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论英雄QingMeiZhuJiuLunYingXiong青梅煮酒论英雄•教学目的通过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体会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从而分析曹操、刘备的性格。•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2、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三国演义》简介《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又依据有关的传说、戏曲等资料,经过综合加工再创作而成。小说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起,写到黄巾起义被镇压,在镇压农民起义时,各军阀乘机割据。后写曹操杀董卓,平袁绍,统一北方。接着写曹操指挥大军南下,南方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曹操大败。自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称帝,相互攻战。后写司马氏推翻曹魏统治集团,建立西晋王朝,先后灭掉了蜀、吴,全国统一。《三国演义》简介•小说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阴险狡诈的曹操,宽厚仁爱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义勇武的关羽,刚烈粗犷的张飞等,在人们心目中都成了某种典型人物的代表。作者介绍•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祁县。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作者介绍•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代“奸雄”。他骄横跋扈、心狠手辣,而又老谋深算、诡计多端。作品在曹操出场时就介绍了他幼年诬叔欺父的故事。越到后来,越是变本加厉。他落难投奔吕伯奢,吕盛情款待,他却疑心他要加害于他,而杀吕全家,说是“宁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在与袁术作战,军粮将尽,就命仓官用小斛散粮,然后以“盗窃官粮”之罪将其斩首,借此来隐瞒军粮将尽的事实,稳定军心。他为防备有人谋杀他,假托“好梦中杀人”,拔剑杀了替他盖被的近侍,又上床装睡。“赤壁之战”中,扬州刺史刘馥说他诗中有“不吉之言”,他“手起一槊,刺倒刘馥”,事后却说是酒后误伤。他善于利用伪善的面孔掩盖他罪恶的企图和残暴的行为。每每杀人之后,“极为悲痛”,亲自祭奠,进行“厚葬”,优抚家属,以笼络人心。刘备,是“汉室宗亲”,宽厚仁义、谦虚恭谨,乃是人们心目中理想的“仁君”。如曹操对关羽是用金钱美女、高官厚禄收买,而刘备对关羽是推心置腹,同生死、共患难;曹操对徐庶是以囚其母来迫其归附,而刘备是因其母有难而送其离去;曹操对张松态度骄横傲慢,刘备却谦虚恭谨;曹操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刘备是“吾宁死,不为不仁义之事”,他曾始终不肯抛弃拖累行军的樊城十数万跟随他的百姓。因此他获得了百姓的拥戴。汉灵帝死,黄巾起义。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和军事集团互相勾结镇压起义。起义失败后,各地豪强又重新展开混战;朝廷内部,宦官、外戚也互相倾扎,先是外戚何进(何国舅)立少帝辩,接着何进被宦官所杀,北方的军阀袁绍又杀宦官,另一军阀董卓又赶走袁绍,并废了少帝辩而而另立献帝协。曹操联合各地军阀又讨董卓。司徒王允用连环计——先把绝色歌妓貂禅许配吕布,后又献于董卓——让董、吕“父子”反目成仇,借吕布之手杀了董卓;然而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又杀死王允,两人在朝中骄横跋扈,凌辱汉献帝。㈠“煮酒”之前的情节(jue决)汉献帝接纳谋臣建议,征召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壮大了力量的曹操进京勤王。曹操击败了李傕,封大将军。但他同样心怀不轨,把京城从洛阳迁到许昌。从此,东汉王朝的大权便从其他军阀的手中转到曹操这里。朝廷大事,先禀曹操后奏天子,并常常“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本来寄希望于曹操,没想到反而引狼入室,但又无可奈何。与本节有关的另一个人物刘备这时尚无什么势力,虽血统高贵,但早年丧父,28岁还是个编草鞋的。因镇压黄巾起义才做了个县尉,后因徐州牧陶谦年老让贤,让他做了徐州牧。(xie)曹操闻讯欲发兵攻刘,被谋士阻止。后刘备得吕布加盟,曹恐刘备羽毛丰满,一方面以朝廷的名义正式封他为徐州牧,企图拉拢,另方面又要他杀死吕布。刘备不忍,认为吕布是势穷才来投奔自己,杀他是不义。曹操谋臣又生一计:一面暗中派人到袁术处,说刘备要夺他的地盘,另方面又明诏刘备攻打袁术。刘备虽然也意识到这是曹操的诡计,但认为“王命不可违”,于是留下张飞守徐州,自己去攻打袁术。不料张飞贪杯惹怒了吕布的丈人,被吕布乘虚夺取了徐州。刘备失了徐州,无立足之地,只好接受张乾的建议,投奔曹操。其实并不是真心归附,而是想利用曹操对吕布的矛盾而暂时栖身。当时曹操的一些谋臣如荀或、程昱都劝曹操杀掉刘备,曹操本来也是想除掉刘备的,但现在他主动前来投奔,却又有了另外一种想法。以为“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民心”,即要明示天下:我曹操是爱才的。不但没杀他,还举荐他做豫州牧,又在献帝面前表奏刘备有功。献帝翻查族谱,发现刘备原来是自己的叔辈。十分高兴,便封他为左将军(虚职),从此,人皆称呼刘皇叔。曹操的谋士认为这一来对曹操颇不利,而曹操却说,正好利用皇叔的身份来控制他。前面曾提到,汉献帝本来寄希望于曹操,没想到反而引狼入室。这里有一件事不能不说。一日,曹操随献帝打猎,与献帝并马而行,把文武百官抛在后面。后在一山坡赶出一鹿,帝连射三箭不中,要曹操射,曹操要过献帝的金鈚箭,一箭将鹿射倒。群众和将校见了,都以为是皇帝射的,便高呼万岁。此时曹操竟纵马上前,遮住天子,接受众人的欢呼祝贺。曹操此举,是一种明目张胆的僭越行为,目的是观察群臣的反映如何,与当年赵高的指鹿为马异曲同工。汉献帝看出曹操的险恶用心,于是密诏董贵妃之兄董承,要其设法除掉曹操。董丞接受了献帝的血书衣带诏,联络了六个对汉朝赤胆忠心的心腹,准备再找几个,凑足“十义”共图大计,马腾推荐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就从马腾推举刘备开始。《青梅煮酒论英雄》欣赏◆国舅夜访,皇叔奉诏签义状第1自然段◆韬光养晦刘备后园学田圃第2自然段◆梅子青青,曹操煮酒论英雄第3、4自然段◆关张闯宴,孟德含笑比“鸿门”第5自然段㈡“煮酒论英雄”的四个层次◆国舅夜访,皇叔奉诏签义状马滕推荐刘备,董承说:“此人虽系皇叔,今正依附曹操,安肯行此事耶?”马滕回答:“吾观前日围场之中,曹操迎受众贺之时,云长在玄德背后,挺刀欲杀操,玄德以目示之而止。玄德非不欲图操,恨操牙爪多,恐力不及耳。公试求,当比应允”。马滕的观察很细致。董承此时对刘备已心中有数,但无十分把握。于是第二天夜里,就怀揣诏书,访问刘备。目的是要摸清底细,把他争取过来。那么,两人见面,会发生什么事呢?,对于董承夤夜来访,刘备不解,说:“国舅夤夜至此,必有事故?”矛盾合乎自然的展开。为了取得刘备的信任和支持,董承答非所问,先以“恐操见疑”套近乎,刘则以礼相待,不露痕迹;接着董承单刀直入,将围场狩猎之事挑出,这一招厉害,刘失惊曰:“公何以知之?”董承说别人不知,某独见之。备无法隐讳,以云长见操僭越,所以“发怒”回应,即不是要杀他,设法淡化矛盾;董承此计不成,乃“掩面而哭,说”若人人象云长,何忧不太平哉?”刘备还是不放心,恐其是曹操密探,也佯言道:“曹丞相治国,何忧不太平?”董承计穷,只好”变色而起”亮出底牌——衣带诏,又将讨曹的义状出示。刘备至此,态度才有明显转变,表示“愿效犬马之劳。这几个回合的试探与反试探,还是蛮精彩的。作者没有做简单化的处理。董承的急于求成,但招数不多,刘备的小心谨慎,处处提防,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董、刘的矛盾解决了,而刘备与曹操的矛盾则强化了。◆韬光养晦皇叔后园学农圃正当“聚十义,图国贼”的大计密锣紧鼓地筹划、实施之际,刘备做出一个非常反常的举动——在下处的后园种菜。这是一种有意收敛锋芒的韬晦之计。这部分篇幅短小,是过渡性的段落。人物活动场景场景从密室转到菜园,将军成了浇园的农圃,在文势上造成一个跌宕。不过,刘备想掩盖与曹操的矛盾,更显得这种矛盾的尖锐性,松中有紧,弛中有张,“危机”不是减弱,而是进一步加强,悬念更加强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刘备行韬晦之计的原因:刘备参加了奉诏讨贼的秘密决策,但又不能走漏风声;他有称雄海内,恢复汉室的壮志,但又不敢流露在外而惹来祸水。具体内容指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意在表明自己胸无大志,非曹操对手。不对关羽、张飞说明,足见其韬晦之深,惟恐他俩在言语上、行动上有失,影响大计。这个细节表明刘备的深谋远虑。◆梅子青青,曹操煮酒论英雄“一日,关张不在”。作者就好象导演,有意把关羽、张飞调离舞台,这样才好把“戏”集中到主要人物身上。曹操的部将许褚、张辽引数十人进园中。千古名宴“青梅酒论英雄”的大幕就这样拉开了。两员大将带着数十人来“请客”,曹操为何如此兴师动众?这恐怕不能用“强迫”或“隆重”来解释,而是曹操对自己权势、地位的一种强烈暗示,目的是要从心理上给刘备一个下马威。刘备果然吃惊不小,矛盾进一步趋于紧张。刘备随二大将来到曹府,曹操劈头一句就是“在家做得好大事!”,把“种菜”这样的小事有意说成“大事”,难免使人产生某种联想,所以吓得刘备“面如土色”,无言以对。当然,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反语:“你是干大事的人,怎么干的却是这样的‘大事’”?加上曹操此时“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显出亲热的样子,又说了“玄德学圃不易”,这才让刘备放下心来。回答:“无事消遣耳”。作者在这里巧妙地利用了“双关”手法,在把剑拔弩张的冲突寓于谈笑风生中。在罗贯中的原稿中,曹操见到刘备后是“正色而言曰”,课文用的是毛本,改为“笑曰”,改得好,写出了曹操笑里藏刀的特点。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入府见操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惊问、面如土色、方才放心、心神方定、开情畅饮•分析:曹操派许褚、张辽来请刘备,那言辞,那气势,与其说是请,还不如说是命令,使刘备吃惊不小。入府见操时,曹操劈头一句在家干得好大事,大话吓人,借以试探。刘备猝不及防,以为心事已被发现,吓得面如土色,直到曹操点明煮酒相邀的意思,才心神方定;到了小亭,果见煮酒、青梅,更是疑虑尽消,可以开怀畅饮了。短短几分钟,刘备的内心已经历了生死的交战。曹操拉着玄德的手,进入后园,对着园中树上的青梅,说了上一年征讨张绣时“望梅止渴”的旧事: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将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这个构思十分之精彩!首先,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联结,把宴请的理由说得合情合理、天衣无缝,最终使刘备的心神安定下来。其次,是场景很美,有梅树,有亭台,枝头梅子青青,亭内热气腾腾。刘备心情的松弛与外在优美的环境协调统一,既显示出曹操的精明(望梅止渴,利用通感原理,本身就绝顶聪明!)也使“青梅煮酒”宴客,处于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中,表现了曹操这个枭雄“风雅”的一面。•曹操讲“望梅止渴”故事的用意?表明了曹操的多谋与自负。同时也暗示刘备,当世英雄非其莫属。•曹操对英雄所下的定义:大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天外出现了“龙挂”(龙卷风)。天气的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故事由“青梅煮酒”转入“论英雄”。“论英雄”这一核心片段,包括三个小层次:首先,是由“龙挂”引发的关于“龙之变化”的议论;其次,是由“龙之为物,可比英雄”转入对“何为当世英雄”的议论;最后是点破“英雄”。第一层,曹操问:“使君知龙的变化否?”玄德曰:“未知”。于是曹操就滔滔不绝地大谈龙如何“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又说“龙挂”的显现,是“龙乘时变化”的结果。◆曹操为什么要在这里大谈龙的变化?这段议论是我们理解曹操心态的一把钥匙。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帝王的象征。这样,“龙之为物,可比英雄”的“英雄”就有了特殊的含义,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