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孔子学院标志全球汉语热催生孔子学院2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首个汉语教学班的师生正在上课3俄远东第二所孔子学院落户布拉戈维申斯克市4在德国柏林的一座公园中,中德学者为孔子树立雕像。底座上用德文写着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我国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6孔子思想二、政治: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礼治”。三、修身:“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伦理思想:“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学生喜欢“循循善诱”等。五、品德:“温、良、恭、俭、让”7《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8《论语》《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9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由)(点)(求)(赤)陪长者闲坐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长辈对晚辈说话称名10•“陪长者闲坐”,这样的环境就容易使气氛和谐融洽,师生平等、轻松自由,弟子们能各抒己见。11问“志”言“志”评“志”四位弟子“志向”怎样?试从说话方式中体会其性格。1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1、以:因为,介词2、长乎尔:年纪比你们大3、毋:不要4、居:闲居,平时5、如或知:如,连词,表假设;或,不定代词,有人;知,了解。6、以:动词,做【翻译】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131、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2、摄:夹,迫近3、毋:不要4、师旅:指侵略的军队5、饥馑:五谷不熟曰饥,蔬菜不熟曰馑。这里泛指荒年。6、比(bì)及:等到7、勇:形容词活用于名词,勇气8、方:正道,是非准则。9、哂:笑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shè)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ěn)之。【翻译】子路轻率匆忙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14“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方:方圆,纵横2、如:或者3、足:使动用法,使……富足4、如:至于5、俟:等待【翻译】“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振兴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15“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1、如:或者2、会同:诸侯相见曰会;诸侯同朝见天子曰同。3、端:名作动,穿礼服。4、章甫:名作动,戴礼帽5、小相: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小官【翻译】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官员。16“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1、鼓:名作动,弹奏;2、希:同“稀”,稀疏3、铿尔:铿的一声。尔:象声词词尾。4、舍:放下5、作:起6、撰:才能,此指为政的才能。7、何伤:何妨8、莫:通“暮”9、浴乎沂:状后,到沂河里洗澡。10、风乎舞雩:状后,风,动词,吹风,乘凉。【翻译】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所讲的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皙)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仆,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17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1、喟然:长叹的样子2、与:(yu)赞同3、夫:指示代词,那4、已矣:罢了【翻译】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晳)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18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让:谦让2、与:同“欤”,语气词。【翻译】(孔子)说:“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所以笑他。难道冉有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何以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19析分组讨论下列问题,各自完成表格的填写。A组:(表格一)1.四弟子各自怎样述志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2.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3.你从四个“青年学生”身上受到哪些启发?B组:(表格二)1.孔子是怎样评志的?2.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有怎样的政治思想?3.孔子的教育艺术怎样?概括本文中的孔子形象。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表格一:人物述志性格描写方法启示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表格二:人物对象孔子态度孔子评志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表格一:人物述志性格描写方法启示子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治理“千乘之国”——从政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神态、语言描写冉有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从政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敦厚、谦虚语言描写公西华愿为小相“宗庙之事,如会同”——从政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忍让、虚心语言描写曾皙莫春者……咏而归。异乎三子者之撰淡泊于功名、从容不迫。豁达、洒脱、自得动作、神态、语言描写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表格二:人物对象孔子态度孔子评志子路哂之“其言不礼”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不够谦虚。冉有叹之“求则非邦也与?”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公西华惜之“赤则非邦也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赞成他的治国志向,肯定他的谦虚态度,但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曾皙与之“吾与点也!”与孔子的观点相同,得到孔子的赞扬。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四子言志子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侧重强国)----鲁莽直率,好胜自负。冉有:可使足民(侧重富民)----敦厚谦逊,不卑不亢。公西华:愿学焉,愿为小相(侧重礼治)----委婉谦恭,善于辞令。曾皙:暮春者“浴”“风”“咏”(教化治国)----从容洒脱,豁达自得。241.孔子为什么笑子路?是不是否定他的志向?子路说的是国家大事,是一种大英雄、大政治家的事业;但要有文化基础,要有学问修养,不应该那么简单;可他大言不惭,一点都不谦让,自认为很行,孔子才笑他。至于他说的那个治理国家的理想并没有错,孔子并不否定;只是笑他太自满、太轻率。252.孔子“吾与点也”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答:尽管子路、冉求、公西华的志向彼此不全相同,但他们都偏于直接从政治方面着手。但曾皙就不同了,曾皙不讲从政,而是刻画一个场面,描写一个师生暮春郊游的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从富有诗意的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了他的理想——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引起孔子的无限赞叹。26孔子形象:•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态度谦和、亲切、批评含蓄,循循善诱、热情鼓励。•是一个既有抱负又充满苦闷的活生生政治家形象。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引1.你更喜欢孔子学生中的哪一位?为什么?2.你的志向是什么?你将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3.读了此文,结合你的学习,体会到什么借鉴意义?受到哪些启发?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作业:随笔写作训练:题目:“难忘的教诲”要求:通过语言描写抓住人物特征。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鼓瑟希()2、莫春者()3、唯求则非邦也与()二、词类活用1、端章甫()2、鼓瑟希()3、风乎舞雩()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5、曾皙后()稀暮欤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名词作动词弹奏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形容词作名词,小:小事,文中指做小相。大:大事,文中指治国为政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30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则何以哉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三、特殊句式——倒装句(1)宾语前置“毋吾以也”这一句省略了成份,还原为“毋以吾(而不言)也。”,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31(2)状语(介词短语)后置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5、异乎三子者之撰。正常语序: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正常语序:乎三子者之撰异翻译: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翻译: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6、为国以礼32可使(之)有勇,且知方也译文:可以使(他们)都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四)特殊句式——省略句(五)特殊句式——固定句式1、则何以哉2、尔何如33四、古今异义(古/今)1、比及三年()2、且知方也()3、如五六十()4、如其礼乐()5、异乎三子者之撰()到/比较、紧靠等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或者/如果至于/如果才能/写作3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①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译文: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译文:①你们日常起居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样做呢?②要用礼来治国,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因此我笑他。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