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2课时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由此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0时32分离世。冷漠路人第一个人:左右张望,似乎看不到小悦悦,然后径直从小悦悦脚边经过。第二个人:摩托车男,小悦悦躺在其正前方,他往下看了一眼,一拐弯绕过伤者。第三个人:,走进监控范围后一直盯着小悦悦,却走得离孩子越来越远第四个人:开着蓝色后尾箱三轮车男,从店铺门口两次横向经过,对2米外的小悦悦视若无睹。……第七个人:黑衣男子开摩托车经过,不断回望第八个人:一名中年女子带着黄衣小女孩经过,看了几眼没有停步……第十个人:穿着蓝色短袖衣的男子在小悦悦身边来回两次,除了奇异的目光外再无动作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道德的拷问如果你看到有人摔倒在地,你会选择:1、冷眼旁观,幸灾乐祸。2、不会扶起,又不是自己撞倒的。3、不敢扶,因为怕被诬陷成肇事者。4、会扶,因为我相信好人终归有好报。5、不扶但也不能不管,打110让民警去帮。6、会扶,我也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荣誉。7、······考验如果一名儿童不幸落水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A、冷眼旁观,幸灾乐祸B、拨打110,呼喊人们来救人C、和求救者讲价钱,给钱才救人D、奋不顾身地跳入寒冷的水中,将儿童救出后悄然离开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价值观不同价值判断不同价值选择不同行为选择不同主要学习内容: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3、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比较A组合B组的判断:A组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②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B组①这些花儿很漂亮②这些水果真香甜3、两者关系: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基础事实判断: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属性、规律作出的判断。1、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体现2、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有何区别?革命时期红安人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建设时期,红安人一图两不图:不图名、不图利、只图奉献思考: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不是凭空产生的?4、产生: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体现问题探究:前些年,我国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标准是:“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名声好一点、牌子响一点、效益高一点、工作轻松一点、离家近一点、管理松一点的“三高六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发展,人才市场的建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我国“双向选择”的市场用人机制也日益规范。再加上近几年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猛增,大学毕业生开始出现就业难。许多毕业生开始转变就业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社会的需要,就最能适应自己的职业进行择业。就业的观念为何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怎样的特征?(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2)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意义: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马永顺,原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林业局工人。50年前,他是全国著名的伐树英雄;50年后,他是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命运始终与大山紧紧连在一起。朱镕基总理评价他:“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思考:1.马永顺为什么会形成前后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呢?2.今天,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应该怎么做?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表现之一(1)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思考:①农民的价值选择是什么?②地主的价值选择是什么?③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们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④这表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什么特点?社会地位、需要、阶级属性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特征一个残废人伟大的艺术品他们对同一事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有伤风化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特征表现之二(2)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会不同。近年来,受利益的驱动,小煤窑非法开采,禁而不止,以致矿难频发,已经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为此,国务院明确提出对非法办矿的小煤窑要坚决予以取缔,然而对于关闭非法小煤窑,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看法。小煤窑主说:“我们按时缴税,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到头来却被关闭!”矿工说:“我们除了挖煤之外只能靠种庄稼,而一担谷只卖几十元,远远没有开采煤矿来钱容易。”一个乡镇领导说:“我们县里没有大的企业,全年财政收入的30%以上都来自小煤窑,如果取缔小煤窑,很多乡镇就发不出工资。”遇难矿工家属说:“非法小煤窑没有安全保障,不该为了几个钱送了亲人的性命,国家关闭,我们理解、拥护。”思考:对于要不要关闭非法小煤窑各方的选择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表现之三(3)人们站在不同的(利益)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特征(2)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会不同。(1)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3)人们站在不同的(利益)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特征观点小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说的是()A.价值判断不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强烈的主体性D.各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C追踪讨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不同,也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思考: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没有标准?2、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是什么?这种设计成功没有?为什么?注定失败违背了能量守恒的规律袁世凯复辟仅做了83天皇帝,就在一片讨伐声中被迫取消帝制,最终失败,是因为袁世凯的价值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西藏:让历史告诉世界用奴隶的头盖骨做成的碗风干变黑的被害者的手臂农奴服劳役回来后疲乏不堪,和狗一起席地而卧农奴主摧残农奴和奴隶的刑具(三)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加查县坝乡完全小学学生在阅读免费发放的书本看完这些图片,我们再回来审视达赖的价值选择---恢复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你觉得他实现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为什么?这对我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何启示?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不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注定失败探究在生活和工作中,你的个人利益和他人、集体的利益发生过冲突吗?我们应如何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来保证自己始终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的?探究3、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②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立场)③当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角度)集体主义的价值观①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④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没有发生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统一)二、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重点)3、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难点)----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1、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社会历史性特征2、主体差异性特征立场不同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认识事物角度不同本课小结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含义影响因素如何做出课堂练习1、人们在从事各种实践活动过程中,在同各种事物打交道过程中,需要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这称为()A.价值观的导向作用B.价值选择C.价值判断D.正确的价值观2、下列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价值判断就是价值选择B.价值判断等同于价值选择C.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D.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CC3、《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在野生动物条目的释文中删去了“肉可以吃”“皮可以做皮褥”等话语,这表明()①重视保护野生动物是人类价值观的进步②辞书编撰要与时俱进,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社会③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促使辞书编撰者转变个人的价值观④辞书编撰者价值观的转变能够引导社会价值观的进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4、“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受;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A、穷人和商人们缺少审美观念B、美因人而异,并无具体标准C、社会地位和需要的不同,导致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不同D、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的人不可能有相同的认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