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扉,走近你——浅谈如何了解学生一、了解学生的意义首先,了解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教育是育人的事业。育人先育心,只有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明确教育的方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其次,了解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学生是一个班级的根本。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就是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爱好、家庭状况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开展工作。二、了解学生的要求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不仅要了解他们在校的表现,而且要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了解学生是一个过程,不应只在新学期的开始,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还要学会运用多种科学的方法经常关心、了解学生的近况。教育是一门艺术,懂得抓住教育学生的契机,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此,教育要及时,在学生失落时给予鼓励,在学生骄傲是基于提醒,在学生迷失时给予指点。三、了解学生的内容1、了解学生个人的一般情况学生个人的一般情况包括学生个人成长经历、生活习惯、学习吸干等。学生个人成长经历往往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许多学生心理有问题,是因为某些不愉快的成长经历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因此,教师要尽可能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忘的事,包括快乐的与恐惧的。2、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各自有独特的心理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征不一样,即便是同一年龄段各个学生的心理特征也有差异。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有助于教师指导他们扬己之长。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有利于教师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多血质型学生要鼓励其向难度挑战,但遇事要细心冷静。粘液质型学生自信心强,情绪稳定,有耐心。抑郁质型学生较为内向,言行缓慢、优柔寡断,因此要鼓励他多与他人交流。做事要果敢。而胆汁质型学生反应迅速,但要克服脾气暴躁的缺点。3、了解学生生活环境“橘生淮之南为橘,橘生淮之北为枳。”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学生学习的保证。恶劣的生活环境则引发学生道德、学习、品质问题。例如,我的一个学生沉迷网络,上课经常精神不振,无心向学。经过我的详细了解终于知道,小文家境富裕每次放学回家都是空荡荡的,无人照顾。因此他选择了跟同学到家附近的网吧上网聊天、玩游戏来打发时间。家庭缺少温暖直接导致了小文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街道周围的环境为小文的迷失提供了机会。“孟母三迁”带给我们的不仅有感动,而且还有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启示。只有给孩子一个安稳、健康的生活环境,他们才会茁壮成长。四、了解学生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科学、严密的方法更能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凭借着经验,相信每个教师都会总结出那么几个了解学生的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最常用的方法。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直接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对其思想进行了解和研究。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让学生感到教师时时在关心自己,使学生更尊敬老师,更向往上进,让学生觉得只有自己不断上进,才能对得起教师那炽热的心。观察学生时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要明确观察的内容。其次,要做好观察记录,以便于整理和分析材料。最后,根据分析写出结论。2、谈话法谈话法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环节。沟通从心开始,教师应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鼓励学生主动向老师倾诉心事。谈话的方式有多种,如商讨式谈话、点拨式谈话、触动式谈话、谈心等。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谈话的方式,例如,对于早恋的学生,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分析青春期心理、早恋的影响,让学生对早恋有充分的认识,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找他们谈心,交流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并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3、材料分析法收集学生的学业成绩记录、为集体服务情况、纪律表现等书面材料,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知识水平的全貌,以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达到扬长避短。但收集的资料要具体详实,避免主观,4、调查法调查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和谈话调查。根据调查的内容制定相应的问卷,派发给学生或科任老师。调查问卷的内容一定要全面,问题要深刻。谈话调查时教师要注意被调查者与调查者三者间的人际关系,以便使调查更加真实可信。谈话调查的面一定要广,从学生干部到普通学生,从男生到女生,从本班到外班;任科老师的评价以及前任科及前班主任的介绍等都要涉及到。只有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评价,才能尽可能达到全面、客观、公正地了解学生。5、家庭访问家庭访问简称家访,是班主任工作中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教师通过普通家访可以了解学生生活的环境以及在家的表现,促进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对于问题学生教师可以采取重点式家访,重点式家访旨在解决问题。教师在家访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上网成瘾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录音的方式录下班干部对这位学生的评价,以及对其改正的建议,然后播放给家长听。同时,教师也要收集有关这方面的案例告诉家长,和家长一起学习网络给青少年身心造成的影响。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我们必须要相信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只有靠近他们,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以往那种教师独裁主义应成为过去,尊重、平等要成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原则。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下,尊重学生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教育也因此而绽放出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