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学院张丽娟组织行为学社会管理学院张丽娟第一章绪论理解组织与组织行为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清楚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类和研究方法充分认识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和意义引导案例:大火烧出的奇迹193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哈理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3000员工回家等待董事长宣布公司破产和失业风暴得来临员工接到董事会地一封信:向全公司员工继续支薪一个月——意外员工接到信后,不再是意外和惊喜,而是热泪盈眶1个月后员工接到董事会的第二封信,再支付全体员工薪酬1个月•他们纷纷拥向公司,自发地清理废墟,擦洗机器,甚至主动联络被中断地货源3个月后,哈理逊公司重新运转了起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是这样描述的:员工门使出浑身的解数,日夜不懈地卖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干25小时如果有一天早晨醒来,微软被大火烧了个精光,给我20名最优秀的员工,一切马上就可以重新开始。——比尔.盖茨思考在遇到这样的困境时,要是换成了我们,会怎么做呢?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什么才是最宝贵的财富?组织行为的有效性归根结底取决于什么因素?什么样的企业组织是最受员工欢迎的?什么样的企业是大家心目中最佳雇主?以下哪些判断是错误的?1、快乐的工人是生产率高的工人。2、当领导友好、平易近人时,工人会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3、通过面试可以正确区分合格的申请者。4、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份挑战性的工作。5、为了让人工作努力,你应使用一些威胁6、每个人都会为了金钱而工作,金钱对他们都有激励作用。7、大多数人都关心别人的工资超过自己的8、最有效的团队和组织是没有冲突的。为什么要学习组织行为学?1.组织的广泛存在,作用越来越大2.人际技能的重要性:3.学习组织行为学是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4.未来的组织更复杂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一、组织组织是人们生活的普遍形式和存在方式1、组织的定义(1)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斯蒂芬.罗宾斯)(2)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共同目标,通过各部门劳动和职务的分工合作和不同等级的权力和责任的制度化,有计划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薛恩E.H.Schein)(3)组织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为了达成某一共同目标的工作群体的集合。(杰克·邓肯)(4)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张德)2.组织的共同特征目标——引导组织成员运用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完成组织的使命与任务。1资源——机器、设备、土地、人才、资金、品牌、技术2结构——划分部门、划分层次33.组织与环境从静态观点来分析,组织就是指社会集团,是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的系统或模式1从动态观点来分析,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2它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以适应环境为前提,并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组织活动可分为基本的两大类:直接导致组织目标完成的作业活动,和确保作业活动有效进行的管理活动•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4.组织和管理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1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2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3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44.组织和管理——相辅相成二、组织行为1、组织行为的概念组织行为是组织把所有成员集合为一个整体,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和目标,提高组织绩效,与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组织的所有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的总合1组织的每位成员的所有行为会影响组织绩效2组织绩效不是每位成员所有行为的简单相加之和3从三方面理解组织行为每位成员所有行为的简单相加的结果正效应,组织内部和谐出现的协同效应,即1+1+1>3,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负效应,即1+1+1<3,所谓的“三个和尚没水喝”2、组织行为的分类微观组织行为——组织内的某一个体和群体的行为1宏观组织行为——所有组织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2通常把组织行为分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也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组织组织有着指导目标并被精心构建的社会实体:是目标导向的——实现盈利、提供服务,或者是满足公众需要。组织还要精心地构建——把任务在组织成员中进行分配,使得每一名成员都负责某项具体活动。群体群体是指一些拥有共同目的并经常相互作用的人。部门、工作团队和社会小团体都属于这样的群体。在群体中的一些行为过程:领导行为、决策制定、冲突和政治行为。这些行为过程既能够有利于组织也能够损害组织的利益,关键取决于它们是被如何管理的。个体组织和群体都是由个体构成的。独特性会使组织难以对个体进行组织和管理个性知觉价值观态度能力动机每个人做事的方式都不一样?组织、群体、个体如果研究惠普的组织行为,我们的研究内容将包括:每一个雇员的性格特征他们在非正式场合和正式场合的彼此关系公司中正式和非正式群体的本质公司中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各部门和公司的价值观、目标和政策。教材结构介绍第一章导论个体行为(第二——三章)群体行为(第四——六章)组织行为(第七——十章)分别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研究。参考资料[1][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第1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2]张德,吴志明编著:组织行为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3版。[3]李剑锋编著:组织行为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4]陈春花,杨忠,曹洲涛编著:组织行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5]陈国海编著: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三版。[6]段万春主编: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考核方式主要包括:考勤及平时课堂表现(占20%)作业(包括小组作业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考核最终成绩=平时成绩×20%+作业×20%+期末考试×60%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组织行为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一门科学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随后在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得到普遍的承认和广泛的应用。•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罗宾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安德鲁·杜布林•对组织的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即组织是怎样产生、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它们怎样对各个成员、组成这些组织的群体、其他组织以及更大些的机构发生作用乔·凯利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1、概念组织行为学(张德)是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整体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2、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规律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提高引导、控制,激励人的行为的能力,提高组织的绩效3•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我想知道今天正在发生什么或想确定明天会发生什么时.我向后看。”——奥立弗·温德尔赫尔姆斯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源起•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最初源自于对劳动生产率与劳资关系的关注。•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罗伯特·欧文,弗雷德里克·泰罗。•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亦称工作专门化)中获得经济优势亚当·斯密•进一步补充了劳动分工的优点;•脑力劳动分工与体力劳动分工所带来的节约是类似的。他指出,专门化经济对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应该是同样相关的查尔斯·巴贝奇代表人物•首先承认工厂制度贬损了工人的利益•他倡导的是一个可以减轻工人阶级苦难的“乌托邦”的工作场所罗伯特·欧文•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4条管理原则弗雷德里克·泰罗代表人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研究走上了科学轨道,成为了管理学产生的标志。(二)古典组织管理理论1、法约尔其贡献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方面所有管理者都执行5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把管理实践描述成为与会计、金融、生产、分配以及和其他通常的商业活动相区别的事物14条管理原则(二)古典组织管理理论2、马克斯·韦伯(组织管理之父)提出职权结构理论,将组织活动描述为建立在职权关系基础上的活动韦伯的理想官僚模型1)工作专门化2)职权等级3)正式挑选4)正式的规章和制度5)非人格化6)职业定向(二)古典组织管理理论3、巴纳德(对中期管理思想有卓越贡献)巴纳德将组织视为需要人际合作的社会系统组织由具有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的人所组成一个组织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必须为组织成员所理解和接受组织的成功主要依赖于从其员工中所获得的合作程度有赖于组织与那些组织外的、与组织有定期联系的机构和人维持良好的关系(三)行为科学理论“霍桑实验”促进了人际关系学派的形成•霍桑实验:1924--1927,照明;1927--1932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访谈,接线班接线工作室试验。•以梅奥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者形成了“人际关系学派”。•其主要思想是:把人由经济人看成社会人,他们有归属和尊重的要求,不应该把工人看成生产过程中的机器部件。人际关系学派(三)行为科学理论其中心思想认为:企业中发生种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未能发挥职工的潜力两位代表人物阿吉雷斯主要从组织角度来分析影响职工发挥潜力的原因,认为传统的一套组织设计,死扣规章制度,使职工处处听命上级,变得消极被动,依赖成性。呼吁企业管理者要从组织上进行改革,鼓励职工多负责任,让他们有成长和成熟的机会。人力资源学派(三)行为科学理论麦格雷戈关于人性的x理论和Y理论x理论主要停留在以消极的观点看待人Y理论以积极的观点来对待人对麦格雷戈而言:如果管理者假定人是懒惰的并把他们当作做人来对待、那么他们就会是懒人;相反.如果以Y理论的设想去对待工人,那么他们就会成为寻求创新、效率、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人力资源学派(四)管理心理学的出现与发展美国管理心理学家:莉莲.吉尔布雷斯1914年出版《管理心理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管理学家广泛采用“工业心理学”一词,研究重点是个体的心理研究“霍桑实验”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出版了《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和另一位专家巴斯在为《美国心理学年鉴》写一篇综述文章时,又使用了“组织心理学”一词,强调群体心理学在企业界日趋显著的作用美国心理协会第十四分会——工业心理学会改名为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学会(从群体扩大到整个组织)(四)管理心理学的出现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得到了全面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组织行为学更加关注组织变革与发展、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组织文化、国家目标和工作生活质量等有关问题。正是管理实践的深入、管理理理论的发展,推动着组织行为学的研先不断深入,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得以逐步完备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学习、动机、人格、知觉、培训、领导效能、工作满意度、个人决策、绩效评估、态度测量、人员选拔、工作设计、工作压力行为改变、态度改变、沟通、群体过程、群体决策群体动力、工作团队、沟通、权利、冲突、群体间行为正式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组织环境冲突、组织内政治、权力个体群体组织组织行为研究三、组织行为学的学科体系四、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两个目的:提高组织绩效高的绩效是组织存在的原因和保证增加员工的满意度没有员工满意的组织即使绩效好也不是完美的案例猎狗抓兔子的故事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啊,我们虽然同样奔跑,但是目的却完全不同,我是为了中午的一顿骨头而已,而兔子,却是为了自己性命!”只有能够捉到兔子的,中午才有骨头吃,抓不到的,就没饭吃。猎狗们说:反正大小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劲去抓大兔子呢?根据抓到兔子的重量来分配如果抓到的兔子超过一定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