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学士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高校网球运动的兴起在校园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探析综述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专业:体育教育班级:2009级4班学生:温权伟指导教师:李峰学号:200925140419体育学院学士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第1页共7页我省高校网球运动的兴起在校园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探析综述摘要:在研究资料和实践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网球运动在校园兴起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了其发展的可行性、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认为高校网球运动兴起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关键词:高校;网球运动;校园文化;影响1前言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使体现青春、时尚的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也就促进了网球运动项目的发展。运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方式,是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特别是当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与精神生活不断匮乏发生矛盾时,空闲时间增多与寂寞无聊、消极避世等现象发生冲突的时候,积极的运动更应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重要形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网球运动的兴起也就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它作为一种健康、文明运动方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追逐。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大学生用于完成学业的规定时间逐年减少,而自由支配的时间逐年增加。教育部规定,四年制本科生总学时不超过2800学时,理科不超过3200学时,与此同时,除去寒暑假之外,学期中间(包括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在内,若以每学年40周,在校时间为1120天,这就给网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2011年李娜法网冠军的获得,更是激励了我国发展网球运动。因此,对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可行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加以评析、综述,对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2网球运动、网球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概念2.1网球运动概念网球(tennis)是一项优美而激烈的运动,现在盛行全世界,被人们称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1]。现代网球运动一般包括室内网球和室外网球两种形式。网球运动最早起源于12至13世纪法国传教士在教堂回廊里用手掌击球的一种游戏。后来成为宫廷里的一种室内消遣娱乐活动[2]。也有人认为,网球运动的起源应追溯到“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英法两国战争)以前在法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名叫海欧·德·巴乌麦的球类游戏。据说这种游戏是两个人进行的,每人各执一个球拍,球场的周围筑有围墙,球撞到墙上后被弹回去,而后过网。因此,无论从使用的场地和器具上,还是体育学院学士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第2页共7页从进行游戏的方法上,它与现代网球运动都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它看作是网球运动的原初形态。网球的直径在6.541和6.858公分之间。起初的网球,只是两个半球填充草、树叶或头发等制成的,后来随着网球的不断发展,球的制作也越来越讲究。2.2网球文化概念网球文化是人们通过从事网球活动所形成的网球物质、制度、精神层面的财富总称。根据文化哲学的区分,网球文化结构区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实际是指人在网球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以及创造这些物品的手段、工艺、方法等。制度文化是人们反应和确定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对这些关系进行整合和调控而建立的一整套规范体系。精神文化也称为观念文化,以心理、观念、理论形态存在的文化[3]。2.3校园文化概念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因而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4]。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体育俱乐部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5]。3网球文化的演进过程网球文化是伴随着网球游戏的创立而产生的,也伴随这项游戏的升华而完善发展形成的文化体系。最初在法国宫廷产生,带有一种宫廷气息的纯娱乐健身性的象形文化。随着现代网球运动的传播、推广、充实、完善,分阶段的逐步形成组合性的现代网球文化的当代体系。以1912年国际网球联合会创立于巴黎为标志,世界各国网球赛事频繁展开,表现为以竞技性为本体特征的跨国网球文化初步形成,规则与竞赛制度文化建立并走上了国际化轨道。随着这种文化性(文化、知识、智慧、科技、人文、休养、素质、到的品位、制度创新)的不断发展、演进,世界性网球文化形成完整体体育学院学士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第3页共7页系,物质与精神的社会价值观加速提升,使网球文化成为一种艺术化、国际化、产业化、人文化多元素交融下的高水平竞技文化。3.1高校发展网球运动可行性研究我们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因此,高校体育应架起通向生活的体育桥梁,减少军事化体育训练的痕迹,发展生活体育,倡导尊重自然,热爱生活的人文精神。我们不要向生产流水线那样复制的人才,而是要培养小康社会中个性和创新能力有发展空间的下一代。所以,我们要把网球运动融入到大学生的终身生活中,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球运动体育体系,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目的之所在,更好的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我们不要向生产流水线那样复制的人才,而是要培养小康社会中个性和创新能力有发展空间的下一代。所以,我们要把体育融入到大学生的终身生活中,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休闲体育体系,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目的之所在[6]。3.1.1网球运动是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开展网球运动教育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终身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加强网球运动的教育,积极鼓励学生以健康的身体运动方式从事网球活动,也可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权威性、强制性教学,促进封闭的体育向开放的体育过渡。在教学时挖掘教材娱乐性,重视教学游戏化,可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在网球运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体验到从事体育活动的乐趣和心理上的快感,这种深层次地心理快感可陶冶学生的身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将娱乐体育作为高校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是非常必要的[7]。3.1.2网球运动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大学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高校体育在实现终身体育的全过程中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对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担负着重要使命。然而,要实现健康身体和健康精神,仅仅靠课内体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大部分高校在三年级以后就取消体育课,因此,网球运动将发挥其主体作用。大力拓展网球运动的实践与空间,不断充实网球运动的开展形式,积极倡导多种类的适合未来社会和个体自主锻炼需要的内容,使学生把网球运动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将其融入终身,从而自觉、积极、主动地参加网球运动,为步入社会后坚持自我锻炼奠定良好基础[8]。3.1.3高校网球运动在校园文化中起示范作用有了高品位的大学网球运动可以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社会文化的进化带,成为体体育学院学士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第4页共7页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示范区。3.2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校园文化是学校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是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师生员工在长期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团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具有发展性和校本特征。校园文化随着学校的诞生而产生,它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具有较大的相对稳定性,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学校的形象、质量和生命力,这已经成为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共识。3.3网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3.1世界网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网球运动的起源及演变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开始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国,现盛行全世界。目前,网球运动水平较高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俄罗斯、德国、阿根廷等。据调查统计:到1983年,美国经常打球的有4000多万人,其中青少年占2000多万人;意大利有3000多个网球俱乐部,会员达100万人;法国打网球的人更多,仅俱乐部的会员就达150万人。至于网球场的,美国于1960年的统计,仅加利福尼亚州的32所大学就有452片。另外11所美国大学就有492片(包括室内65片),平均每所大学有40多片;人口只有600多万的瑞士,1971年有1384片网球场,到1980年增加到2589片。在亚洲地区,网球运动的开展虽然比不上欧美,但是仍然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近几年,随着网球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优秀青少年网球选手的不断涌现以及他们在国际大赛中所产生的影响,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网球热潮[9]。3.3.2我国网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网球运动是在19世纪后期随着西方近代体育的传播传入我国的,具体时间一般认为是1985年前后。新中国于1953年成立了网球协会,1980年中国网球协会被国际网联接纳为正式会员,但是由于经济不发达,国内的网球运动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场地的数量、参与人数、竞技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举办比赛的数量、规模及档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据统计,2000年,内蒙自治区网球场地已达上千片,北京600多片,成都500多片,深圳300多片,这几年又有大幅度增长。参加网球运动的人口有人估计约计五十多万。以基层和行业为单位的网球协会数目众多,各种类型的业余网球赛不胜枚举,1998年举办第一届全国业余网球大赛[9]。3.4高校网球运动发展趋势研究3.4.1网球运动应多种模式并存体育学院学士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第5页共7页网球运动课程的教学模式应不拘一格,课内学习、课外训练、校外实践。“技能性教学模式”、“体能型教学模式”、“快乐型教学模式”、“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等多种模式教学并存。高校网球运动模式教学应多种教学模式并存[10]。3.4.2高校网球运动应向技术教学与健身、娱乐化相结合的趋势发展网球运动最显著的功能是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同时还有娱乐功能、社交功能等。因此,高校网球运动应突破传统技术教学的局限,充分发挥体育的健身、娱乐功能,确立以人为本的体育观念,重新认识网球运动项目独有的乐趣,强调技术动作的多样性和实效性,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坚实的基础[6]。3.4.3高校网球运动应遵循学生为主体促进大众健身的原则尽可能从促进大众健康程度考虑,应选择那些强度与难度不太大的、运动负荷量适中、易于开展并延伸社会和适合于成年人的、对增强体质实用性较大的基本动作技能开始教学,如正手击球、双手反手击球、截击等[11]。在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真正掌握这些动作,包括相应的锻炼方法及知识,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学校体育教学中,竞技活动的开展和项目的设置,最好通过课程设置改革等渠道加以协调,应给学生较大的自主和选择权,以满足学生各自的需要。3.4.4网球运动的开展要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主高校开展网球运动项目时,要注意短期效应(即增强体质)和长期效应(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兴趣、能力和习惯)一起抓,引导大学生建立起“生命在于运动”、“体质投资”、“终身体育”等现代化健身意识,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12]。3.4.5高校网球运动应朝着大众化的趋势发展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中的较为活跃的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需求欲望,其时尚追求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如“求新求奇”、从众等心理倾向,而网球运动符合大学生审美时尚[9]追求。从以上总结的发展趋势可看出,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将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促进学生人格发展、推进学校教育改革与学校文化发展中起积极作用[13]。3.5网球运动和校园文化的关系网球运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媒介和途径。网球运动具有绅士运动之称,为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14]。高校网球运动不仅仅是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