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又热又平又挤》读书心得《世界又热又平又挤》是美国著名专栏作家、记者、三度普利策奖得主托马斯•弗里德曼继《世界是平的》之后的最新力作。本书主要关注在这个太热、太平坦、太拥挤的世界上正在戏剧性地发生着五个问题:日渐增长的对不断枯竭的能源和自然资源的需求;向富油国及其石油专制政体转移的巨额财富;急剧的气候变化;将世界分割成有电和没有电两半的能源短缺问题;随着动植物物种灭绝速度攀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快速减少的生物多样性。弗里德曼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将现实问题编织成一个个引人深思的小故事,加上广泛的社会调查和权威的数据,去呼唤这个地球的觉醒——我们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我们的生产方式亟待改变!作者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未来地球及人类生命造成危害甚至毁灭的前景感到担忧。在书中,他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大声疾呼,人类必须跳出用消耗能源获取发展的模式。此时此刻,弗里德曼说:我们需要一场绿能革命,展望未来50年,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环境健康、能源保障以及国家安全的关键,更在于其研发绿色能源和发展能源利用效率科技的能力。这场绿能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以来,最重要的大规模经济转型与投资机会。把握当下,最大的危机也将带来最大的转机,以价格杠杆和政府干预行为全力推广绿色能源的研发和普及使用,才是正确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和人类与地球长久存续的保障。静下心来翻阅这本书,给读者带来的并不仅限于了解时事政治,提倡节能环保,更多的是传播作者对人类发展路径的深思。用他的话说,人们在危难面前要制造诺亚方舟而非引来洪水,唯有齐心协力方能攻克难关。一、我们的现状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弗里德曼认为“世界是平的,但太热、太平、太拥挤。”即全球变暖、世界各地中产阶级的迅速涌现及人口的快速增长,这三者的同时爆发,可能危及地球的平衡。本应带头解决这些危机的美国,却在过去30年里养成的坏习惯中迷失了方向,削弱了整个社会在应对重大挑战时的能力和意志力。世界太热、太平、太拥挤具体表现为五大挑战:一是能源与资源的供需失衡挑战;二是美国和石油生产国为了垄断性经营引发的挑战;三是全球碳排放增量导致地球气候变暖的挑战;四是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和人类消耗剧增的挑战;五是人口爆增、无节制开发和环境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消失的挑战。拥挤是首要问题。联合国人口司报告显示: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当前的67亿增加到92亿。其中大部分增加的人口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新增的人口流向城市,这些城市往往面临水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的问题,政府也缺乏相应机制来应对人口迁移带来的挑战。即如果他们的基本自由和需求,如食物、住房、教育、就业等不能得到满足,很容易就会带来暴力、社会动荡和极端主义。“拥挤”给中国带来的压力也不容忽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迅速,1990~2010年,人口由11.43亿增加到13.39亿,净增1.96亿。巨大的人口数量和快速增长的速度,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近期,中国人口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频繁出现在中外各种媒体上,引起中外广泛关注。中国地广人多,由于地理环境要素的多样性和极大的区域差异性,加之区域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的差异性和人口分布的不均一性,因而造成了区域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巨大差异性。这种巨大差异性不仅影响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且还影响到区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协调与持续发展。“平坦”和“炎热”是在20世纪末期在技术、市场和地理政治事件的共同作用下,全球经济的平台已经被犁平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球经济中来。在人类大规模活动和工业生产中,地球正在以一种超自然、超正常的速度变暖。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正在变得恶劣,表现在石油专制、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生物多样性损失。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影响中国战略机遇期的新因素不断增加,其中中国面临的石油危机日益凸显,包括石油供求关系、南海争端、石油进口、运输及战略储备都影响到了我国石油安全。中国能源已陷入全局性的能源短缺的严峻局面。东北、华东、华北、中南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能源紧张,甚至作为能源基地的西北和西南也出现前所未有的缺能局面。不仅石油短缺,电力、煤炭、水资源、天燃气也面临短缺的局面。能源短缺已严重地影响到整个国计民生,既束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影响到人民生活的安宁。2006年长江河豚被宣布灭绝是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一次当头棒喝,是对全球自然遗产的惨重损失。二、我们为何会变成这样世界变得又热又平又挤,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人:对能源和资源的过度消费、人口爆炸性增长、无节制开发和环境污染。大部分发达国家以前的发展过程都是依赖消耗资源成长起来的,这个过程即使不是消耗本国的资源,就是消耗别国的资源,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是一样的。美国经济在20世纪全球经济的表现中是最为突出的。无论是从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还是从现代化内涵的广度和深度上看,美国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因此,美国式的生活方式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所追求的,越来越多的地区造就着美国的副本,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美国人”。世界太平坦缩小地区间差距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这就是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一些国家的快速发展,有不少人步入中产阶级,开始追求舒适富有的生活和经济安全,自然引发了对能源、矿产、水和森林资源的空前竞争。大量的消耗、大量的排放,世界又太热了。当专制政体掌握石油世界的时候,政治也就变成了石油政治。例如沙特阿拉伯将手中掌握石油资源转化为雄厚的资金,去掌控他国的政治、文化走向。石油法则显示:在石油资源丰富的石油主义国家,油价和自由化的程度成反比。即如果全球原油的平均价格上涨,那就会抑制更多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选举自由、集会自由、政府组织的透明的、司法独立性、国家社会法制、独立政党和非政府组织的形成。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来说可能是件坏事。“荷兰病”和“资源诅咒”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描述。患病国家的症状是:石油、黄金天然气、钻石或其他一些自然资源的发现使得资金突然大量涌入该国,造成该国汇率上升。强势的本国货币提高了该国产品在国外的价格,削弱了该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但另一方面却使得进口产品变得非常便宜。富裕的本国人民开始无节制地购买相对便宜的进口产品,这就挤压了国内制造部门,于是该国的工业化进程受阻。我国自然资源在总量上可称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相对短缺,是资源小国。在资源分布上,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是资源密集区,能源、矿产资源一直是西部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而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资源匮乏,资源供给长期不足。从直观上来看,我国自然资源丰裕的中西部省份经济增长却大大落后于资源贫乏的东部沿海省份。随着资源的开采,许多资源丰裕地区不是越来越富,反而是相对越来越穷,所在地的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出现了“富饶的贫困”。例如,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山西、黑龙江、云南等地的经济绩效远不如自然资源贫乏的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多数省份丰裕的自然资源并未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反而制约经济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区域经济梯度开发战略导致地区之间在资源利用上的不平等性和自然资源无偿取得方式导致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三、我们该如何前行自工业革命以来,我们已经进入能源气候年代,人类以前适应的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体系也随之改变了,我们不能再继续依靠该体系去维持人类自身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清洁能源体系去推动经济发展,使更多的人摆脱贫困。未来是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必然的命运。可以说,“绿色能源”是每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未来机遇和制高点,前景广阔,财富无限。“绿色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以来,最重要的大规模经济转型与投资机会。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全球经济动荡不定的情况下,如何能够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在当今的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无时不在,今日之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受竞争所带来的冲击,可以不享受因为合作所带来的极大丰厚回报。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因为竞争与合作带来了整个世界的变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化和传播。可以说缺少了竞争就没有创新,同样缺少了合作是创新与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强大和繁荣我们都应该加强竞争与合作的步伐。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可以看成各种各样的人分工合作的一个大系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对长处,它在从事自己长处的领域是它的财富生产率更高,所以和谐的社会要让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所长。经济的调控使得每个人的个人最优化的选择达到社会的最大的最优化。当每个人都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他就会得到更多的社会回报。因此,正如弗里德曼讲述的那样,在个人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将自己“水准化”。我们必须不断的发展自己,通过对自己工作和学习习惯的不断改进,以使我们更具有工作的激情,更具有创新的意识。他认为,地球正在变平,机会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是均等的,东方的迅速崛起将唤醒美国人的危机意识,并认为新世纪竞争的关键在教育。因此,我们应当抓住全球化经济蓬勃发展的时间,努力的发展自己,通过个体的进步完善,塑造国民整体的进步完善,实现国家的快速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四、中国的转变弗里德曼在书中也有较大的篇幅写了中国,他说,1990年开始他经常到中国采访,最令他难忘的是,每一次去,都感到中国人民言论更加自由,然而,空气污染却越来越严重。所以,在他看来,这本书就是在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美国能真正引领一场严格意义上的绿色革命吗?另一个是“中国真的会效仿吗?”他认为,美国、欧盟和中国需要进行一场类似的竞赛——维持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竞赛。中国在清洁技术产业上刚刚实现了从复制转向发明,正在有目的地除旧革新,树立起“成为一个最‘绿’、能源效率最高和最具活力的国家”。中国应该从美国的错误教训当中吸取经验,将汽车完全略过,直接采用世界最好的大众运输系统,不过这个建议对目前正全力拉动内需的各地政府和相关企业来说,能不能够接受,其实很难说。弗里曼去年夏天访问北京,发现中国官员的办公室都有点热,因为空气温度严格限制在26℃。在这个好现象的背后,弗里曼认为,中国在绿色的道路上有几股趋势正在互相拉锯,第一,是了解问题所在并采取严肃措施的领导群;第二,是一个又大又分散的系统,他们成长的动力太大,以至于要减速和相关的速度缓下来是非常困难的;第三是为了获得公民社会和媒体支持,跟环保站在同一阵线,而踏出的试验性第一步。哪一股趋势会胜出?他说目前看起来还不明朗,不过在这方面,他说中国领导者要对抗的是官僚体系,还有私营企业里的GDP主义者,而人民是唯一的盟友。他说,扩大人数范围,大规模行动加入绿色革命,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他说,我们的子孙会因为我们的绿色行动,由我们这个最绿色能源的世代,而称我们是最伟大的世代。五、美国的责任表面上看,弗里德曼表达的主要对象似乎是美国人和美国政府。他一再劝说美国人,即便气候变化到头来只是一场骗局,即便他们为此变革了整个经济、错乱配置了资源资金,这也是一场精彩的骗局,一次值得的泡沫。他还多次批评美前总统里根以来各届政府的能源政策,指其提升了美国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纵容了石油专制政体。意味深长的是,通观全书不难发现,嘴虽然对着美国,但弗里德曼的眼神却盯着中国。他不仅熟稔地引用毛泽东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让的论断来煽动开展有力的变革,还极运匠心地羡慕中国的体制,称其可以克服官僚主义的障碍,彻底变革价格水平、规章制度、标准、教育、基础设施,以维护国家长期战略发展的利益。不言而喻,这里所称道的长期利益正是绿色技术支撑的生产消费模式。更有甚之,他对中国实业界的演讲称我们将把污染产业全部让给你们支配你们想变多脏就多脏,想要多久就多久如果你们想让我们在下一个伟大的全球产业中当上10年的领导者,那将更好。这已俨然是赤裸裸的激将法了。十分有趣的是弗里德曼在思考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要是……要是美国能做一天中国有多好!——只是一天!仅仅一天!因为他知道,如果需要的话,中国领导人可以克服官僚主义的障碍,彻底的变革价格水平、规章制度、标准、教育、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