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未来五年,我省将进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构筑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一、“十一五”能源发展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能源发展最快的时期,累计完成投资2402.5亿元,比“十五”增长3倍。能源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结构更加优化,供应能力显著提高,较好地支撑和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一)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1.两淮亿吨级煤炭基地顺利建成。扎实推进两淮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建成顾桥、张集等18对现代化大型、特大型矿井,新增产能4870万吨/年,是“十五”期间新增产能的4倍。2008年两淮矿区原煤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验收的亿吨级煤炭基地。2010年全省原煤产量1.31亿吨,是2005年的1.6倍。2.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大幅增强。组织实施了“皖电东送”工程,建成田集、凤台、宿州、平圩、洛河、蚌埠6个发电厂,总装机720万千瓦,有力地保障了长三角地区的电力供应。2010年,全省电力装机—2—规模2933万千瓦,是2005年的2.4倍。电网建设全面加强,建成了500千伏东、中、西3个输电通道,我省主网架实现了由220千伏向500千伏的跨越,形成了分层分区运行的电网体系。3.天然气开发利用规模大幅增长。“川气东送”工程建成投产,初步形成“西气川气同供、南北管网联通”的双气源供应格局。建成省内天然气支线600公里,管道天然气基本覆盖设区的市。全省天然气使用规模由2005年的1.3亿立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15亿立方米,增长了10.5倍。(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1.新能源产业快速成长。因地制宜,加快新能源多元化发展,形成了合肥、芜湖、蚌埠、滁州、安庆和池州等主要集聚区。建成8个秸秆发电项目、2个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装机规模186兆瓦。建成1个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在建5个“金太阳”示范工程,总装机规模10兆瓦。来安风电场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实现了我省风电零的突破。芜湖核电项目列入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池州核电、安庆高温气冷堆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2.煤炭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型煤炭基地中国有大型煤矿比例大幅攀升,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0年,淮南矿业、淮北矿业、皖北煤电、国投新集四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全省煤炭产量的96%,单井平均规模284万吨,比2005年增加66万吨。经国家认定的两淮煤炭基地安全高效矿井达25对,占矿井总数的51%,产能规模占比达68%。“十一五”累计关闭小煤矿151对,淘汰落后产能544万吨/年,—3—30万吨/年以下小煤矿减少至111对。3.清洁高效机组比重显著提高。积极推进“上大压小”,“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规模306万千瓦,开工建设大机组规模580万千瓦。2010年,30万千瓦级以上火电装机规模2388万千瓦,占全省火电装机容量的86.8%;60万千瓦级超临界或超超临界火电机组1706万千瓦,占全省火电装机容量的62.1%,比2005年提高51.2个百分点。(三)技术装备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1.能源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2010年国有重点煤矿机械化率达89.7%,比2005年提高18.4个百分点。煤矿管理信息化加快推进,生产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煤机等矿山设备和电力设备制造能力进一步增强。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广泛应用,大型高效机组成为新一代火电主力机型。首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在铜陵开工建设。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成套设备、冶金行业余热锅炉、电站锅炉、节能型变压器等节能设备已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2.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装备研制取得新突破。国家批准淮南矿业集团设立了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安全生产和生态保护能力显著提升。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集成、光伏电池及组件、高效秸秆气化装置、新型动力电池等研制居全国前列。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大型LNG存储装备、马鞍山科达机电清洁燃煤气化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四)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4—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建成一批煤泥煤矸石和煤矿瓦斯综合利用电厂,新增装机125万千瓦。全省所有新建火电机组均同步安装脱硫设施,并对老机组进行了脱硫改造。全省电力能耗明显降低,2010年我省供电煤耗323克标煤/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34克/千瓦时;电网综合线损率5.85%,比2005年下降0.25个百分点。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建成一批余气、余热、余压综合利用电厂。专栏1:“十一五”能源发展成就二、“十二五”能源发展环境(一)有利条件。1.世界能源市场环境有利。主要发达经济体对能源需求趋于稳定,世界能源市场供求相对宽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能源事务中的作用不断提升,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能源市场获取资源,增强我省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供应保障。2.国家能源政策导向明确。国家提出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指标单位2005年2010年增长(%)能源生产总量万吨标准煤6512.49689.348.8原煤万吨78361314467.7水电万吨标准煤37119222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65069706.649.2电力装机规模万千瓦12172933141—5—加快新能源开发,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电,加强电网建设,扩大油气战略储备等。这些政策导向,与我省能源发展重点高度契合,有利于我省获得更有力的政策支持。3.全省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长期战略方针,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良好。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的大力推进,我省经济将保持10%以上的速度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加。4.省内能源企业“走出去”空间广阔。国家能源规划提出了重点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蒙东、新疆等综合能源基地的战略布局,鼓励大型能源企业跨地域、跨行业兼并重组,有利于我省大型能源企业“走出去”,赴西部开发能源资源,拓展发展空间。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强劲,为我省能源输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5.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国家明确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发展的主线,为我省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国家能源技术创新将为我省能源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问题和挑战。1.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性因素增加。煤炭后备资源埋藏较深,保障煤炭长远发展的资源储备相对不足,随着开采向深部延伸,安全生产的条件日益复杂,塌陷区治理和生态修复任务繁重,加快发展的难—6—度增大。2.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水电开发潜力有限,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受资源、技术和政策制约,较长时期内难以成为主力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的压力较大,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面临较大挑战。3.能源体制改革亟待深化。电力等重点领域体制改革进展较慢。资源开发利用秩序有待规范。行业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优先、多元发展、保护环境的基本方针,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经济社会与能源协调发展,统筹资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着力增强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着力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着力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2.主要原则。(1)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把提高能源系统综合保障能力作为能源发展的总体要求,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关系,努力实现总量与结构、开发与环保、生产与供应、常态与应急协调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2)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把高能效、低污染、低排放作为能—7—源发展的基本方向,在强化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一方面加快低碳清洁能源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传统能源的集约化、清洁化、低碳化开发利用,扩大绿色能源投资,引导绿色能源消费,建立绿色循环经济,实现能源发展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3)坚持创新驱动的原则。把创新作为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抓住当前能源产业变革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培育以能源节约、低碳技术以及能源利用方式变革为代表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实现能源保障和产业升级的有机统一。(4)坚持民生为本的原则。把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能条件作为能源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大重要能源运输通道和基本能源保障建设力度,加快农村地区能源发展,提高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实现产业做强做大与人民群众用能条件改善的有机统一。(二)发展目标。1.能源建设规模。“十二五”期间,煤矿建设规模5000万吨左右,其中,结转建设规模2340万吨,新建、改扩建规模2660万吨。到2015年,全省煤炭年生产能力达到1.8亿吨,比2010年增长31.4%。新增电力装机2860万千瓦左右,其中,燃煤火电装机2500万千瓦,水电装机124万千瓦(含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16万千瓦),风电装机15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75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5万千—8—瓦。到2015年,全省电力装机规模5800万千瓦左右。新增天然气管道2200公里。到2015年,总里程达到3000公里。2.主要能源品种产量。到2015年,煤炭年产量达到1.8亿吨,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8亿立方米,抽采瓦斯利用率达到40%。全社会发电量2887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4.5%,其中,燃煤火电发电量2750亿千瓦时,水电发电量45亿千瓦时,风电发电量30亿千瓦时,生物质能发电量60亿千瓦时,太阳能光伏发电量2亿千瓦时。成品油产量600万吨,年均增长14.9%。3.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2015年我省能源需求总量约为1.39亿吨标准煤。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量约1.5亿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3.6%;石油消费1300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3.4%;天然气消费量约80亿立方米,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折标准煤约830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全社会用电量2075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4%。4.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下降17%。5.民生改善。人均用能和农村用能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人均生活用电445.9千瓦时,年均增长12%;全面消除农村地区无电人口,实现城乡各类用—9—电价格同网同价。建成5个新能源示范城市和1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专栏2:“十二五”能源发展主要目标类别指标单位2010年2015年年增长属性主要能源品种发展目标煤炭产量亿吨1.31.86.7%导向性全社会发电量亿千瓦时1463.2288714.6%导向性其中:燃煤火电亿千瓦时1419.8275014.1%导向性水电亿千瓦时37454%导向性其他亿千瓦时6.49270.4%导向性煤矿瓦斯抽采量亿立方米6.883.3%导向性成品油产量万吨30060014.9%导向性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万平方米700120011.4%导向性地热能建筑利用面积万平方米800280028.5%导向性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9706.6138707.4%导向性煤炭消费量万吨11100150006.2%导向性煤炭消费占比%82.173.6[-8.5]导向性石油消费量万吨90013007.6%导向性石油消费占比%13.313.4[0.1]导向性天然气消费量亿立方米158039.8%导向性天然气消费占比%2.17[4.9]导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