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图书馆学部分第一章图书馆学基础1.数据、信息、知识、文献的关系:(1)数据是对某种情况的记录,包括数值数据(如各种统计资料)与非数值数据(各种图表、文字、特殊符号等),它是能够被记录和存储在计算机等媒体上的已知事实。(2)经过加工处理后形成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就转化为信息。信息是具有普遍性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由事物发出的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意义。信息是知识的原料。(3)知识来源于信息,是被人类系统化后的信息的一部分。知识可以促进信息的再生,新的信息又可以转化为新的知识。(4)文献是存储与传递有知识的载体,它是知识的一种物化形态,是知识范畴中的显性知识部分。2.图书馆学研究对象:1)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知识集合:知识集合是由知识元素有序组织起来形成专门提供知识服务的知识集成体,他的主要结构与功能:结构是指知识元素之间联系方式的总合。一般有线性(知识元素可用连续编号的形式按顺序组合的排队体系)、树形(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归属层次、且能不断扩展的分类体系)、图形(元素之间可以发生任意联系的语义网络体系)等方式。知识集合有三大功能:知识存储功能、知识检索功能与知识优控功能。知识集合产生的原因:人类的进化靠的是知识积累与知识进步,但人类获取的知识主要来自于客观知识(显知识)世界。客观知识是庞大的、无序的,而人们获取知识的需求是有序的。无序的知识与有序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知识集合就是人类解决这种矛盾而创造出来的积累与获取知识的有效工具。因此,各种知识集合(如图书馆、百科全书、知识数据库)产生于人类获取知识的需要之中。图书馆学的宗旨是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最佳工具和方法。2)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客体的关系: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学所要阐释一种社会的本质现象,而研究客体则是与这种本质现象发生密切联系的一个现象系统。图书馆学的研究客体是客观知识(各种文献)、知识集合(如图书馆、百科全书、知识数据库)、知识受众(读者、用户)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其研究客体包含了研究对象,并以研究对象为其客体系统的核心。3.客观知识:主观知识的外化、社会化、物化,就形成了客观知识。它的主要性质是具有独立存在的实在性,以及创新性、中介性、可编码性、可加工性、可传递性、无损耗性、可共享性、外部效用性、不确定性等性质4.客观知识与主观知识的区别从载体上看,主观知识储存在大脑中,而客观知识储存在其他自然物质(纸张、磁盘等)上;从存储方式上看,主观知识通过记忆,客观知识通过记录;从保存寿命上看,主观知识随人体生命结束而消亡,客观知识可因物质载体的耐久性而长期保存;从传播时空上看,主观知识因口耳相传有时空局限,而客观知识可跨越更广的时空,不受太大限制;从享有权上看,主观知识是自我的、私人的,客观知识是社会的、公共的;从陈述结构上看,主观知识的系统性、精确性差,客观知识更注重系统性、逻辑性、精确性。二者的联系首先,客观知识依靠主观知识而生成,主观知识依赖客观知识的获取而成长。其次,主观知识外现可形成客观知识,客观知识通过阅读、学习又可转化为主观知识。5.客观知识的基本组分:1)文献单元是专门记录和传递有知识的人工载体单元,如一本书、一篇文章等;2)知识单元是知识系统中有实际意义的基本单位。如一个概念、公式。二者区别:前者具有“硬性”特点,后者具有“软性”特点;前者往往表现为知识体系,后者往往表现为知识点;前者是静止的,后者是衍变的;前者组织方法较单一,后者组织方法则复杂多样。但文献单元与知识单元又是相互联系的,在许多方面又有着共同的特性6.图书馆读者权利:读者在获取知识活动中享有平等获取知识权,自由选择知识权,知识信息知情权,知识服务保障权,对知识服务机构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等7.图书馆学的学科特点:1)图书馆学是从经验科学发展起来的2)各国图书馆学发展的不同特点:①德国图书馆学的科学辅助学旨趣。讲究学术性,注重理论体系的构造,卡尔施泰特的“图书馆社会学”最具代表性。②英国图书馆学的管理学派特征英国图书馆学主要是以公共图书馆为主要实践基础逐步生长出来的,它更重视图书馆管理方法的完善与应用代表人物有帕尼齐、爱德华兹、布朗、萨维奇、塞耶斯③美国图书馆学的实用主义倾向美国图书馆学初期是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④俄罗斯图书馆学关注阅读的传统。最重要的人物是鲁巴金和列宁,前者是图书馆学的奠基人,后者是苏联时期图书馆学的导向者⑤日本20世纪70年代,为适应情报学的发展,日本图书馆学开始与情报学融合,出现“图书馆情报学”,形成了“情报学派图书馆学”的特色。⑥印度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色彩印度图书馆学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其代表人物是阮冈纳赞。⑦中国图书馆学的兼收并蓄风格代表人物有梁启超、杜定友、刘国钧等。7.图书馆学五定律:1)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不是收藏和保存图书,而是使图书得到充分的利用。该定律阐明了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指明了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阮冈纳赞还详细地论述了图书馆贯彻第一定律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这些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①打破传统保存图书习惯的限制,使图书藏以致用②从便于读者利用藏书的角度来选择馆址。③规范和延长开馆时间。④图书馆设备的添置和安装应有利于读者有效地利用藏书。⑤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水平,改善其工资待遇,积极针对读者的需要开展个别服务。2)第二定律每个读者有其书第一定律强调的是书,第二定律则强调了书的使用者,第二定律首先要求图书馆的大门向一切人敞开。图书馆决不应为少数受优惠者所垄断,而要让每个人都享有利用图书馆的平等权利,真正做到书为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有其书。同时阮冈纳赞认为,要实现第二定律,国家、图书馆主管者、图书馆员和读者等四方都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来。3)第三定律每本书有其读者第三定律要求为每本书找到其合适的读者。图书馆为满足第三定律所采用的主要手段是开架制。开架制的结果就是大大地提高了藏书的利用率。参考咨询服务也是实现“每本书有其读者”的一项必要措施。图书馆有必要派遣一批馆员在馆内流动咨询,指导读者使用目录、选择图书。这既是图书馆宣传工作的任务,也是图书馆为增加“每本书有其读者”的机会所经常采用的手段。4)第四定律——节省读者的时间节省读者的时间就是节省社会的金钱,也就是增加社会的财富。与闭架借阅方式相比,开架借阅方式则可节省读者在目录中查找图书和等候图书所浪费的时间,第四定律从国家和社会经济的角度证明了这一点。第四定律在强调采用开架借阅以节省读者的时间的同时,还强调通过科学排架、目录工作、参考咨询服务、出纳系统、馆址选择等多种途径来节省读者的时间。5)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作为一种机构的图书馆就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正是由藏书、读者和馆员三个生长着的有机部分构成的结合体。阮冈纳赞指出,我们无法完全预料图书馆这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发展还将经历那些阶段,也无法预言图书馆传播知识这一重要功能是否能通过印刷图书以外的手段来实现。但至少我们已经看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从图书馆这个有机体中分化出来了,而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作为全球性知识传播工具的图书馆的基本原则将一定会贯穿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过程中。8.经验科学与形式科学的区别:①经验学科不是以假设、公理、逻辑为基础的,而是以实践、实用为基础的。②经验学科的学术价值更多的不是以理论形态表征出来的,而是以实用工具形式体现出来的,③经验学科的发展更多地借助人的隐性知识,而不是凭借人的显性知识。④经验学科通常不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是回答“怎样做”的问题9.图书馆学方法论:就是研究图书馆学方法的有关理论。图书馆学方法类型:研究方法分为定量与定性两种类型。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实验研究、文献计量研究、内容分析、离散选择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主要有个案分析、德尔菲研究、焦点小组、人种志研究、阐释学方法等。图书馆学方法三个层次:图书馆学专门科学方法,主要有考求文献内容原本性的版本法、考求文献内容真实性的校雠法、揭示与报道文献的文摘法、组织文献的分类法和主题法、提供检索文献的索引法、统计分析文献的计量法、服务于知识受众的咨询法和导读法等;图书馆学应用的一般科学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法、调查分析法、数学方法及一些横断科学的方法(信息科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复杂性科学方法等)。哲学的方法是哲学原理与思维方式在社会实践、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反思的方法、本质抽象的方法等。11.图书馆事业:是由各类型图书馆所组成、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控制和利用来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图书馆体系。它是社会文献资源收藏与利用体系,是社会信息传播与交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事业的形成条件包括四个方面:①一定数量规模的图书馆机构和图书馆类型的分化。②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活动整体功能的显示。它反映了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的发展机理。③图书馆活动社会总目标的确立。它反映了图书馆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图书馆运行的控制过程。④图书馆活动的社会相关性程度的提高。它反映了图书馆活动的社会作用程度,以及社会活动对图书馆活动的依赖程度。12.图书馆事业的特征1)典型的公益性社会事业:由于图书馆属于公共物品,所以它成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水平,折射出该国家社会福利、公平与正义的发展水平。2)突出的文化教育性职能:既是保存文化、传播文化、融合文化、创新文化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实现自我教育、穷人教育、全面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3)重要的社会公共知识空间。图书馆可以向人们提供社会化了的、客观化了的大量显性知识媒介,所以本质上它是人们可以自由出入的、开放的一个公共知识空间。图书馆一方面承担了公共空间的永恒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与其他公共知识空间形式(如学校、博物馆、现代传播媒介等)有着完全不同的特质。13.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原则1)政府承担投资主体的责任,2)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由于国家和政府的财力有限,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要发挥国家和社会两方面的积极性。3)全面规划与分工合作相结合,一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保持图书馆事业的平衡发展,又要支持和扶持中小型图书馆与民办图书馆的发展。4)发展图书馆学教育,加强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14.图书馆网:是指由众多图书馆为实现资源共享而组成的图书馆群体。是传统图书馆间的合作、联合的扩大和发展,是图书馆事业社会化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图书馆事业组织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图书馆网的意义第一,使全国图书馆事业走上有计划、有组织、协调发展的道路。第二,是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第三,有力促进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建设。第四,健全和完善全社会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网络,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图书馆网的主要职能(1)统筹规划全国或某一地区、某一系统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协调文献采集,确定各馆文献收藏的重点,实现分工入藏,避免不合理的重复和缺漏现象,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完备的文献资源体系。(2)编制联合目录,开展馆际互借,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3)合作开展馆藏文献数字化工作,共建各种类型的数据库资源,推进文献资源数字化进程,促进图书馆自动化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4)规范馆际互借工作,发展馆际互借业务。(5)建立全国和区域性的咨询协作网,开展联合咨询工作。(6)建立贮存图书馆,供各馆剔除不常用的和多余的复本书刊。(7)组织图书馆业务交流与培训。(8)开展图书馆学研究,促进图书馆学的发展,为图书馆工作实践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15.图书馆管理:概念图书馆管理是根据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的目的,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行动,最合理地分配与使用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提高图书馆效率,以达到图书馆预期目标,完成图书馆任务的动态过程。图书馆管理包括对图书馆个体的微观管理和对社会图书馆事业体系的宏观管理。图书馆管理的对象是构成图书馆系统的各种要素,包括人力、文献信息、建筑、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图书馆管理的目的是根据图书馆的既定目标,合理地组织这些要素,并择其最优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