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指导意见的解读ppt-Powe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指导意见(试行)解读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刘文川2006年9月12日目标: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学校政治文明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框架: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原则、内容、保障一、基本原则1.科学规范的原则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基本要求,做到科学准确、合理规范。合规律性是我们以往长期探索的原则,关键在于认识教育教学规律的客观性,减少主观随意性。合法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在新课程背景下,要认真学习并正确理解有关课程文件的含义,防止“目中无法”或打擦边球。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切管理必须以师生的发展需要得到满足为前提,文明管理。2.民主管理的原则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尊重广大教职工的意见,体现对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正确导向;要树立服务型的管理理念,加强对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制度支持和管理保障。民主管理的题中之义:管理制度、方法源于师生,得到师生的认同,实现自我的管理;人人都是管理者,实现多数人的管理;善于倾听和接纳不同的声音,实现动态的管理管理即服务,服务于教育教学需要,服务于师生发展的需要。管理成效取决于服务质量,管理者只有以履行义务为前提来行使权利,权利才能得以实现。与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制度,需要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3.发展创新的原则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要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将新课程的理念与现有教学管理制度相结合,促进学校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激励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避免近视行为,关注学校的长远利益,立足于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否定之否定,促进三段式发展,在继承传统中进行制度创新,在发扬传统特色中创造新鲜经验。注意多样性与选择性,体现新课程的“新”,促进个性化发展。4.可操作性的原则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校为本,注重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使各项管理要求做到简便易行、落到实处;相关制度要相互配套,互相衔接,形成整体,发挥综合效应。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要以校为本,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注重实效。可行性是管理制度的生命线,繁杂的程序只能将管理制度束之高阁。科学管理需要制度的配套完善和不同管理之间的和谐。二、主要内容1.课程计划管理(1)制定学校课程方案(2)开发校本课程(3)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技术类、艺术类课程2.教学常规管理(1)强化集体备课(2)重视课堂质量(3)规范学生作业(4)加强课后辅导(5)开展选课指导3.质量监控管理4.教科研管理5.教学行政管理(1)选课与排班管理(2)教师配置与课表制定(3)学分与学籍管理(4)场所资源的管理未包含非教学类的管理1.课程计划管理(1)制定学校课程方案:A、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学校成立课程方案制定小组,制定总体方案和实施要求,指导学科实施方案制定;抓好教研组、年级组乃至教师个人教学实施计划的制定,严格执行各项教学计划和方案。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根据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学校教学规划和实施要求,于各个学年开始前制定学段、学期、学年和整个高中三年课程开设方案报教务处;教务处根据教研组上报的学科课程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制定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和高中三年总体方案,报校长审批。1.课程计划管理(1)制定学校课程方案:B、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学校方案包括高中三年的总体方案和各个学年的具体实施方案;学校年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应包括各年级的课程门类、课时分配、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等内容。课程方案必须遵照《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的规定,每周课时为35课时,其中包括体艺活动、班会、党团活动、时事政策教育和其他专题教育、自修课等。(2)开发校本课程A、管理程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小组,指导督促学校课程开发实施工作,审定各高中《学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校成立以校长(分管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负责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制定和组织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办法》和《学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委员会,负责审议学校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制订与《学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相配套的制度,检查评估开发与实施的执行情况等。(两套机构可以合并动作,减少环节)(2)开发校本课程B、管理内容: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办法》,主要包括:课程审议、教学管理、学校课程评价、教师校本培训、学校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及激励制度、工作量计算等。制定《学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应该包括高中三年不同领域、学科课程开发实施的计划具体参见《福建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规定。(3)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技术类、艺术类课程重视综合实践课程、技术类课程、艺术类课程的落实;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应完成不少于3个课题(每个课题以5个学分计)的研究。平均每周3学时,可以集中使用,也可分散安排,学时用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和在校内开展研究学习。指导教师要经常的关注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习进展,做好学习过程的记录以及结题时的综合评价。学校每个学年要对全校研究性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形成材料上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3)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技术类、艺术类课程社会实践: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每学年安排一周(按5天工作日计算),社会实践包括参加生产劳动、军训、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社区服务:学生在课外时间为社区提供公益性的义务服务,三年累计完成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不少于5小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应加强家校沟通,加强安全教育,加强人文关怀。技术类课程开设,会遇到了不少困难,如师资、设备等,学校要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和社会资源。2.教学常规管理(1)强化集体备课:各学习领域、各学科要确定相对固定的时间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要加强集体备课。备课内容包括学习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享教学资源、研究教学方法、预设教学方案、探讨教学问题等。完善教研组活动制度,确定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时间;集体备课的内容要注意研究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挖掘学生身上的教育教学资源;教研组长要加强与学科内某些课程单人教师的交流,并提供必要的帮助。(2)重视课堂质量:严格按照课标和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目标实施课堂教学,已有的教学常规基本要求仍然要重视;教师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积极探索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坚持寓德于教,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校领导及学校相关的职能部门要坚持听课,了解教学动态,发现教学问题,指导教师改进教学。建立健全的听课评课制度和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开放性和探究性;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重视教学评价的自主性、多主体性,激励教师个性化发展;正确理解德育,寓德于教,增强学科教学的教育性。(3)规范学生作业:学校对各学科的作业量要做出明确规定,严格控制作业的数量,提高作业的质量;教师对布置的课后书面作业要目的明确、分层设计,并认真批改、严格督促;要适当增加实践型、探究性作业,教师对这类作业要认真研究设计,加强指导,提高实效。制定学生作业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对学生书面作业全批全改;建立学生作业布置和完成情况调查机制,对作业进行动态管理,控制数量,提高质量;适当增加实践型、探究性作业,促进学生参与实践和探究创新。(4)加强课后辅导:学校要积极开展学生课外活动,开拓视野,培养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要重视自习课、活动课、专题教育课的教学,重视课后辅导工作,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要建立机制,提倡各科任教师配合班主任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辅导员制度,建立教师与学生相对固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学习辅导和心理辅导工作。建立非文化课管理机制,保证课时,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切实重视自习课、活动课、时事和专题教育课、班会课等,促进自主阅读、兴趣小组活动、体艺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建立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制度,加强德育工作和个别辅导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5)开展选课指导:学校成立学生选课指导机构,安排指导教师,根据学校课程方案、课程设置说明和学生个体的实际,对学生提供选课指导;学生根据意愿和学校课程方案自主选课,填写高中课程修习计划表。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要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参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校排课和学生选课指导的参考方案》。3.质量监控管理教育管理部门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应方案,适时对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有效地监测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教育行政、督导和教研部门要不定期对普通高中学校进行教学水平评估,并定期通报。检查评估结果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是否达标的重要依据。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测试制度3.质量监控管理学校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定期测评与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制定并执行模块学习评价方案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建立过程动态、主体多元、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教师工作考核和评价制度,构建促进教师发展的课堂评价体系;正确处理和运用评价结果,为教师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教学质量的评估结果应与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挂钩。4.教科研管理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学校要设立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等教研机构,要定期开展校内教研活动,包括学科内的和学科间的,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与反思、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校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创造典型案例,撰写教学案例、教学总结或教育教学论文等;4.教科研管理学校要主动与各级教研部门、高等院校和其他教育教学专家的联系,争取有效的智力支持和专业引领;建立促进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机制,为教师获得多种形式的专业支持创造条件;学校要建立促进教师持续发展的进修体系,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有关部门开展的各类培训研修、教学研讨、教学竞赛等活动;要加强校际交流,协作开展科研活动。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参见《关于加强和完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5.教学行政管理(1)选课与排班管理规范选课程序,编印发放《选课指导手册》;学生选修计划的调整建立学生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制与导师制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新模式,以行政班管理为主,以教学班管理为辅,班主任、课任教师、导师相配合;适当控制教学班的人数;制订学生走班选修管理办法。5.教学行政管理(2)教师配置与课表制定合理安排师资,配齐配足各年级的教师;制定相应的课程表,包括学段(或学期)课程表、学生个人课程表、教师个人课程表、场室安排表;利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使选课、排课网络化、信息化;参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校排课和学生选课指导的参考方案》。5.教学行政管理(3)学分与学籍管理参见《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习评价与学分认定实施意见(试行)》学分认定的主体、依据、程序与学分互认重修、重考、免考学校建立学籍管理档案和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记录5.教学行政管理(4)场所资源的管理制定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各种场所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使用办法合理配备管理人员,加强校外资源的挖掘利用重视规范操作、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参见《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指导意见(试行)》三、制度建设与实施保障专人负责各项管理制度的统筹协调,保证各处、室、部门制定的制度不与我国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相关规定相抵触,保证校内各项制度相互衔接与配套。修订或重订后的有关管理制度编印成册,并运用它们对全体师生进行制度教育。学校对各项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总结并向主管部门反映,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