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笔记之中国古代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原始社会政治:禅让制。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经济:原始农业主要的耕作方法——刀耕火种(晚期)掌握了冶铜技术文化:原始文字——图画文字画作:彩陶画:《鹳鱼石斧图》尧设有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远古~公元前221夏朝(公元前2070年~前1600)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政治: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被称为井田制经济: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文化:夏朝时,我国有了历法:《夏小正》井田制:夏商西周时期,归国家所有,国王层层分封,受封者时代享用,不可转让和买卖,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土地上耕作。商朝(前1600~前1046)政治:商朝时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和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向商王纳贡征战经济: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时期,已烧制出原始瓷器商朝时期,已有了织机商周时期,国家曾鼓励支持商业发展。后来,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政权统治的问题文化:商朝改进《夏小正》为“殷历”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成熟。西周(前1046~前771)~东周公元前1046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元前770年,周平王迁洛邑,史称东周政治:井田制盛行分封制:主要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区域: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亲疏维系政治登记、巩固国家的制度作用:保证了各个等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有利于政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就是对通知阶级日常的政治活动、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已是,并配有特定的音乐。经济: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西周时期,中国已有铁器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文化:没找到…………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时期政治:春秋时期,开始有郡县制了春秋时期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战国时期诸侯纷纷改称“王”,诸侯国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变强,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经济:工具:开始铁犁牛耕耕作技术:垄作法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小农经济形成小农经济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2、男耕女织3、自给自足4、精耕细作评价及影响积极: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精耕细作做出重要贡献。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消极: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保守性、分散性、脆弱性。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民营手工业发展受到鼓励,民间手工业发展。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大量开垦私田,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上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594,鲁国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出现原因:1.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崩溃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3.阶级关系:士的地位提高4.贵族垄断教学的局面被打破百家争鸣的影响: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主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思想核心是仁主张: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以德治民3.克己复礼(希望回复西周礼乐制度)4有教无类孔子(后人尊称至圣)作品:编订《诗经》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言行记载于《论语》春秋晚期的老子(著作有《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是道提出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春秋时,我国历法采用置闰方法春秋末年,出现《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优伶战国初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战国时期,孟子(著有《孟子》)和荀子(著有《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主张性本恶制天命而用之战国后期,儒学发展为诸子百家的蔚然大宗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战国时期:发明“司南”(指南针)天文学家石申,据他的研究辑成《石氏星表》历法有了月令《黄帝内经》问世屈原创造楚辞,又称骚体,代表作《离骚》具有浪漫主义秦朝(公元前221~前207)政治:秦朝建立定都咸阳建立中央集权制建立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的特点是: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之上*只有皇帝能称“朕”皇帝命令叫“诏”或“制”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全国的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郡县制),军队调动的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务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郡县制(春秋时期开始有了)全国36郡有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守和县令、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命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文字修建驰道、灵渠、长城,进行大规模移民。这些措施对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国力增强,疆域扩大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巩固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制度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经济:秦朝统一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和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根本趋势秦汉以来,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收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发展。思想文化: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小篆汉朝(前202~公元220年)政治:汉初,郡国并行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重用身边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中朝)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实行察举制经济:民间手工业发展汉朝漕渠、白渠和龙首渠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赵过推行代田法西汉耧车西汉在长安织室,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冶铁)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丝绸之路)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税。思想文化:汉初,吸取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朝实力恢复后的危机:1.诸侯国实力日益膨胀2.2.土地兼并剧烈3.匈奴为患董仲舒(著有《天人三册》、《春秋繁露》)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并提出:1.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3.三纲五常汉武帝接受了他的建议并付诸实行汉武帝启用了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官府选拔人才的标准,士人纷纷研究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研究和传播的教官,称为博士。汉武帝兴办太学太学的兴办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打破贵族官僚时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汉武帝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影响:此后,儒家思想称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事实上是外儒内法西汉时期,中国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西汉,浑仪西汉,汜胜之《汜胜之书》(农业)东汉,《九章算术》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万世宝典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赋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魏晋南北朝(220~589)政治:九品中正制形成三省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经济:民间手工业遭受摧残耕耙耱技术形成曹魏翻车(灌溉)北魏至唐朝前期,均田制。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南北朝,灌钢法思想文化: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出现《搜神记》等志怪小说书法在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魏晋钟繇、王羲之,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代张旭,怀素)行书(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东晋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北魏孝文帝大兴儒学。佛教盛行,道教也广为传播。隋(581~618)唐时期政治:唐朝中期,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权力大,往往发展成割据势力(安史之乱),削弱中央集权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唐朝中央的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削弱相权。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用这种制度隋唐时期,科举制形成(隋炀帝),(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积极性: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性:1.禁锢思想2.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学发展。3.阻碍了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经济: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可调节犁耕深浅)。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唐朝,筒车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秘色瓷(青瓷的一种)唐朝,丝织技术高,还吸收波斯织法和风格隋唐时期民间手工业恢复和发展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草市(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又称便换)问世。唐朝,邸店不断兴办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思想文化: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突火枪,火枪,火炮)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初唐诗人:王勃、陈子昂盛唐诗人:高适、岑参、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中唐诗人:白居易唐代出现词唐朝有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唐代楷书步入盛世隋唐时期,画家吸取外来美术风格。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开始调整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宋朝960~1279政治:北宋初年,宋太祖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财政上大部分由中央掌控。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三冗”局面的形成。宋初设立中书门下座位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又设参知政事(行政权),枢密使(军权),三司使(财权),分割宰相职权。经济: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南移)宋朝推广稻麦复种制宋朝高转筒车宋朝,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宋朝,织棉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艰难发展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出现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朝,打破了市与坊的界限,草市更加普遍,打破营业时间的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管理宋朝,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思想文化:北宋,儒学家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北宋,二程(程颢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