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第七讲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1368—1840年)常平振兴中学马燕辉明清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盛危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是农耕文化发展到顶峰后走向下坡路的时期,盛危交错或者说是鼎盛背后潜藏着危机。快速阅读七下课本,请你归纳出明清的“盛”和“危”分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盛:经济科技文学对外关系民族关系危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意识对外政策经济发展模式生产方式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一)从题干的中心词句出发,求解正确答项。历史选择题的特征,就是从题干的立意出发,找了中心词(关键词)对四个选项进行进行比较、判断,辨明是非,决定取舍。重难点突破(二)从时间入手,寻找符合特定时间范围的正确答项。掌握一些基本的时间概念,是学习历史的起码要求,也是历史选择题命题常用的手法。因此,从时间入手,“顺藤摸瓜”,就能找出符合特定时间范围的正确答项。(三)从选项本身文字表述的错误入手,利用排除法,找出正确答案。1、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史实一致的是()A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东厂监视臣民一举一动B明成祖朱棣在军机处与军机大臣商量国事C明清时期的百姓说话可以大胆的随意发表意见D明清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在敢考前要复习四书五经D2、明太祖实行“廷杖”制度,在殿上杖责大臣。他的侄儿大都督朱文正被仗死,永嘉侯朱亮祖则被鞭死。明太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发泄自己心头的不满B、害怕司法部门循私舞法C、维护皇权,强化君主专制D、惟恐这些人畏罪潜逃C3、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曲解,罗织罪状,制造文字冤狱。下列关于文字狱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B、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C、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D、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专制B4、下列有关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三人的共同点归纳正确的是()①都是同时代的人②都亲自率军抵抗过外来对中国东南沿海的侵略③都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④都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B5、统一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之一。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在西藏地区采取的重要措施包括()①设立册封制度②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③设立驻藏大臣④采用“金瓶掣签”制度来选定活佛转世人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D6、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B、使明朝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D、促进明朝手工业的发展C7、清初,曾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①完全阻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B综合题解题方法提示1、审问题。抓住限定条件,如“结合材料一”、“综合三则材料”、“结合已学知识”等;抓住关键字眼,如“目的”、“原因”、结果。2、读材料。读全材料,包括标题、注解、出处、时间等,概括材料大意。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划记关键字词。3、问什么答什么。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4、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根据分值大小决定详略。(1)从材料一分析,英国派使团来华的目的是?英国强调国与国之间交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材料一:一七九二年,正是乾隆帝满八十岁的一年…英国派马嘠尔尼使团前往中国。英方在信函中说,英王为了“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并提出中英建立平等的关系,互派全权大使常驻对方首都,希望中国加开通商口岸互通有无。——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目的:通商;原则:平等(2)从材料二中分析,乾隆帝为什么就仅仅因为英国使团拒行跪拜礼这一事情而拒绝与英国平等通商的要求呢?这反映了中国人当时一种怎样的心态?你认为这种造成这种心态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二:乾隆帝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马嘠尔尼认为礼节不对等所以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帝很不高兴,要求他离京回国。马嘠尔尼使团所提出的要求,都被清政府拒绝了,并在回信中说:“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朝,种种贵重之物,……无所不有”——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原因:乾隆帝认为通商事小,清朝是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根本没有必要和外国通商;但礼节事大,作为外邦来朝拜的使团拒绝按照清朝的礼节参拜是一件蔑视天朝的行为,是根本不能接受的。心态:虚骄自大,目空一切,惟我独尊。原因: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农耕文明的发达让人们养成了“天朝上国”的心态;闭关锁国的政策让更让人们坐井观天,看不到世界发展的潮流,夜郎自大。材料三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注:康熙执政时期:1661年1月9日~1722年11月13日)材料四:“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从材料三、四中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清朝的皇帝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国王在权利方面有何区别?在同一时代,两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有何不同?两国皇帝在权利方面的区别:清朝,皇帝掌握至高无上的专制权利,可以独断专横;英国,权力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权力非常有限。两国在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清朝,向极端专制的方向发展;英国,向民主、法治的方向发展。(4)有人认为,清朝的封闭、落后,积贫积弱的根源在于明清以来专制王权的高度膨胀,你认为这种说法对不对?理由是?参考答案:有一定道理,封建专制王权的高度膨胀导致统治者虚骄自大、惟我独尊、目空一切,由此促使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从这个政治制度层面分析,明清的专制王权是清朝落后、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当然,还可以从经济、文化等方面探究清朝落后的原因。☺拓展思考:从文明的角度审视,在明清时期,你认为中华文明的衰落是否意味着延续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不能适应时代的演变,最终为时代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