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应用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传统的讲授制教学逐渐被淘汰,转而的是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及多方面发展,在课堂上运用新颖,趣味性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全身心融入到学习中。多媒体教学便是一种非常优异的教学方式,可以为美术课堂带来新鲜和活力,吸取先进的信息事物,把多媒体和小学美术相结合,把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灵活现起来,也让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效率提升。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美术教育经验,就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应用做逐一深入阐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解疑答惑。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美术;应用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1-0040-01小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它为以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做下了铺垫,也为未来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打下了基础。教师把多媒体和美术相整合,能够把高科技运用到课堂中,真正的做到深化教育改革和教育的现代化,为广大小学教师提高了课堂质量与效率。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激情饱满,兴趣盎然。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引导,使其主动的接受知识,做到学生在学习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提高美术素养。一、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应用的意义1.提升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说小学生对于美术课兴趣是比较高昂的,但他们只是对画画和涂鸦感兴趣,对美术知识的教学并不感冒,不能很好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小学美术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自愿的进入到课堂之中,提升教师的上课效率,培养自身的美术素养。2.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每个人的脑海中都有一片星空。”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想象力养成的关键时期,而想象力的开拓与培养正是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对图画进行探究分析,有意识的去让学生想象力提升,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而且还可以使其富有空间思维,打破思想上的枷锁,把想象力穿插上自由的羽翼。3.帮助教学化难为简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学生只是对画画充满向往,他们其实很难听懂教材上的知识内容,学生知识面窄,并不能生动形象的听懂教师在讲什么。有效的应用多媒体,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新颖,那些晦涩难懂的美术语言可以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促进学生理解教材,把内容化难为简。二、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应用的策略1.助力于美术欣赏在现代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要注重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尤其是在美术鉴赏课时,传统的方式是让学生观看课本,教师在台上喋喋不休的讲述,这种方式令学生很难产生对于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烦躁的情绪,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让美术的欣赏课效果有所改观,不用在让学生观看教材上那单调难懂的画作,而是鼠标一点,画作的作者背景及资料都可以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俯瞰画作的精髓,挖掘其中的细节,让学生在课堂中也可以置身于作者的时代,纵跨时空,漫步于艺术的伊甸园中,让美术素养潜移默化的在学生身旁围绕。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欣赏课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音频等,“课伊始,趣即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过来。然后进行作品的欣赏,教师可以将画作随意放大、缩小,来让学生品味细节,观看全貌,在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视角来对画作进行分析与探究,达到欣赏的目的。提升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兴趣,丰富自身美术素养,为未来的画画与涂鸦打下可塑的基础。2.助力于课堂情境小学美术课堂的课程目标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现代的美术教育中,营造烘托学习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环境可以塑造不同的人才,让学生置身于优质的课堂情境中,可以使其精神活力得到释放,审美情感进行升华。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播放所需的音像制品和图片;利用CAI技术,让学生的感官全方位的获取信息,提升学生想去美术学习的欲望和动力。把学生的身心完全置入到课堂的氛围之中,感受和品味小学美术中的典雅与高贵。例如,在学习古典画作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图片,营造出唯美的氛围,使得学生在变幻莫测的古希腊神话中俯瞰老意大利的哥特式教堂,融入到欧洲古典的美学中,了解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等著名的艺术家,了解文艺复兴时的光荣与辉煌。继而把学习的情绪全部调动起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促进其未来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正确塑造。也让小学美术教师的课堂水平得以提升。三、总结从美术的教育本身来说,是一种教导学生发现美的课程,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其中,不只是将学生对美术兴趣的激发,更是整个小学生活的升华。小学的美术是我国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多媒体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教师要注重其在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擅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优美的步调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参考文献:[1]郝翠青.如何激发学习兴趣田[J].学周刊,2014(12):78-79.[2]?n玲.有效美术教学:框架与探索[J].新课程,2016(0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