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东城高二(上)期末历----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72019北京东城高二(上)期末历史本试卷共6页,共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5分)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代史家赵翼称战国时期“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商鞅变法中与这一现象相关的措施是A.重农抑商B.轻罪重刑C.奖励军功D.连坐之法2.马王堆汉墓是汉文帝时期一位官员及家属的墓葬,出土了《易经》《老子》等28件帛书,其中《老子》有两个抄木,甲本字体接近篆体,不避汉高祖名讳。乙本字体为隶书,避汉高祖名讳,但是没有避惠帝和文帝(西汉第二、三位皇帝)名讳。甲乙本内容与现在的通行本(魏晋工弼版)有较大的区别,是现今发现的《老子》最早文本之一。由此判断正确的是①甲本成书时间很可能早于乙本成书时间②山此可知帛是当时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③甲乙本可以作为研究《老子》的一手史料④由此证明老子思想是当时社会主流思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有学者说:“两千多年间,儒学一直充当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角色。”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它A.是中国古代社会最为进步的思想B.适应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始终未受到其他思想的严重冲击D.宣扬无为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4.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③社会矛盾的尖锐④西方启蒙思想的传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的内容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6.下列中国近现代思想主张,按照时间先后排列,顺序应该是①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②我们必须颠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③既款之后,则宜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④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2/7A.③①②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④③D.④②③①7.有人说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保守的变革,这体现在①其理论宜传借助孺家思想②维新派只寄希望于光绪皇帝③变法并未实行君主立宪制④改革教育,设立大中小学堂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1918年)中说:“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对他的观点评价正确的是A.试图将新旧思想进行融合B.严重阻碍新思想的发展C.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弘扬D.意在全面批判封建思想9.211工程”,即而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国家启动这一工程的目的是A.完成“十三五”计划B.重新落实“双百”方针C.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0.恩格斯评价梭伦改革:“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集团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这一变化源于A.财产等级制B.陶片放逐法C.津贴制度D.比例代表制11.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认为,变化的具体事物背后,始终存在着一种完美的、不变的东西。这反映了他的A.正义观B.理念论C.法治观D.道德观12.《新全球史》认为:“牛顿是新的科学方法的集大成者。他依靠精确观测和数学推理建立了一整套有力的天文学和数学理论。”下列选项属于“新的科学方法”内涵的是①现象描述经验总结②以实验事实为基础③注重科学理论探索④以数学为表达形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西风颂》,它体现的创作风格是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14.张建华在《俄国史》一书中认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原则之一是:要使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改革中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措施是A.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解除农奴对其领主的封建义务C.农奴向地主交赎金才获得份地D.推行城市自治改革,建立杜马15.《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介绍了中国网络建设的成就,网民规模从2007年2.1亿人发展到2018年的8.02亿人,网络新闻用户使用率由2007年的73.6%增长到2018年的82.7%,由此反映了A.传统的生活方式被完全取代B.改革开放推动信息时代即将到来C.新式传媒的粗盖面越来越广D.网络媒介提供的信息全面且正确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3/716.(12分)儒学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到卫国,卫灵公向孔子问起军队作战的事。孔子回答,祭祀的事我听说过。排兵布阵的事,我还不曾学呢。第二天,孔子与卫灵公谈话的时候,卫灵公不再看孔子,孔子于是离开卫国。后鲁昭公二十五年,孔子因鲁乱而适齐,与齐景公谈政,因为当时齐国的政权已操纵在抑大夫手中,孔子一针见血地为齐景公提出“君君、臣臣”的为政方略。于是有“齐大夫欲害孔子”。而齐景公对此无可奈何,孔子只好离开齐国。(1)依据所学,指出上述材料的时代背景,分析孔子在卫国、齐国失败的具体原因(从两次失败中任选一例说明)。(4分)材料二孔子何貌?……《论语》以“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十个字概括孔子的风神气质。自秦汉时期儒学成为显学后,人们借助于各种造型艺术形象的载体,不断地塑造孔子的形象.或图之于壁,或刻之于石,或镂之于木,或画之于纸帛,将孔子形象、事迹及思想广泛传播。孔子的形象基本被定格为慈祥、谦逊,以衬托其“温良恭俭让”的精神气质……宋元以后,孔子形象被帝化和神化.服饰由公侯制进到帝王制,头戴十二冕硫,身着十二章服。野史和民间传说则塑造出眼露睛、鼻露孔、唇露齿、头杆顶、耳重肩、手过膝以及身材不匀称等“七陋说”和“四十九表说”,孔子相貌的呈现渐次夸张与变异。—摘编自董倩倩、范菲菲《圣人之像—从馆藏文物看孔子形象变迁》(2)依据图文材料拟定一个主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所拟主题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8分)17.(11分)历史学习要求能够从来源和目的等多方面分辫不同的历史解释,并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对史事作出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熙宁二年)九月丁卯,行青苗法。…民愿预借者给之,令出息二分,随夏、秋税输纳。—《宋史纪事本末》(1)请简述青苗法的内容。(2分)材料二(王安石)“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注释:如果是君子。就不应该谈利)。”—司马光《与王介甫书》青苗法者,颇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荆公(指王安石)惠民之政也。夫以荆公生八百年前,乃能知银行为国4/7民经济最要之机关,其识固卓绝千古。……虽然,银行之为物,其性质宜于民办而不宜于官办。—梁启超《王安石传》青苗法实施之前,民间存在以市场为基础的借货行为。……各地官吏为了提高自身的政绩.发放更多货款以及收取更多利息,开始垄断借贷市场……政府去做私人部门的事情,往往只是想象中很美好,但在现实经济中,往往引发更多问题,其弊端比市场尤甚。—沈琪《西方经济学视角下王安石变法的政策演进过程及福利分析—以青苗法为例》(2)概括上述材料中三位学者的核心观点和依据。(6分)(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请你对青苗法进行评价。(3分)18.(10分)二十世纪中国经历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中国人民知识程度之不足,固无可隐讳者也。且加以数千年专制之毒,深中乎人心……(辛亥革命时)曾十起而十败者,以当时大多数之中国人,扰不知彼为满洲之所征服,故醉生梦死,而视革命为大逆不道。—孙中山1917-1919年所著《建国方略》贫乏之农夫,劳苦之工人所在皆是……其要求解放之情至为迫切,则其反抗帝国主义之意亦必至为强烈。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1)依据材料一,比较两个时期孙中山对待民众的不同态度,并简析导致其态度变化的原因。(4分)材料二五四以前的历史表明,中国走西方国家老路的尝试没有成功,此后,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前赴后继,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2)材料二中的“走西方国家老路”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理论创新。(3分)材料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时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3)材料三中邓小平批评的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1978年中国是如何实现了思想领域的重要转折。(3分)19.(22分)人文主义在西方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3分)材料二《十日谈》第四天讲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亲王的女儿绮思梦达与侍从纪斯卡多相爱,由于地位悬殊,为父亲所不容。亲王派人杀死纪斯卡多,将其心脏送给女儿,以绝女儿之念。但悲痛的绮思梦达服毒殉情。在临死前,她对父亲说:“我按捺不住这片青春烈火,我年青,又是个女人,我情不自禁,私下爱上了一个男人。我5/7凭着热情冲动,做出这事来……我们人类的血肉之躯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踢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同样的效用,同样的德性。我们人类本是天生一律平等的。”(2)请从材料二中摘引一例原文,说明《十日谈》如何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4分)材料三有人认为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人文主义思想在宗教领域的运用与发展,是人文主义的平民化。它从教会内部破除了封建的旧观念,进一步宣扬了以人为主体的思想。.—摘编自《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3)请结合史实,阐释上述观点。(6分)材料四“文明”一词最早见于1756年出版的《人口论》。该书三次用到“文明”一词。第一处,揭示了宗教和文明的关系,作为“文明”动力的宗教,压抑人性中的“恶”,引导人们从善并且行为举止要符合宗教规范。第二处和第三处侧重于将“文明”用于指以教养和礼貌为核心的行为,可以看出,“文明”一词凸显与“野蛮”的对立,并强调了宗教与文明的紧密关系。18世纪末,“文明”一词在欧洲各国传播和使用。启蒙思想家借“文明”来表达其追求的目标:人类理智和知识的进步:社会整体从野蛮的低级阶段到有教化的高级阶段的发展。其中一些思想家已经从全球的角度来理解“欧洲”、来理解他们心目中的“欧洲文明”。欧洲话语中“文明”观念暗含的欧洲中心论色彩也在启蒙思想家对该词的理解和使用中被逐渐确立起来。—陈铭、石坚《启蒙运动时期“文明”观念嬗变研究》(4)18世纪中期和末期“文明”一词的含义出现了变化.你如何认识这两个时期的“文明”一词?(9分)6/7历史试题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5分)123456789101112131415CBBACAADDABDBCC第H卷非选择题(共55分)16.(12分)(1)时代背景: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W,,礼坏乐崩。原因:在卫国,孔子学说不符合诸侯进行争霸战争的直接需求。在齐国,卿大夫专权,但孔子主张以周礼恢复等级秩序,损害了卿大夫的既得利益。(4分)(2)评分标准:主题准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7-8分)主题比较准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论证比较充分,逻辑比较清晰((4-6分)主题模糊,史论结合不紧密,论证不充分,逻辑不清晰((2-3分)无主题,有论点无史实或有史实无论点,逻辑混乱((0-1分)示例一:历史视野下的孔子形象变迁中国古代早期,伴随着儒学的兴起和正统地位的确立,孔子呈现的是为人师表的学者形象。宋代以后,理学确定了思想界统治地位,在孔庙等官方祭奠场所,孔子的形象走向神化和帝王化;与此同时,市民阶层兴起,在年画、民间传说等市民文化中孔子形象体现了与官方不同的认知,呈现出世俗化的布衣形象或者夸张变异形象。综上所述,孔子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产物,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的象征符号。示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