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二单元心灵的独白8—1第二单元心灵的独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识记有关文学常识,理解作家的创作特色。2.理解散文情和理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理清文章线索,通过知人论世把握文意。2.感受和理解课文作者的崇高理想、深刻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课文,体验散文中美的发现和审美表达。2.理解文中哲理,感悟人生真谛。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线索,感受和理解课文作者的崇高理想、深刻思想。教学难点理解散文情和理的关系。教学方法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通过抓结构线索,把握材料;分析语言特色;体会文章的情感,从而深入理解散文情和理的关系。教学设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抒情性的或哲理性的,都带有强烈的心灵独白色彩和玄思色彩,它们描述社会生活现象,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人生真理和审美规律,激发人生思考,启迪审美感悟,对当代中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由于这些课文的作者善于感悟、富于玄思、长于审美,可能学生觉得解读文本、进入课文情境会有一定的难度,但从另一方面说又是一次锻炼抽象思维和提升感悟力的好机会。本单元教学计划用四课时:《新纪元》2课时,《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1课时,《美》1课时。《新纪元》、《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为讲读课文,《美》为自读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一)导入新课无产阶级革命伟大的先驱李大钊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界定人生“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李大钊以其自身的实践证明了他是言行一致的革命家。(二)明确目标1.熟读课文,解决阅读中存在的字词句问题。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二、整体感知,走进课文批注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二单元心灵的独白8—21.作者名片(《优化探究》P78)。2.背景探寻(《优化探究》P78)。三、呈现问题,指导自学(一)问题设计:1.文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文章的主体部分是第六段,作者概述天演进化论和马尔查士(马尔萨斯)人口说之“大错”,认为人类应该认同新的社会改良、社会革命,这种思想简括为哪些内容?(二)指导自学1.朗读课文,注意领略和感受作者政治家的敏锐感觉和文学家的豪迈、热情。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主体部分的思想。明确:文章首先就发出高昂的声音:“新纪元来,新纪元来!”为全文抒写情意定了调。如此开篇少见,不同凡响。接下来便转入新纪元新时代新生活的必要性的论说。第五段提到当时近几年来的世界政治军事风云变幻,证明新纪元新时代新生活的基础已经具备。第六段是文章的主体,即作者着重宣讲的内容。作者批评“天演进化”,认为是“这话大错”的,顺势宣传新的社会观念、社会理论,用马克思主义来重新审视、考察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虽然全文没有提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但有一处隐含此意,即“欧洲几个先觉”,根据上下文可作如此推测。概述天演进化论和马尔查士(马尔萨斯)人口说之“大错”,认为人类应该认同新的社会改良、社会革命,这种思想简括为:改良生产制度(即改革经济制度或经济基础)打破国家界线(让国家消亡)人类都得一个机会同去作工(人人平等)衣食无侵夺暴掠(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劳工阶级武器在手,调转枪口(暴力革命)打倒全世界资本的阶级(消灭资产阶级)劳工阶级联合全世界同胞(“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民族自决,实现欧洲联邦、世界联邦(民族解放,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些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理论何其相似,可以说,作者正是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教育之后,才获得了科学的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并用这些观念、观点来考察中国和世界的形势,向人们指出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而本文正是作者的科学世界观的一次展示。文章最后归结到对中国社会形势分析,认为中国的社会形势也和世界社会形势一样,“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呼吁中国人民觉醒,建设新中国新世界。再提“新纪元”,紧扣文题,照应前文,四、反馈检测、课堂小结1.课堂练习:完成《优化探究》P80第1—5小题。2.课堂总结:作者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开阔的视野,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有着高屋建瓴的态势,以全世界的、人类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问题,所以能作出宏观的前瞻,发出超前的预言。本文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宣传性的诸种特点,它是李大钊名作。李氏之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自成一家,豪壮、崇高的风格特点独其所有,他人难以望其项背。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二单元心灵的独白8—3五、布置作业,安排预习1.完成《优化探究》P81第6、7、9小题。2.精读课文,并课外精读高中历史相关内容。六、教后反思,自我提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深入探究,理解作者的崇高理想和深刻思想。3.品味语言,领略文章政治性、思想性、宣传性的诸种特点。二、合作探究,表达交流1.怎样理解文中“新纪元”一词?作者对“新纪元”寄予了怎样的希望?明确:“新纪元”从字面看,是新的一年到来。纪元,纪年的开始。从深层看,是说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已经建立,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而在中国,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满清政府垮台,新文化运动兴起,这些都是“新纪元”的曙光。本来中国人习惯以过春节为过年,而不习惯在元旦欢庆。但作者意欲除旧布新,希望中国人在“新纪元”到来时,不再像因袭旧的传统,而要接受新文化的洗礼。其希望,一是大家都铲除旧的传统观念,接受新的社会理论;二是将新的社会理论付诸实施,“时时创造新生活”,这种“创造”是广义的创造、全面的“创造”,摧毁旧社会,开创新世界。2.本文与时代社会有怎样的联系?明确:古人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时序》)名人名作都是时代的产物,或者说都可以从中找到时代的风痕雨迹。本文写于1919年的元旦,当时中国一方面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列强瓜分,一方面又酝酿强大的社会风暴,酝酿历史的大转折。其时俄国十月革命已经成功,为世界上被压迫民族、被奴役的国家指明了解放的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传播到中国来了,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自觉地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并在社会上广为宣传。中国的旧社会已经日薄西山,新社会的曙光已经微现,这些知识分子以笔为武器,唤醒世人,努力促成社会变革。但是,或许是迫于当时社会控制之严厉,文章中并未出现“马克思”“列宁”“俄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暴力革命”的字样。这是一种文章写作的策略。几个月后,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爆发,开启了中国现代史的历程,这就印证了李大钊此前的“新纪元来”的预言。也可以说,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的文章对“新纪元来”的局面起到了促进作用。3.读了本文,我们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应该获得怎样的认识?明确:课文宣传了科学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在当时具有巨大的宣传鼓舞作用,到今天也仍然具有启发意义鼓舞作用。它告诉我们,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历史可能会有曲折阶段,有黑暗时期,但那只是暂时的,总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二单元心灵的独白8—4的还是朝着进步方向发展的;人生需要创造,富有创造性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社会需要创造,富有创造性的社会才是发展的社会,民族需要创造,富具有创造性的民族才是优秀的民族。在当今充满竞争的全球环境和社会中,创造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我们中国人时时处处都要有创风气之先的思想和行动;要在创造新事物、新精神、新形象的同时,清除坏的恶的、因循保旧的、腐败黑暗的种种势力、习惯、事物,要有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和智慧;要有全球的眼光和长远的历史眼光,用一种开放的、前瞻性的视野来看待本国的社会发展形势,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应当深入一层,高别人一层。三、品味语言,鉴赏特色1.课文语言有力度有气势,有情感有哲理,有概括力。2.言简而意赅,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四、检测反馈,课堂小结课堂检测:完成《优化探究》P82第14小题。课堂总结:综观全文,开篇高调,文情饱满,中段和末尾丰富深刻,显示大手笔的风范。作者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开阔的视野,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有着高屋建瓴的态势,以全世界的、人类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问题,所以能作出宏观的前瞻,发出超前的预言。李氏之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自成一家,豪壮、崇高的风格特点独其所有,他人难以望其项背。五、布置作业,安排预习1.完成《优化探究》P81第10—13小题。2.课前先学《捉不住的鼬鼠》六、教后反思,自我提升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一)导入新课以关于时间的名言导入课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谚语昨天换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定,你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李大钊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你热爱生命吗?那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二)明确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感知思想内涵。2.体味本文散文笔法,情感与哲理相结合,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3.引导学生加深对时间的认识,树立分秒必争的观念。二、呈现问题,指导自学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二单元心灵的独白8—5(一)问题设计1.阅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2.有关时间的哲理都是抽象的,为什么这篇文章并没有枯燥晦涩之感?(二)指导自学,学生自主解决以上问题。1.阅读课文,体会文章情理兼备、文质并茂的特点。2.梳理文章结构:第一层,开篇到“他不愿拆穿这种幼稚的错觉”。——时间是什么?第二层,“人们经常爱问的一句话”到“但我们经常向别人曲背弯腰、胁肩谄笑”。——我们对时间的态度是怎样的?第三层,“这些当然你们都看见了”至文末。——时间怎样对我们?3.化虚为实(借助修辞),抽象道理形象化,产生此效果,如“时间如水我如鱼”,形象的表达了“我”与时间的不可分,“我”被时间包围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几个层次中各选几句来赏析,就可以把握本文的行文特点)三、合作探究,表达交流1.文章为什么要以“捉不住的鼬鼠”为题?而这又说明了时间哪方面的特点?明确:如以时间片论为题,抽象无味;以“捉不住的鼬鼠”为题,形象含蓄。文章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一方面形象生动,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不只让人摸不着头脑。放回原文便可知:时间无形,变化多端,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给人的打击迅速而有力。2.读“时间啊,我们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了”这句话前后的句子,思考问题:人称是如何转换的,这样有什么效果?明确:它,第三人称,客观表述。你,第二人称,拉近距离,有利于抒情。3.这篇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结合原文试分析其妙处。明确:(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4.“形散神不散”的规律适用于本文吗?明确:“形散神不散”是散文写作的通则,但不是惟一法则;当代散文创作更加个性化,更追求内容和形式上的新奇独特,有时会视“通则”为束缚绳索,必欲突破为快。本文就是创新、突破的一个显例。“形散”在本文中得以充分体现,作者围绕时间的话题纵横交错来说,无数的比喻一个个排开,语句之间的关联多为松散,共六十多个段落,有的段仅三个字,不可不谓为形散;而神方面呢?作者的表意似难统而为一,如果说是表达对时间之于人生的文学性思考,那么是哪方面的思考?思考的结论可以归结为哪一点?很难替作者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果认定本文是多主题的,或泛主题的,那么从前面对课文多重意旨的解读看,可以称为多元主题。这么说来还是用“神散”来解释更为恰当,谓之“形散神亦散”。5.本文的哲理性有怎样的表现?明确:哲理性特点表现在本文各处。本来探讨时间就是一个富有哲理性的话题,需要非常抽象的思维和理性思维,以及高度的概括力。再看文章一些语句中的哲理性表述:(开篇)“我一出世就沉没在在时间里了,时间如水我如鱼”,这种形象化的表述中含暗非常深刻的哲理;“它大到无边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