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摘要:传统的高考招生制度由于不太适合社会的发展,由于它本身存在着一些缺陷和弊端。我认为应该对其进行改革。比如说,加快高考科目的设置和改革高考内容;改革在录取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要采取多种招生录取途径;在少数高校应试行单独招生和宽进严出的政策;最后要完善政策法规、加速依法治理招生工作的进程等。我即将通过论述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从而突出改革的必要性。并作出呼吁,希望相关的政府部门及其机构能对此项内容加以重视。关键词:高校招生制度弊端改革必要性序言:从社会的现状可以看出,高考的招生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对以前的一些高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让其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其更好的适应各位学生朋友和家长朋友的需要。从而使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更加完善。从另一个层面上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的进一步的发展。正文:从古到今,在我们广阔的华夏文明的大地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搞好教育事业方能完成百年大计。没错,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外国,人们都非常重视教育这一个问题,很多国家已经把教育作为了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并且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来搞好教育。中国也不例外,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举措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而高校的作为教育学生,培育人才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在坚持为中国培养各类优秀人才的时候还得注意一些招生的制度的改革。2因为就目前的这些形式来看,我国各高校的招生制度已经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和缺陷。要么显得老化、要么不合理等等。这就使得我国的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在我看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一)加快高考科目设置和高考内容改革(二)在录取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在录取时,不应该把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应该对考生进行全面的考察,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录取学生,这样就多了几分公平。而且对于学校和国家来说也是一大好事,因为这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更加的全面。(三)高校应有选择考试科目的权利如果高校拥有了这种权利,他们就可以依据自己学校的特征,根据自身的机构设置,机构只能分配来选择考试科目,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为国家培养人才,等等。(四)在改革高考的同时,采用多种招生录取的途径。(五)在少数高校试行单独招生和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六)完善政策法规,加速依法治理招生工作的进程。接下来,我将和大家重点的来谈一谈加快高考科目设置和高考内容改革的相关的看法。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形势下,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也正在进行全方位的改革。除了要进一步加快高考科目设置和高考内容改革,让高校有选择考试科目的权力外,还应采用多种招生录取途径,在少数高校试行单独招生和“宽进严出”。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及与之相关的高校招生制度,虽存在种种弊端,但在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形势下,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必须作全方位的改革。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多样化,包括学校类型的多样化、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办学层次的多样化和培养规格与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要多样化的招生制度与之适应。传统英才教育信奉的理念是:高等教育研究高深学问,有能力学习高深学术课程的学生,才能接受高等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走向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在“量”变的同时有了“质”的根本变化,高等教育的目标不再仅仅指向“高深学问”,高等教育在培养少数“学术精英”的同时,更要为广大职业领域输送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以注重“学术取向”的高考作为高等学校入学的最主要的依据,显然不能适应多层次、多规格、不同目标的学校的要求。改变单一的、3以现行高考为主要依据的招生制度,建立一套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培养规格和不同办学形式的高校选拔人才需要的招生制度体系,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招生制度改革与“应试教育”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改变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客观条件,但现行招生制度不作根本性改革,“应试教育”仍难退出历史舞台。虽然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拓宽了高等教育的“入口”,但即使毛入学率达到15%,高等教育依旧是稀有资源,依然会对大学前教育产生影响。从这个角度讲,中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有科学的高校招生制度作保证,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要以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近年来推行的高考“3+X”改革在考试科目改革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但这仅仅是需要改革的诸多内容中的一部分。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当前这种重高考成绩,不重平时表现;重书本知识,不重实践能力;重视知识记忆,轻视综合运用;统一录取标准,忽视学生个性和学校差异的招生录取制度,全面推进中学素质教育就难以实现。扩大高校自主权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对高等学校管得过多、统得过死,这与当时高等教育总体规模不大也有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宏观调控,高等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将成为发展趋势。政府部门在确定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上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而招生录取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个环节,高校必须在其过程中有更大的自主权。在招生规范的宏观控制下,学校应该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办学条件和生源状况,自主确定和调整招生计划;在依据统一高考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自主确定考试科目;在全面考核,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下,可以自主确定录取标准和录取方法。应该支持和鼓励高等学校采取多种方式,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如何改革高校招生制度基于以上的分析,联系当前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实际,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尽快落实改革措施:1.加快高考科目设置和高考内容改革。“3+X”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大一统”的考试模式,是对“把统一性考试与多样性、选择性考试相结合”的有益尝试,符合大众化高等教育多样化选择的趋势。但“3+X”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综合考试是否能真正成为“能力测试”而不成为数门科目的“拼盘”?是否能引导中学的素质教育而不增加考生的学习负担?高校选择考试科目与考生填报不4同专业、不同学校是否构成冲突?“3+X”方案还有待于在改革中不断完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在一定意义上只是形式的改革,而“考什么、怎么考”直接影响到中学“教什么、怎么教”。因此,高考内容改革要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高考命题要把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改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注重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同时,要增加高考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考出不同的成绩,让不同层次的高校都能有效地选拔人才。2.录取中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查。现行的录取办法,几乎以高考分为惟一标准,惟高分是录,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社会能力、创新精神等其他因素难以掌握。从高校方面讲,很希望能录取全面发展素质高的考生,很想对考生的多方面进行考查,但目前中学提供的材料中,除了学习成绩以外,没有其他更加详细的内容。所以许多高校连确定120%以内的提档比例的自主权都放弃,毫无例外地按分数高低录取。教育部最近在一些文件中特别强调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注意克服以分数为惟一录取标准的片面性”。能否真正全面地考查学生,根源在于中学。基础教育必须有政策导向,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对于真正全面发展的学生要得到评价制度的肯定;要在中学建立起科学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从高一起建立完善的学生综合评价档案(而不是在高考前突击做材料),这样才能为高校的全面考查提供依据。高考录取线的划定上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要造成高考分数是录取的惟一标准的事实,投档比例也可以大些,给高校更大的选择权。3.高校要有选择考试科目的权力。今年在个别省份的“3+X”考试中,除语文、数学、外语和综合考试外,高校可为本校的各专业确定一门选考科目,录取时作为参考,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以后应逐步增加选考科目,有些也可作为一种资格考试不与高考同时进行,如一些理工科可以考实验操作,高职可以考动手能力等。高校还可根据专业需要,对统一考试的科目进行加权记分,打破高考记分上的平均主义。4.在改革高考的同时,采用多种招生录取途径。经过多年实践证明,保送生、推荐生、特长生、特殊专业单独考试等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特殊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是高考统一招生的有益补充。5.在少数高校试行单独招生和“宽进严出”。无论是高校自主单独招生,还是“宽进严出”的考试方法,在国外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统一高考、统一招生目前在中国是最为可行的办法,但是我们可以在少数或个别学校试行单独招生,即不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招生,而是由学校自己命题、自己组织考试和录取。这样既能充分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又给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可在一些院校试行“宽进严出”的方法,实行弹性学制和中期淘汰制。这些制度的试行,可5为探索更为科学、合理、可行的招生制度积累经。另外,温家宝总理指出: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本届政府必须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将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繁荣强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制订好这一纲要,国家正在自下而上地广泛征求意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倍受鼓舞,深感欣慰。在此,试对我国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一﹑高考招生制度的历史意义与改革的必要性以考试来选拔人才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始于建国初期,既与传统的考试制度有关,也与当时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国家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高考制度体系。以考试来选拔人才既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高考制度的逐渐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了应试教育的产生与泛滥,冲击了中小学教育,使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扩大化﹑全面化﹑系统化的现状使得对高考的质疑声不断,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考制度改革的探索也从来没有停止。从人才选拔的有效性与公正性而言,尽管高考制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但它确是目前为止已有点尝试中最为合理的一种,有学者认为,如果高考从对学生片面发展的影响看是一种罪恶的话,但它从社会公平﹑公正﹑人才选拔有效性的角度而言,是一种必要的在“罪恶”,因此,在我国,高考制度不是废止的问题,而是一个不断修改﹑完善的问题。在国家制订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今天,高考制度的改革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首先,我国高等教育已实现跨越式发展,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了大众化教育,在精英教育时代,尤其在计划经济时期,高考是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转折关头,考上大学意味着成为国家干部,身份发生质的变化,人生也因此而改变。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现实,原有的高考能够改变人的社会属性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考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已成为新的更高起点的基础教育,接受高等教育只是改变人生命运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其次,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心态已发生转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人们开始认识到并逐步形成共识的是接受高等教育既是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机会,也是自我发展的现实需要,无论是从学生个人或是家长对孩子期望的角度,都希望孩子能够接受6高等教育,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基于以上理由,改革高考招生制度,使之更加合理有效,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既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也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原则。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是一项事关全局的事情,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做好这一工作,我们认为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或处理好几种关系:1、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举的原则。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众化趋势的形成,精英教育似乎被认为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事情,这是一种误解。建国以来,我国推行精英主义的高等教育政策,既与穷国办大教育的现实有关,也与人才和国家建设的关系定位有关。事实是,精英主义的高等教育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