧本里的一段对话:(3)唐大嫂由乡下来看她爱人,把住址条子丢了,她只粗粗地记得唐大哥在南河沿肥料厂,找了半天也找不着,急得直哭,交通警把她交给了我,我帮着又找了一阵子,也没有用,我就把她领到这里来了。(老舍《全家福》)这段话一共包含九个分句,中间几乎没有一个关联词语(最后一贯分句里的“就”可以算一个),也不必给补上什么关联词语。但是,有时如果在前面的分句里根据表达的需要用了关联词语,那么往往要求在后面的分句里用上与之呼应的关联词语。如果不慎漏用了,就会使句子脉络不清,甚至使句子站不住。例如:(4)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明,国外已出现了“电子手”,但因为没有感觉,灵敏度差,不能作精细动作,远不能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