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题集锦第一章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E.思维能否反作用于存在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存在就是被感知B.理在事先C.物是感觉的集合D.心外无事E.吾心即宇宙3.以下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心外无物”B.“天下物皆可理照”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D.“理在事先”E.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4.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主要有()。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C.哲学高于所有具体科学D.具体科学可以蔑视哲学E.具体科学需要有哲学的指导5.主张思维能认识现实世界的有()。A.所有唯心主义B.有些唯心主义C.所有唯物主义D.有些唯物主义E.休谟和康德哲学6.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具有形而上学性C.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D.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E.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7.旧历史观的主要缺陷是()。A.否认阶级斗争的存在B.不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C.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作用D.没有找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根源E.没有摸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8.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A.本体论B.认识论C.人本主义D.科学主义E.理性主义9.下列哲学属于非理性主义的有()。A.黑格尔哲学B.唯意志主义C.贝克莱主义D.弗洛伊德主义E.存在主义10.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表现的有()。A.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B.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D.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的自然观和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A.强调发展和变化的观点B.公然申明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C.强调人在世界中的中心地位D.主张理论来源实践又为实践服务E.主张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引起了哲学的革命变革,主要表现在()。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B.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D.建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E.使被剥削、被统治的劳动者阶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世界观理论体系13.下列哲学流派属于人本主义的有()。A.唯意志主义B.马赫主义C.存在主义D.贝克莱主义E.逻辑实证主义14.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科学主义的有()。A.存在主义B.生命哲学C.唯意志主义D.实用主义E.逻辑实证主义1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自然科学前提是()。A.生物进化论B.细胞学说C.信息科学D.控制论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是()。A.直观性B.非科学性C.辩证性D.机械性E.形而上学性17.当今科技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A.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B.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C.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D.否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E.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18.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出现过三种主要形态()。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彻底的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E.原子唯物主义19.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两个结合和统一是指()。A.认识与思维的结合和统一B.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C.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D.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和统一E.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结合和统一1.20.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同我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是()。A.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B.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学说C.李大钊的唯物史观D.毛泽东思想E.邓小平理论第二章2.1.以下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有()。A.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B.事物是感觉的集合C.水是原初物质D.物质是指水土气风E.火是万物的本原2.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A.无不运动的物质B.没有无物质的运动C.运动就是物质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E.物质和运动不可分2.3.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A.绝对不动B.运动的特殊形式C.永恒不变D.事物处于量变状态E.事物在特定参考系中未发生位置变动2.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2.5.时间的特性是()。A.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均匀地流逝B.持续性C.顺序性D.一维性E.物质的存在方式2.6.空间的特性是()。A.广延性和伸张性B.物质的存在方式C.三维性D.绝对的空无E.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2.7.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A.劳动是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因素B.在社会中不存在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历史的前提D.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E.社会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2.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不存在,这种观点是()。A.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B.彻底的无神论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E.朴素唯物主义观点2.9.从起源上看,意识是()。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社会的产物C.物质的最高产物D.精神的产物E.人脑的分泌物2.10.意识的本质是()。A.人的精神的特质B.人脑的机能C.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一切动物大脑的功能E.对客观世界直接感知2.11.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表现为()。A.反映客观世界B.创造客观世界C.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D.影响主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E.观念地再现客观世界2.1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A.创造客观世界B.为自然界立法C.确立目的和计划D.确立事物的秩序E.创造理论体系2.13.下列活动属于人有意识的活动有()。A.三思而后行B.趋利避害C.饥不择食D.眉头一皱计上头E.饮食和生育2.14.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有()。A.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B.人有生而知之者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器官E.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2.15.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指()。A.意识是否正确B.意识是否掌握群众C.必要的物质手段D.社会实践E.意识是否具有主观性2.16.规律的特点有()。A.客观性B.无条件性C.稳定性和重复性D.普遍性E.具体性2.17.下列观点属于唯心论的一元论的有()。A.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B.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五天地,无人无物C.原子是宇宙之砖D.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E.绝对观念派生万事万物2.18.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B.客观规律不能违背,所以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土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D.越是强调客观规律就越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E.越是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2.19.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A.抛弃一切理论B.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C.坚持唯物论的一元论D.坚持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E.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第三章3.1.唯物辩证法认为()。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普遍的B.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C.事物的一切联系都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E.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3.2.否认客观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A.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B.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时空联系是人的感性直观形式赋予外部世界的D.因果联系是人的先验的知性形式赋予外部世界的E.人借助于逻辑思维才把事物联系起来3.3.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A.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B.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C.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D.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E.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3.4.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A.客观存在的B.复杂多样的C.可以改变的D.可以创造的E.可以随意选择的3.5.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是()。A.系统论不能取代唯物辩证法B.唯物辩证法可以取代系统论C.系统论高于唯物辩证法D.系统论证实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E.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3.6.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D.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移E.新陈代谢就是发展3.7.新事物之所以能够战胜旧事物是因为()。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旧事物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B.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C.新事物出现时力量大于旧事物D.新事物产生时比旧事物更完善E.社会领域中的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3.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在于主张()。A.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存在的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变的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其内部矛盾,还是外力推动的D.事物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E.事物是过程的集合体,还是僵死不变的堆积3.9.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D.它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E.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3.10.可以把发展理解为()A.事物自己的前进运动B.事物数量的增减C.事物运动过程的飞跃D.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E.旧事物的消灭和新事物的产生3.11.辩证矛盾是指()。A.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B.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C.思维中的前后不一致D.主观上发生的错误E.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性质3.1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包括矛盾双方()。A.相互联系B.相互依存C.相互贯通D.相互渗透E.相互排斥3.13.下列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形式的是()。A.人民内部不同意见的争论B.敌对阶级的阶级斗争C.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D.生物体内同化与异化的区别E.物理现象中的吸引与排斥的对立3.1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有区别的,这是因为()。A.它们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B.它们在事物矛盾运动中所处地位不同C.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D.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E.同一性推动量变,斗争性实现质变3.1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表明()A.斗争本身就是发展B.矛盾斗争越激烈,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C.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D.只有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E.矛盾双方得到调和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3.16.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B.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C.实现事物的质变D.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E.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3.17.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B.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C.规定矛盾双方转化的方向D.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量变E.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3.18.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A.内因是内部矛盾,外因是外部矛盾B.在事物发展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C.在一般情况下,对事物的发展来说,内因是不可缺少的,外因起决定作用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E.内因和外因既对立又统一3.19.矛盾的普遍性表明()A.矛盾无处不在B.矛盾无处不有C.任何事物都有矛盾D.认识事物就是要分析矛盾E.解决问题就是要解决矛盾3.20.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十分重要,因为()A.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B.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根本方法D.用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矛盾E.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3.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C.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D.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E.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22.“白马非马”的诡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