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思想教育与引导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近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趋势,国家、高校和社会各界都将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加以研究和探讨。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及时进行了导向和调整,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各高校相继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开设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积极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工作。但综观各类调研结果显示,现在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日益增多,就业误区日益扩大,特别是当《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开设作为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必须强化在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引导,引导大学生走出思想观念误区,以寻求就业的成功之路,促进大学生就业。一、大学生存在的就业思想观念误区大学生存在的就业思想观念误区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存在的误区因个人性格、观念、意识和知识、能力水平而有所不同甚至千差万别,但最主要、最集中的还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供求关系错位大学生就业就是以大学生自身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大学生作为供方、社会作为需方的一组供求关系。国家提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改革方向,意义就是要建立一个良好供需关系和环境的问题,大学生处于供方的角色,面对的是需方单位,在当今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下,供方要以满足需方为首要条件。而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往往忽视了这组关系,没有摆正角色,总觉得自身就业是一种需求,自己扮演的是需方的角色,社会单位要满足自身的需求。同时,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只注重招生数量,而不是依据充分的社会调研和预测来设置专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轻视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调研和预测,从而造成供求关系错位和脱节。2.忽视社会适应能力不否认就业需求的能力主要是专业能力,但也不能忽视社会适应能力,因为社会能力是专业能力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无法适应社会,从何谈起发挥专业能力。当代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的时代特征,铸造了他们理想主义思想浓厚,与现实社会的就业形势的适应差异很大,与社会复杂的人群特征差距很大,独立性相对较差等现象,造成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欠缺。而在自我提高和学校指导中,往往单纯注意应聘技巧等方面,没有意识到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性,家长们也对于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重视不够,甚至采用保姆式不良教育方式,致使大学生自身也忽视了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而一味追求专业能力,以致不能及时适应社会。3.忽视专业技能在具备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上,要谋求就业之路,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常言道洞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真才识学,学到了真本事,学到精湛的专业技能,择业、就业时才能游刃有余,掌握主动,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一部分大学生,不注重专业能力的学习,而是只顾得各类证书的考取,自以为证书的多少是就业的关键,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学习,造成了证书多、技能差的现象。4.择业观念个人化由于没有正确的择业观,在大学生就业中出现了传统束缚,爱慕虚荣、自我封闭、消极怠慢等心理。出现了不考虑自身条件及职业特点和社会整体需求,盲目从众,追逐热门;不管是否自己专业特长、兴趣能力所及,而优先考虑那些高薪高酬、福利好的职业,过分强调职业的社会地位;不考虑专业特点等因素,片面强调就业地区;避苦就易,目光总盯着工作轻松、稳定、竞争不激烈的单位,图轻松,缺乏事业心;一味索性而为地择业,不顾主客观条件,一味追求个人兴趣满足;狭隘地理解专业,不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就业目标紧紧盯在专业对口上,而不变通等等就业观念个人化的现象。5.创业意识缺乏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只顾得在社会上寻求就业,认为只有依赖社会提供的现有职业、职位,才能取得就业,而忽视了自身创业也是就业的一种途径,造成了创业意识淡漠、缺乏,从而致使就业误区产生和出现,制约了就业。二、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中强化思想教育与引导,促进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就业有着积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已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方法和途径。为引导大学生走出就业思想观念误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必须将思想教育与引导贯穿《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始终,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强化。1.强化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就业心态。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人才供求关系、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市场的形势与趋势等社会形势的教育,引导他们充分认识社会的就业形势、人才供求关系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减轻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和恐惧,避免消极人生态度的产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国家、地方相关就业政策法规的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高度重视,使他们深刻了解国家、地方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等、靠、要的消极就业心态出现,树立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就业心态。2.强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以及集体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了集体和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的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学历深浅,工作性质如何,都应当心系祖国,心系民族的发展和兴盛,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走出就业观与择业观的思想误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3.强化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根据在校大学生的种种表现,结合他们的思想实际和接受能力,针对因就业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忧虑、失望、畏缩等情绪,进行细致分析,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做好心理测试,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对待压力,让他们明白压力并非来自外部环境,而是自己施加给自己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压力,以压力激励自己去积极进行就业选择,从而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素质,提高自信心、提高受挫承受能力、克服心理障碍,以健全的心理素质应对就业。4.强化专业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牢固的专业知识与精湛的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就业的前提、基础和关键。通过强化专业意识教育,使在校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牢固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与丰富的专考取,忽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思想误区。引导他们奋发学习、勤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应对就业增筹填码。5.强化自我认知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求职过程中,如果自我认知与社会对自己的客观评价趋于一致,就容易成功;如果自我认知偏高于社会客观评价,往往会导致碰壁、失败;如果自我认知偏低于社会客观评价,信心不足,犹豫不决,很可能会坐失良机。因此,要强化在校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教育,引导他们通过自我剖析、参照比较、咨询了解等方式,对自己的气质、性格、能力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6.强化创业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方法、创业技巧,以及国家、地方有关创业的相关制度、法规和优惠政策的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主创业也是就业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克服等、靠、要的不良思想,树立积极主动的创业意识,大胆创业、积极创业、成功创业。三、大学生自身走出思想观念误区,寻求就业成功之路1.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思想观念首先要转变就业思想认识和择业观念,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思想认识和择业观,要把建功立业,创立一番事业放在首位,以国家需要和工作为重,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去磨炼。其次是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估价,期望值不要过高或过低。对单位不要太计较,相信一切情况都在变。另外是要更新观念,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克服一次定终身的老就业观。最后要增强自身创业意识,不要依赖社会,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寻求自主创业的途径。2.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特别是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就业的成败。大学生自身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使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与时代特色紧密结合,与专业领域前沿技术接轨。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各种途径的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水平,才能适应社会,求得就业成功。3.调整自身心态。调整心态就是调整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心态。由于心态不好,导致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焦急、恐慌、饥不择食的症状,结果出现了慌不择路,有单位就签;躲避就业,一心深造,延缓就业;压力过大,不敢就业等现象。大学生自身要调整自身心态,在权衡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前提下,综合分析社会就业形势和需求,寻求自己的就业机遇和路子,做到不焦、不躁,客观而实际。四、结束语总之,大学生就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日趋严峻,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项重要课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思想观念误区作为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必须加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必须担当起强化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引导的重任,引导大学生走出思想观念误区,为他们就业奠定基础,增加筹码和成功机率,促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