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及这次全会的决议里,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科学分析了建国初期的中国国情。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1、建国初期中国社会性质4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1840191919491956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如何理解这种过渡性?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形态的社会,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这个社会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既有资本主义的因素,又有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因素处于主导地位。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6(1)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并存,国营经济居领导地位。(2)政治上:工人阶级领导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工、农、小资、民资)(3)文化:马列主义为指导新民主主义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4)基本特征: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具有过渡性质,属于社会主义体系。7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因素无论在经济还是在政治上都居于领导地位,但是非社会主义因素仍然占有比较大的比重。•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存在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我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15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17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建设和改造并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即逐步过渡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18•1951年前后,•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工业1952Text1949农业145%48.5%19人民大众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帝国主义201949—1952年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1952年国庆节,首都人民庆祝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的游行。21毛泽东和党中央重新思考过渡时间和步骤问题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民主革命任务完成,我国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必要、有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21952年9月现在就要开始用10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12月完整表述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23•1954年7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这条总路线。9月全国一届人大把总路线写入宪法的总纲。1954,毛泽东在修改宪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总路线工业化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主体)(两翼)两者关系:工业化是改造的基础和目的,三大改造是工业化的条件和手段。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全部资本,……”•——《共产党宣言》29•“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个时期相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哥达纲领批判》30•2、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进一步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列宁也曾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认为这对无产阶级是最有利的。31•3、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度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32•1949年12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更是专门建设新民主义社会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惯于过渡时期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中国的具体情况,适时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3•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是由于:“一、我国经济文化的落后,要求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二、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它们”3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中国进一步具体化了,形成了中国化的过渡时期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行动指南。35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36(三)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1)我国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见p811949195202040608010012014014016020018.938.31244326615.813525195布(亿米)原油(万吨)原油(百万吨)铜(万吨)生铁(万吨)1949年与1952年主要工业品产量对比没收了国民党官僚资本的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确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这是太原电业工人在抢修输电线路(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毛泽东等委员起立通过《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在新分得的土地上进行劳动粮食大丰收。常熟市公私合营利泰纱厂1956年的领息凭证信大祥绸布店改挂公私合营招牌(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4)有利的国际环境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号召“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为斯大林70岁祝寿时合影。1950年2月22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建国初中国同各国建交表国别建交时间国别建交时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49.10.3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11.23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1949.10.4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950.1.18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10.5印度共和国1950.4.1匈牙利人民共和国1949.10.6瑞典王国1950.5.9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10.6丹麦王国1950.5.14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10.6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50.6.8波兰人民共和国1949.10.7瑞士联邦1950.9.14蒙古人民共和国1949.10.16芬兰共和国1950.10.28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10.27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51.5.211954年4月,周恩来出席日内瓦国际和平会议。国际有利因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对中国的支持毛泽东科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放弃了依据过渡的设想。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建设工业化国家的同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51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52一是广大农民愿意在党的领导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党有能力领导农民进入社会主义。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53毛泽东主席“关于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传达到农村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54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合作社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55互助组向农业合作社学习,了解耕牛入股情况农民既是私有者,同时又是劳动者,对待他们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而只能引导、说服教育,通过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使之自觉自愿地走上合作化道路。56典型示范57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1955年,毛泽东撰写《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581952年,毛泽东在北京近郊德胜门外访问农民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对个体农民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因而,必须有正确的阶级政策,解决改造过程中依靠谁、团结谁的问题。59社会主义萌芽性质互助组半社会主义性质初级社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经历的三个步骤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51年底----53年底830万个53年底----55年夏67万个55年底----56年底75.6万个60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底,以办互助组为中心,试办初级社。第二阶段,从1954年到1955年春,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第三阶段,从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高级社)高潮阶段。为实现农业合作化,根据自原互利的原则,由农民组织的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几户或十几户的农业生产互助组,这是最低层次的农业合作化组织就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的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小型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是在初级社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大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组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阶段61从1952年开始,全国农业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办社会主义性质的

1 / 10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