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nia,PKU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定义: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发病率:发病率随种族而异,美国约为1/14000,日本1/60000,我国1/16500。目录主要表现临床类型治疗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出生时患儿正常,随着进奶以后,一般在3—6个月时,即出现症状,1岁时症状明显。主要表现:智能低下,惊厥发作和色素减少。缺少正常基因P,体细胞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智力低下,60%患儿有脑电图异常。头发细黄,皮肤色浅和虹膜淡黄色,惊厥,尿有“发霉”臭味或鼠尿味。主要表现: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早期可有神经行为异常,如兴奋不安、多动或嗜睡、萎靡、少数呈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惊厥(约25%),继之智能发育落后日渐明显,80%有脑电图异常。临床表现:2、外貌因黑色素合成不足,在生后数月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浅。皮肤干燥,有的常伴湿疹。临床表现:3、其他由于尿和汗液中排出苯乙酸,呈特殊的鼠尿臭味。临床类型:经典型PKU:病儿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有程度不等的智能低下,约1/4病儿有癫痫发作,患者头发皮肤颜色浅淡尿液汗液中散发出鼠臭味,伴有精神行为异常。血Phe浓度1200μmol/L,尿FeCl3和DNPH试验强阳性。中度型PKU:临床表现相对较轻,实验室检查结果同经典型PKU,但是血苯丙氨酸在360~1200μmol/L。临床类型:轻型PKU:临床表现较轻或者无症状,血苯丙氨酸小于120~360μmol/L。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症:临床上将所有血苯丙氨酸120μmol/L称为高苯丙氨酸血症。从病因上将高苯丙氨酸血症分二大类: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和PAH的辅酶——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两类本病为少数可治性遗传性代谢病之一,上述症状经饮食控制治疗后可逆转。智能发育落后难以转变,应力求早期诊断治疗,以避免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由于患儿早期无症状不典型,必须借助实验室检测。诊断:诊断:新生儿期筛查新生儿喂奶3日后,采集足根末梢血,吸收再生厚滤纸上,晾干后邮寄到筛查中心,采用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半定量测定。尿三氯化铁试验用于较大婴儿和儿童的筛查。将三氯化铁滴入尿液,如立即出现绿色反应,则为阳性,表明尿中苯丙氨酸浓度增高。此外,二硝基苯肼试验也可以测尿中苯丙氨酸,黄色沉淀为阳性。诊断:血浆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机酸分析尿蝶呤分析应用高压液相层析测定尿液中新蝶呤和生物蝶呤的含量,用以鉴别各型PKU。典型PKU患儿尿中蝶呤总排出量增高,新蝶呤与生物蝶呤比值正常。DHPR缺乏的患儿蝶呤总排出量增加,四氢生物蝶呤减少,6—PTS缺乏的患儿则新蝶呤排出量增加,其与生物蝶呤的比值增高,GTP—CH缺乏的患儿其蝶呤总排出量减少。诊断:酶学诊断PAH仅存在于肝细胞、需经肝活检测定,不适用于临床诊断。其他3种酶的活性可采用外周血中红、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测定。DNA分析改变技术近年来广泛用于PKU诊断,杂合子检出的产前诊断。但由于基因的多态性、分析结果务须谨慎。诊断:治疗:主要是饮食疗法。开始治疗的年龄愈小,效果愈好。低苯丙氨酸饮食BH4、5—羟色胺和L—DOPA主要用于BH4缺乏型PKU,除饮食控制外,需给予此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典型PKU以及血苯丙氨酸持续高于1.22mmol/L(20mg/dl)的患者预防:预防措施免近亲结婚。开展新生儿筛查,以早期发现,尽早治疗。对有本病家族史的孕妇必须采用DNA分析或检测羊水中蝶呤等方法对其胎儿进行产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