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目录第一单元七子之歌第一课时:大海啊,故乡第二课时:《我的中国心》《七子之歌—澳门》第三课时:东方之珠第二单元多彩音乐剧第一课时:雪绒花第二课时:回忆第三课时:欣赏《云中的城堡》《总有一天》第三单元雪域天音第一课时:献上最洁白的哈达第二课时:天路第三课时:欣赏《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第四课时:欣赏《热巴舞曲》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一课时:我的祖国第二课时:沃尔塔瓦河第三课时:欣赏图画展览会第四课时:黄鹤的故事第五单元国乐飘香第一课时:彩云追月第二课时:雨打芭蕉第三课时:小放驴第四课时:欢乐歌2第一单元七子之歌第一课时:大海啊,故乡一、单元目标分析:本单元《七子之歌》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作品。本单元着重陈述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有对数千年文明荣耀的赞颂;也对百年受帝国主义凌辱的苦难屈辱的回顾;更有对三十年来改革开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赞颂及对祖国统一和复兴的祝愿。音乐借对历史、对民族、对山河、对亲人、对恋人的深情讴歌,其抒情性更强,音乐表情手段丰富,表演形式更多彩。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和乐曲内涵,体会歌曲和乐曲情感,在学生演唱歌曲、分析演唱风格、聆听、体验、感悟音乐内涵的过程中,激发情感。二、课时教学内容一课时: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三、课时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能用圆润、流畅、舒展的歌声深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2、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3、过程与方法:以分析,比较,体验,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了解掌握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性,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创编环节的练习,培养音乐创新能力。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圆润、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用坚定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体会附点、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结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编活动。五、课型:唱歌课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语:诗人说,大海是一首诗;画家说,大海是一幅画;音乐家说,大海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交响乐。你听!这是什么声音?3(播放自然声响:海浪声)学生:是海浪冲击岩石的声音。(播放多媒体课件:大海潮起潮落海滩风光)随着优美的音乐作背景,教师有感情的提示:“当你漫步在海边,迎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海风,脚下踩着松软的沙地,那是怎样的一种惬意啊,你会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学生:我仿佛看到湛蓝的大海波涛起伏的样子”“我想到各种各样的海鸟上下翻飞,海边人们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有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尽情地畅游,简直就是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的画面……”教师:“的确,大海有时平静得象个可爱的孩子,任你抚摩畅游;但有时却奔腾怒吼,掀起狂澜,让你胆战心惊,不可一视。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大海的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歌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设计思路:这里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导入,借助多媒体展示大海的画面,随着优美的音乐作背景,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创设意境。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想像,使得教学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情。)(二)聆听感悟:1、初听音乐: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初步感受歌曲提问:歌曲可分为几段?情绪怎样?生答:……师结:歌曲可分为两段,并加尾声。第一段是第1-2乐句,第二段是第3-6乐句,尾声是第7-8乐句,曲式结构为A+B+尾声;A乐段:亲切地、弱;B乐段:激情地,强;尾声:深情地,缓慢。提问: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歌中所展现的大海带给你怎样的印象?学生1:歌词质朴深情,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2:歌中的大海总体上给人以微起波澜的印象,显得较为平和,这是由三拍子的节拍特点以及优美起伏的旋律,舒展的节奏所决定的2、复听音乐:体验歌曲教师深情地范唱,学生随琴声哼唱歌声并划拍,体验三拍子节拍特点,加深对歌曲的印象(设计意图:以听唱法代替视唱歌谱,降低学习难度)4思考:此时此刻在你的头脑里浮现出一个什么样的大海?生答:安静的、沉睡的、雄伟的……(答案不要求统一,只要是真情实感)(三)发声练习导入语:同学们可以用你们最美的声音去模仿大海的声音吗?1=C-F3/45–43--3–21--yayayoyo要求:吸气要吸深一点,声音要连贯、平稳、饱满。(四)学唱歌曲1、学唱旋律1)学生随琴哼唱旋律(教师带领学生一边唱一边划旋律线)问:划出的旋律线像什么?学生:像大海的波浪2)解决难点节奏提问:这首歌曲中运用到的最多、最典型的节奏型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学生:xxx.xxxxx-切分节奏的运用较明显,重复多次(集体练习节奏)歌曲节奏较为舒展,提问:这一节奏的运用有什么作用?学生:xxx.xxxxx-切分节奏的运用生动描绘出大海带给我们的印象:平静中略带波澜,使我们很自然想到大海的潮起潮落(设计意图:xxx.xxxxx-这一节奏的练习解决了这首歌曲中的难点,为以下的学唱打好基础。)3)演唱旋律学生随琴演唱旋律(注意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提问:这首歌的旋律线的起伏和节奏特点对与表达歌曲的情感有联系吗?学生:切分节奏xxx.xxxxx-的运用及旋律线都象是真切展现出大海波涛起伏的样子,二者巧妙融合在一起,完美而统一,简直太绝妙啦。2、学唱歌词A、全体学生随伴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5B、学生随琴轻声演唱歌词C、学生跟琴演唱歌词(将唱不准的乐句进行教唱)D、全体齐唱歌词3、情感升华教师:“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在情感的发展上每次的重复有何不同?是否有些多余?小组练习并讨论生答:“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不但没有感到罗嗦,恰恰相反每重复一次感情的发展就更进一步,从亲切倾诉————抒发情怀——情感深华——怀恋之情,这样感情的发展线也仿佛象是大海的波澜。从旋律的起伏到感情的发展,词曲的完美结合使我们更真切感受到大海的宽广汹涌,从而更好地表达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情(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丰富的想像发表独到的见解)4、艺术处理学生小组讨论:演唱要轻柔连贯,注意节拍重音,随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小组练习并展示师生评价总结(设计思路:首先使学生对歌曲获得初步的印象,接着在复听及演唱的基础上进入分析歌曲的环节。教师以必要的引导提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师生间思维的互动形成课堂“动态生成”——对于音乐的较新颖合理的诠释。潜移默化中指导学生掌握感受鉴赏音乐的方法,善于体验音乐要素的巧妙运用,从而提高音乐感受鉴赏能力及表现力)(五)拓展创造:教师:在音乐创作中,音乐要素的完美运用让我们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现在就让我们来为这首歌再添上精彩的一笔:分组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编活动及创作练习。经过认真准备,学生分成:1)诗歌组:配乐朗诵;2)绘画组:配乐作画;3)演唱组:不同演唱形式(领唱,齐唱,轮唱;4)舞蹈组:形体表现。学生小组活动,以小组展示,师生评价总结教师:“对于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有何不同感受?”6学生:“诗歌使我们放飞思绪感受到诗与乐的完美结合;歌声让我们感受到人声的魅力,舞蹈让我们关注旋律的起伏发展;绘画给于我们无限的空间的想像......”师:(总结评价)不同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得到无穷的艺术享受,今天各小组表演的各具特色……今天老师真的很开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六)结束本课最后,请各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演唱表演这首优美的歌曲《大海啊故乡》(设计意图:通过细致的分组可以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其各尽其能,。通过各小组的活动,将歌曲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完整展现出来,体现出集体的智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及创新实践能力)八、板书歌曲《大海啊故乡》1、曲式结构:A+B+尾声2、典型节奏:xxx.xxxxx-3、发声练习:1=C-F3/45–43--3–21--yayayoyo要求:吸气要吸深一点,声音要连贯、平稳、饱满。九、作业课后请同学们搜集几首歌唱我们祖国山河、家乡的歌曲十、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设计力求导入求新、运用处理教材求新并注重从音乐语言中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新能力。实践中取得一定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问题。需要教学中把握各环节分寸,教师指导到位,尤其编创环节的指导及时间把握。任一环节把握不当,都会导致教学失败。而且作为教师首先应时刻树立创新的意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一节课是短暂的,但教师的教学生涯是漫长的,只有长期不断地反思积累,总结并发扬教学成功经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才能不断超越,创造性地上好每一课。7第二课时:《我的中国心》《七子之歌—澳门》课标要求:能够通过对节拍、节奏、旋律等的分析,感受、体验音乐特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学情分析:学生对歌曲比较熟悉,往往会凭着记忆中的旋律去演唱,这样就会导致某些音的发音不准,以及轻微的旋律性错误。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欣赏及演唱,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对节拍、节奏、旋律等的分析,感受、体验音乐特点知识与技能:①、能够以坚定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情感②、能够深刻感受《七子之歌—澳门》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能够让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我的中国心》教学难点:能够真正理解和感受《七子之歌—澳门》所表达的情感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内容:《我的中国心》《七子之歌—澳门》教学活动预设:一、复习导入复习歌曲《大海啊,故乡》1、学生跟琴回顾歌曲的旋律、情感。2、学生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演唱歌曲二、新课1、师哼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生活在母亲的怀抱是多么的幸福,如果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你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歌,来听一听曾经被迫离开母亲怀抱的澳门当年的心声。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8讲述歌曲背景,并介绍闻一多、李海鹰李海鹰,作曲家,广东广州人,代表作:《弯弯的月亮》、《我不想说》、《走四方》等。2、复听歌曲,找出最然你感动或最震撼你的乐句?(播放歌曲的首唱版)①、领唱部分:7岁小女孩的声音带着纯真、带着感动。师弹琴带领学生演唱领唱部分,唱出童真、唱出真挚。②、歌词中两次“母亲”的出现第一次:给人以平静、亲切之感第二次:好似一种呐喊,表现对回归母亲怀抱的渴求生弹琴带领学生演唱3、再次聆听歌曲,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歌词,歌曲旋律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我的中国心》感受到《七子之歌—澳门》中深深的爱国情感,下面我将以一首歌来表达此时的心情。1、师哼唱《我的中国心》学生感受爱国之情,并了解词作者、曲作者黄霑:词曲作家,音乐创作人,被冠以“流行歌词宗匠”,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代表,主要作品:《我的中国心》、《上海滩》、《沧海一声笑》、《笑傲江湖》、《男儿当自强》等。王福龄:香港著名作曲家,早期主要创作流行歌曲,擅长创作抒情歌曲,主要歌曲有《不了情》、《今宵多珍重》、《问白云》等。2、聆听歌曲,试着分析歌曲并演唱A段:旋律起伏不大,柔和轻缓,表现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师弹琴生演唱A段,并注意“烙”字的语气B段:“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采用同样的节奏,旋律由三度向六度递进,情绪应逐渐高涨,抒发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A’段:A段的再现,最后“我的中国心”的高八度呈现,使情绪更加激昂3、生演唱全曲,师伴奏学生分组演唱,进行PK赛三、拓展欣赏春晚张明敏《我的中国心》视频四、小结9第三课时:东方之珠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2、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第15册教材第一单元《七子之歌》的第三课时,本单元以“祖国统一”为主题,以“回归”和“盼归”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