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等)的自然降水现象。2.人为环境:人类区别于动物之处不是被动的去适应环境,而是以自己的智慧,劳动去改造环境。这种由于人类的活动干扰环境质量的变化所形成的环境为人为环境。3.纬度地带性:由于地理纬度的差异,自然环境具有规律的变异特点。4.垂直地带性:因太阳辐射和水热状况随着地形高度的不同而不同,生物和气候自山麓至山顶出现垂直地带分布差异的规律性变化。5.实际出生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出生率称实际出生率。6.毒性叠加作用:二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各为化合物单独作用时毒性的总和。7.环境生态学:就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8.最低死亡率:种群在最适环境条件下种群个体都是由于年老而死亡,此时的死亡率为最低死亡率9.拮抗作用: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10.种群的性比:即种群的雌雄比例。11.可持续发展:在不危害后来人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和愿望。12.生命表:反映种群从出生到死亡的动态关系的表格。13.净化作用: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使其符合技术或卫生要求的过程。14.耐受性定律:即每种生物适应范围都有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此即为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15.动态生命表:是根据观察种群同时出生的生物之死亡或存活动态过程所获得的数据编制而成的生命表。16.内禀增长率:在最适条件下种群内部潜在的增长能力。17.种群的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及分布格局,有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18.热污染:由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们的生命需要,使能源的消耗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汽、热废水,引起环境增温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效应的现象称为热污染。19.非密度调节:指非生物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20.群落外貌: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而言,种群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21.温室效应:存在于大气中的某些痕量物质和存在于对流层中的臭氧具有吸收太阳能在近地表面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的作用。22.群落演替: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取代的过程。23.初级生产:生产者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又称植物性生产。24.种群生理寿命:指种群处于最适条件下的平均寿命,而不是某个特殊个体,可能具有的最长寿命。25.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26.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一种结构单元27.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类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28.生态幅:每种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适应范围的大小,称生态幅。29.种群生理寿命:指种群处于最适条件下的平均寿命,而不是某个特殊个体,可能具有的最长寿命。30.噪声:噪声是由不同振幅和频率组成的无调噪杂声,通常将不需要的声音或影响人们工作或休息的声音也称之为噪声。31.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32.边缘效应:在群落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较之相邻群落有所增加的现象。33.原生性自然资源:这类资源是伴随着地球的产生及其运动而形成和存在的。多项选择题1、就世界而言,森林资源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有:(234)①环境污染②工业用材③农业开垦④薪柴⑤温室效应2、下面哪几本书与环境生态学的发展历史紧密相关。(123)①《寂静的春天》②《人口爆炸》③《只有一个地球》④《保卫我们的家园》3、从环境中分析出来的各种要素或条件单位,称为环境因子。如:(345)①工业因子②农业因子③气候因子④生物因子⑤土壤因子4、生命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2345)①新陈代谢②生殖③遗传④反应及调节⑤变异与进化5、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下列项:(1234)①生物生产②能量流动③物质循环④信息传递⑤种间竞争6、下列()是表示种群密度的基本参数(1234)①出生率②死亡率③年龄结构④性比⑤多样性7、群落中优势度大的为群落的。(14)①建群种②附属种③共建种④优势种8、下列生物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有(123)①兔②羊③牛④狗9、在原生裸地上开始进行的群落演替为(12)①进展演替②原生演替③逆行演替④次生演替⑤后生演替10、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界普遍的现象,对生物种族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123)①种群个体数量增加②动物活动区域扩大③物种的分化加快④物种的遗传变异加速⑤个体变大.11、下列哪几项不属于物种对环境的生理适应:(4)①生物种②休眠③双重呼吸④警戒色12、下列生物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34)①大熊猫②羊③猫④狗13、下列哪几项不属于物种对环境的行为适应;(24)①运动②种间竞争③防御和抗敌④取食14、在气候条件适宜时,各类型生物群落的一般规律是(14)①群落结构复杂,生态位小②群落结构复杂,生态位大③群落结构简单,生态位小④群落结构简单,生态位大⑤群落结构复杂,生态不变15.下列哪几项属于物种对环境的生理适应:(123)①生物种②休眠③双重呼吸④警戒色16、目前世界各国处理城市垃圾所采用的方法有:(1234)①填埋②焚化③制作沼气④堆肥⑤制作建材17、生态监测中所说的指示生物通常具有特征。(1234)①健康②对干扰反应敏感③有代表性④有多功能⑤反应指标的不确定性18、生态工程设计的原则是(134)①明确的目的性②实用性③高效益④严谨的科学定量19.不属于种群的非密度制约因素。(12)①种间竞争②捕食者③污染④温度20.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实现的(234)①信息传递②恢复力③反馈④抵抗力21.生态环境背景质量的客观表征有:(1234)①实体性②时空可变性③可度量性④周期性22、下列几种气体是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成分;(123)①CH4②NO③CFCS④NH3⑤N223、风有很重要的生态作用,它可以导致:(12)①植物传粉②小型动物迁移③气候变化④水循环加速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界普遍的现象,对生物种族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123)①种群个体数量增加②动物活动区域扩大③物种的分化加快④物种的遗传变异加速25、下列属于种群间负的相互作用的有(14)①寄生②原始协作③共生④偏害26、臭氧层是维持整个地球生物圈平衡的主要因素,它的破坏将可能产生下列生态危害;(124)1.农作物减产2.水生生物生长受害3.金属材料腐蚀4.人类健康受影响27、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方法主要有:(234)①卫生清理法②生物膜法③活性污泥法④浅氧化塘法填空题1.一个能独立发生功能的生态系统至少应包括生产者、还原者、无机环境2.目前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分别是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3.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4.自然环境包括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五大因素。5.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臭氧、氮氧化物、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6.种群密度的四个基本参数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它们被称为初级种群参数。7.年龄锥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迅速增长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8.物理净化作用主要是通过稀释、扩散、淋洗、挥发和沉降等途径来完9.概括起来,环境问题包括两大类型,一是生态破坏问题,二是环境污染问题。10.种群密度的种间调节包括捕食、寄生、种间竞争等形式。11.种间的正相互作用包括偏利共生、原始协作、互利共生等。12.生物的行为适应类型包括运动、繁殖、迁移和迁徙、防御和抗敌等类型。13.我国目前的酸雨属硫酸型酸雨。1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包括形态构造、行为、生理的适应。15.动态生命表又分为同龄群生命表、水平生命表或特定年龄生命表。16.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连续增长的一种最简单形式是逻辑斯谛增长。又称为阻滞增长。17.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草原退化、碱化、沙化、气候恶化等。18.种群的生态对策类型包括r—选择和k—选择两种类型。19.森林受到破坏后,其恢复过程较缓慢,一般都要经过草本植物期、灌木期和盛林期。20.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种群不仅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21.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是生态平衡失调的结构标志和生态平衡失调的功能标志。22.按生殖年龄可把种群中的个体区分为三个生态时期,分别是繁殖前期、繁殖期和繁殖后期。23.生态系统的各种信息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24.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草原退化、碱化、沙化、气候恶化等。25.自然选择的类型包括稳定性选择、单向性选择、分裂性选择三种基本类型。26.净化作用按其作用的方式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三类。27.水体中主要的污染物质有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有机有毒物、其他污染物等28.海洋生态系统通常可分为海岸生态系统、浅海生态系统和远洋生态系统。29.化学净化作用主要通过氧化还原、化合和分解、吸附、凝聚、变换、综合等途径未完成。。30.温室效应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自然和人为温室效应。31.人们习惯上根据植物的形状、大小、分枝等外部特征及植物生命期的长短,把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藤木、附生植物和草本植物等。32.种群中个体或集群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动状况,表现为分散的作用和集群的共同作用。33.种间的负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害等。34.动态生命表中所包括的项目有年龄、各年龄开始的存活数目、各年龄开始存活分数、各年龄死亡的个数、各年龄的死亡率、生命期望35.陆地生态系统按照人为影响的强度不同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36.生物的生理适应包括生物钟、休眠、生理生化变化等方面的适应37.种群密度可分为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38.酸雨污染主要是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污染造成的。39.生物群落可简单地分为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三大类。40.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两个过程。41.种群的基本特征是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42.种群生物学的最初来源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和沃弗斯特提出的逻辑斯谛方程。43.水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水库、江河和海洋生态等不同类型。44.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奠基阶段、建立初期、发展期、成熟期四个阶段。45.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组成,其中前者又包括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小型消费者。46.关于顶级群落的学说有单顶极学说、多元顶级学说和顶级群落——格局学说。47.种群生物学的最初来源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48.物理净化作用主要是通过稀释、扩散、淋洗、挥发和沉降等途径来完成。49.顶极概念的中心点就是群落的相对稳定性。50.种群密度调节的途径有三个,即种内、种间、食物调节。51.种群数量变化特征表现为种群数量消长规律、周期性、及无规律52.九大公害事件中发生在日本的公害事件分别是四日市气喘病、富山骨痛病、水俣病、多氯联苯中毒。53.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种群。54.种群的扩散有三种形式,即迁出、迁入和迁移。55.种群密度的种内调节包括行为调节、生理调节、遗传调节等形式。56.自然保护区通常可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外围区三个区。57.生态系统的各种信息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58.生物群落可简单地分为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三大类。59.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60.后备力通常被看作生态系统反馈机制复杂和完善与否的一种结构上的标志61.海洋的生物生产力很低,所以被称为“生物学的荒漠”62.在土壤自净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微生物63.群落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