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方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方向、思路与举措(2008-04-2908:14:24)□童有好博士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到十六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再到十七大“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反映出我国对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抓住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发展、紧密依存的逻辑本质,强调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是从支持生产力到支持生产方式的升级。目前,我国信息化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信息化的成果还没有发挥到最大,还有很大的潜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我们要从现代化全局高度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趋势,从人类社会活动特征看融合本质,从工业化发展角度看融合需求。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我国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方向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求抓住一些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找准着力点和支撑点,使信息化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1.信息技术与设计、制造技术的融合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以智能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敏捷制造为方向,对传统企业设计、生产流程进行再造,实现生产信息化。包括推广应用CAD、CAM、CAE、CAPP以及并行工程、虚拟设计制造等先进技术,数控(CNC)、可编程序控制(PLC)、分布式控制(DCS)、现场总线控制(FCS)、先进控制(APC)、柔性制造单元和柔性制造系统(FMC、FMS)等先进加工控制技术,推广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满足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优质、高产、低耗、高效、多品种、大批量的要求,满足客户日益强烈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通过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水平和成套设备集成能力,如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机器人技术及机器人,先进发电、输电和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大型自动化成套设备等,满足工业装备更新换代的需要。2.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的融合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提升工业产业生产效率和附加值不可缺少的手段,包括钢铁、汽车、化工、纺织等,在产品升级、工业生产管理以及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如汽车工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新兴产业。据统计,在汽车的整车成本中平均超过20%是信息技术或产品。一般越是高级的汽车或轿车,这个比重越高,国际上有的已经超过50%甚至60%。再如化学工业、生物医药以及大型工程设计,利用已经研发建立的实验模型,把已有的实验数据都建立相应模型并输入进去,可以大大缩短实验时间和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3.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融合信息技术与服务业融合,能提升传统服务业水平,催生新兴行业:一是借助信息技术条件下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促进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管理咨询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二是依托信息技术,发展涵盖信息通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内容服务的信息服务业;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特别是通过进一步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创新电子商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加强电子商务信息、供应链、现代物流、交易、支付等管理平台和信用自律体系建设,为电子商务应用主体提供灵活、便捷、安全、高效的服务;四是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信息化应用服务,引导商贸、旅游、餐饮和社区服务等就业容量大的传统服务业创新发展模式,注入发展动力。4.信息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在生产控制层面,以数控设备为基础,围绕创新研究和开发设计、工艺管理和加工制造、过程协同和质量控制、物料配送和产品管理等生产制造的关键环节推进信息化,以提高生产制造全过程工作效能。在资源配置层面,以成本分析为基础,围绕外部协作、内部计划、及时响应等关键环节推进信息化,以提高企业市场响应效率。在管理决策层面,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围绕产品市场与客户关系、人力资源与资本运作、发展战略与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推进信息化,推广应用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管理(ERP)、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决策支持(DSS)、数据挖掘(DM)、商业智能(BI)、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知识管理(KM)等信息技术,实现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5.信息化与资源、能源供给体系的融合信息技术在工业行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有助于推进工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推动实现单位GDP能耗水平大幅降低。通过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联网监测与分析,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综合效益,推动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6.信息化与人民生活的融合在传统的工业化阶段,由于技术和资源的限制,绝大多数物质消费品是稀缺的,只能进行一次性的、不可再生的消费。而在信息化进程中,不断创新的信息技术,使得以信息资源为中心的生产活动能够在其被消费过程中再生信息资源,满足人们持续消费的需要,从而使生产与消费得以突破以往的不可持续性限制。伴随信息资源产品与服务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主要消费品,以信息资源为中心的生产与消费,将成为人类社会最主要的生产与消费形式,这大大增强了人类生产与消费方式的可持续性。通过构建无处不在的信息化应用环境,让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便捷地通过信息网络获取任何生活服务,全面提高生活品质。现在信息化在解决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7.信息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融合构建和谐社会,重在“和谐”,为人民谋幸福是和谐之本,而幸福是与时俱进的。在人均收入1000美元之下的(农业)社会中,实现温饱就是最大幸福;在人均收入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工业)社会中,拥有巨大财富就是最大的幸福;在人均收入3000美元以上的信息化社会中,身心的自由才是最大幸福。因此,如果把农业社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那么,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即可;把工业社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条件,解决人民的富裕问题即可。但是,与信息社会的幸福观相比,前者是初级层次的幸福观,后者才是较高层次的、追求自我实现的幸福观,真正的身心自由而全面发展就是高层次幸福。因此,把信息社会建成和谐社会的主要条件,是解决人民的自由,通过学习知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和智慧创造财富,真正以人为本,走向真正幸福。创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是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在我国这样的半农业国、半工业国、“半信息社会国”的混合型社会中建设和谐社会,除了要继续解决部分农村地区的温饱问题、工业城市的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外,还要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人的发展、提升人的素质、服务人的生活,使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和技术进步的基础上,这是我国打破资源、环境、人口瓶颈,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思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总体思路,就是要在“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着重解决我国工业化中存在的管理粗放、资源浪费严重、产业投资失误、市场信息不畅、产品科技(信息技术)含量低、市场交易成本高等问题,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并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并不是要取代工业化发达国家是先工业化后信息化,走的是一条从轻纺、加工制造、重化工业到服务业的传统发展道路。我国的能源、资源、人口、生态环境等条件,不允许我们照搬传统的工业化模式。我们不能像某些产业较为单一的国家或地区那样,完全脱离传统产业来实现信息化,否则就意味着揠苗助长;也不可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先实现工业化,待工业化完成后再过渡到信息化的模式,那样只会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发展距离越拉越大。我们只能根据本国国情,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通过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信息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信息化与工业化对立起来。有了信息化,不等于不要工业化,不要各种物质的生产。我国的全面小康目标是要靠工业、农业、科技等方方面面的整体推进来实现的,如果孤立起来片面强调信息化,信息化不融入其他领域,不对传统产业起催化、带动作用,我们建的网络再好,通信再发达,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离开了工业化之本,信息化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等迅速推进。但要谨防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思潮泛滥。需要重视信息化建设,但一定不能脱离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轨道。2.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蓬勃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不断推动世界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想在未来长期持续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就必须紧跟世界潮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而言,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就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以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工业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将有力推动工业制造业的高技术化,为其生存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将极大地带动工业制造业的整体提升,加速实现工业由大变强;同时,工业制造业基础的整体提升,也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驱动和物质基础。3.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有助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和跨国公司的并购浪潮,以及国内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信息技术的渗透与融合,将在提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业技术水平中发挥核心作用。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虽然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将增加30%的投资,但可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改善生产环境、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从而增加85%的经济效益。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就是要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点,努力提高能源、交通、原材料、机械等领域一批骨干企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劳动效率及产品和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使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市场空间、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促使工业由大变强,加速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升级。4.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保障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重化工业、汽车、机械、装备制造业等工业产业,仍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工业化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内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要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推进工业制造业的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为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以及实现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提供保障。5.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服务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全球性竞争的日益激化,正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市场准入的扩大、关税的削减和非关税措施的减少,必将使外国产品、服务等更多地进入我国市场,对相应的产业部门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同时,不断发展壮大的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支配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应对这些新情况,必须不断加速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工业制造业的全球竞争能力。加速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加快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工业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不断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6.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当今世界,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通过注入新的技术,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焕发出新的活力。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又是以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为支撑发展起来的,能否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坚持技术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