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潘昆峰教育学院2013.04.22利益分配的观点“政策是对全社会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戴维·伊斯顿(DavidEaston)高校招生制度——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包括:招生政策、选拔形式、入学考试、录取方式等实然——谁主导了分配,谁获得了入学机会?应然——谁应主导分配,怎样合理分配?有高考,你是否就能拼过富二代?本讲三个内容•一、高校招生名额的区域分配•二、高校招生名额的阶层分配——高考加分政策•三、招生名额与考生的匹配:录取机制高考≠高校招生一、高校招生名额的区域分配异地高考说起•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和录取–国务院要求各地政府2012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政策•北京:700万流动人口;利益纷争明显“异闹”•北、上、粤方案出台:设定高门槛–北京•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本市学籍,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3年,可以在北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上海•持有上海居住证A证,参加过上海中考,在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可在当地报考。–广东•挂钩积分入户与居住证分省配额制下的录取机会不均是问题根本!不同地区升学机会差异大0%1%2%3%4%5%6%7%8%0%10%20%30%40%50%60%70%80%90%100%北京上海天津西藏吉林青海辽宁重庆黑龙江宁夏新疆浙江海南山东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福建江苏广东江西内蒙古甘肃河北云南贵州广西山西安徽河南2010年各省高考录取率分布图全口径985高校985高校全口径(数据来源:2010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执行计划数据,2010年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各省区入学机会的演变-0.51.01.52.02.53.03.54.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各省区入学机会的演变北京上海天津河南安徽广西•(来自微博)一湖北小伙在北京一建筑工地当小工,偶然间和在建写字楼的设计师聊,没想到他们竟都是1992年参加的高考(那时候全国一模一样的考题),湖北民工当年考了515落榜了,设计师在北京当年考了497上了建筑工程大学。N年后,命运竟是如此差异!!各地区央属高校的招生“属地化”问题14%29%36%39%44%50%10%15%20%25%30%35%40%45%50%55%北京陕西四川江苏湖北上海2005年平均属地招生比例中国人民大学:14.40%复旦大学:53.98%南京大学:52.53%浙江大学:62.36%厦门大学:44.91%武汉大学:53.24%中山大学:62.36%南开大学:26.04%•安徽每7826名考生中才有一人能上北大;北京每190名考生中,就有一个可以上北大。北京学生考上北大的几率是安徽考生的41倍,是广东考生的37.5倍,是贵州考生的35.4倍,是河南考生的28倍……–2012《经济观察报》高校分配招生名额的价值取向统一标准,择优选拔适当倾斜,扶助弱势保护特权,降低标准改革:全国统考统招or改善分配方式?央属高校西部生源研究生比例和西部生源本科生比例0.010.020.030.040.050.060.0宁夏甘肃重庆四川广东湖南山东北京福建河北陕西湖北江苏浙江吉林安徽辽宁上海黑龙江天津本科研究生央属高校西部生源比例•“北约”30131人成绩,从高到低取前10%,北京、浙江、江苏、湖北、辽宁五省市占46.4%;西藏、海南、青海、宁夏、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广西、新疆等十省区合计只有60人,仅占1.98%。当前的政策——改善地区配额制•降低央属高校的属地招生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30%•效果:未能改善各地的入学机会差异00.10.20.30.40.50.60.72000200120022003200420062007200820092010差异系数基尼系数属地招生比例高校省外招生名额分配模式•“引力规律”与自发秩序•研究发现:历史模式高度一致。分配比例与人均GDP、各地考生数、距离有显著相关关系2000属地比例57.89%2010属地比例30.78%2000外地招生1524人2010外地招生2688人相关系数:0.939上海交大2000与2010年对外省名额分配占比图未来的改革路径•《教育规划纲要》:•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公开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教育部改革•要求部属院校属地招生比例不高于30%•要求省属高校本地招生比例不高于70%•实施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个人看法•应对央属高校在省外招生名额的分配做出指导与干预属地优惠10%弱势补偿10%专项指标2%人口比例均分指标78%北京高校其他省市属地优惠30%弱势补偿10%专项指标2%人口比例均分指标58%分省配额制的方案选择及模拟1700.511.522.533.54北京上海天津西藏青海吉林宁夏重庆黑龙江辽宁新疆海南湖北浙江江苏陕西四川山东湖南福建内蒙古江西河北贵州云南山西广东甘肃安徽广西河南2010二次调整建议:招生名额主要以考生数为基准均分;自主招生部分全国择优录取变异系数:0.568降至0.352二、高校招生名额的阶层分配——高考加分政策高考加分政策•指中央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在招生录取中根据种族、身份、德智体表现、竞赛获奖、社会贡献等情形给考生一定的高考分数优惠与照顾的行为规则。•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认证腐败、身份造假、权力寻租等问题时有出现•研究焦点,敏感问题•教育部规定的高考加分政策–“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截至2011年,教育部高考加分项目14种:–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获奖者/明天小小科学家获奖者/中小学电脑制作获奖/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重大体育赛事获奖/台湾省籍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地方高考加分政策–截至2011年,各地自行制定的各种高考加分规则已超过200个。•如河南省2010年给水库移民考生加5分、山东省2010年给省级劳模加20分、广东省2010年给世界航海模型锦标赛前6名的考生加20分。2011年,在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A成绩的高二学生,可在2012年高考中获加分,4门全A可加5分。•体育类加分政策–二级运动员加分–广受诟病•2010年广东高招体育加分共有34个项目,轮滑球加分考生独占当年该省高考体育加分总人数的15%。•少数民族类加分政策“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沿革•1950年,兄弟民族学生“考试成绩虽稍差,得从宽录取”•1962年,“同等成绩、优先录取”•1978年,“对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及录取分数段,可适当放宽”•1980年,“适当降低分数,招收边疆、山区、牧区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其他一般高等学校对上述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录取分数可适当放宽。对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学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1987年,“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分数,择优录取。对散居于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于2004年9月20日废止。•1994年,(1)民族类专业免交学杂费。(2)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可招定向生,降分幅度在20分以内。•2005年,对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享受加分不得超过20分。政策目的•党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落后1992年《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文件中指出:大约占少数民族人口2/3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内地,其中占少数民族人口近1/3的地区的教育尤为困难•文化差异有无异化?各地加分政策•所有少数民族考生统一加分北京、上海、天津、安徽、河南、湖北、山西、浙江•某些特殊指定(地区&民族)的少数民族考生统一加分重庆、内蒙古自治区、江西、陕西、福建•所有少数民族考生多元加分(地区&民族&考试语种&报考院校)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河北、湖南、青海、贵州•某些特殊指定的少数民族考生多元加分(地区&民族&考试语种&报考院校)云南、甘肃、广东、海南、四川政策效果•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权利受到了切实保护–根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对36502名首都高校本专科学生进行的“2010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少数民族学生在高等学校中的比例为9.6%,与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接近(9.44%)•深入分析发现:–北京籍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7.0%,高于北京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约4.0%)–非北京籍学生中少数民族比例高达11.3%少数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比汉族学生甚至略高院校层次•汉族学生中,40.3%在985、211高校就读少数民族中,55.3%在985、211高校就读(若除去中央民族大学,该比例也有46.9%)•在北京籍的学生中,汉族学生就读985、211高校的比例为14.1%,少数民族学生中该比例为19.1%。家庭背景(城市、农村)高校类型北京生源京外生源农村城市农村镇县/县级市地级市省会/直辖市“985”高校6.9%93.1%24.1%10.3%25.3%25.8%14.5%“211”高校7.9%92.1%20.5%6.8%21.8%27.3%23.6%一般本科7.5%92.5%14.3%8.2%23.6%35.0%18.9%高职高专31.7%68.3%33.3%0.0%33.3%26.7%6.7%独立学院0.0%100%3.4%3.4%24.1%62.1%6.9%民办高校7.3%92.7%19.3%7.0%19.3%32.5%21.9%少数民族总计11.3%88.7%20.6%8.3%23.5%29.0%18.6%汉族学生总计15.3%84.7%21.3%28.8%21.8%6.2%21.9%家庭背景(父亲受教育情况)民族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中专、技校大专及以上北京生源汉族27.6%34.3%38.2%少数民族23.5%32.2%44.3%京外生源汉族27.8%28.8%39.4%少数民族26.5%24.8%48.7%总体汉族27.7%32.1%41.2%少数民族25.6%26.9%47.5%高考成绩•北京考生平均高考成绩•差距约为10分,正好是少数民族的加分分数汉族少数民族文科458.4468.2理科482.4493.4当前加分模式的主要问题•第一、受惠者往往是该地区家庭背景较好的少数民族学生。该政策主要惠及高分段考生,对低分短考生意义并不明显,而边远、落后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恰恰很可能集中在低分段•第二、政策多年不变,几乎没有考虑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高考成绩上的差异,及差异随时间的变化•与国际研究一致:“以种族为基础的招生不会给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好的机会,只会使有限数量具备进入精英学校资格的少数民族学生受益”(刘英宰,2009,155)政策改进设计“平稳推进”模式→“动态递减”模式•紫:汉族学生成绩分布•红:少数民族学生成绩分布•绿:少数民族学生加分之后的成绩分布三、录取机制改革高考填报志愿与录取机制对学子而言,如果说高考是第一战场,填报志愿就是第二战场•填报志愿时间–考前、考后估分、考后知分•录取机制–梯次志愿(2008以前):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平行志愿:分数优先,依次录取考生志愿考后知分+平行志愿的改革考前考后估分考后知分梯度志愿北京天津、山西、黑龙江、新疆、陕西、河南福建、江西、内蒙古、宁夏、广东、广西、西藏、海南、河北、云南、青海、重庆、山东、湖北、四川、吉林、甘肃平行志愿上海辽宁浙江、安徽、湖南、江苏2008年各省填报志愿和录取机制选择2012年,北京仍为考前填报+梯度志愿;上海为考前填报+平行志愿;黑龙江、山西、辽宁、新疆为考后估分+平行志愿;其余均为考后知分+平行志愿。为什么倾向于知分、平行志愿?•理由:“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