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编制说明由省发改委地区处牵头编制的《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指导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专项规划。根据《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赣府厅字[2010]),本《规划》作为重大专项规划之一纳入我省“十二五”规划体系中。《规划》编制工作自2011年4月启动以来,得到省发改委和省环保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省环保厅的领导和要求下,省环科院作为技术支持单位,及时成立了规划编制组,着手组织编制《规划》,以指导鄱阳湖流域的水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鄱阳湖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各设区市发改委的积极配合和有关专家学者的鼎力相助,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反复进行讨论、多方征求意见,已形成《规划》送审稿。现将《规划》编制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规划编制工作背景鄱阳湖流域是鄱阳湖水系集水范围的总称。鄱阳湖水系是由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及各级支流,加上清丰山溪、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以及其他季节性的小河溪流和鄱阳湖组成,鄱阳湖流域占江西国土面积的94%。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江西人民的重大历史使命,对促进江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全省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水环境安全2和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确保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关于“积极开展鄱阳湖等流域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省环保厅也高度重视环保“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着手编制了《江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包括11个专项规划)及其前期研究,其中鄱阳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是专项规划之一。二、规划思路简述通过介绍鄱阳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概况,了解目前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现状,分析“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问题和压力。规划指导思想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主线,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以维护并改善区域重要生态功能为目标,以调整社会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为主要手段,抓重点,攻难点,强化区域环境综合管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优先保护,限制开发,严格监管,促进鄱阳湖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规划目标为以流域水生态环境基本实现良性循环,稳定发挥各项生态功能为总体目标,构建鄱阳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格局,使鄱阳湖永保“一湖清水”。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工业污染防治、统筹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五河一湖”源头保护区和湖体核心保护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流域整治、3调整产业结构与优化产业、城乡布局,节水减排和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等八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根据鄱阳湖流域目前存的问题着手,按照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的原则,涉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治理、城乡污染治理、养殖污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五河一湖”源头保护区农村综合整治和监管能力建设等八大类重点工程项目。三、规划编制过程(一)成立规划编制组织领导机构江西省环保厅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于2010年4月成立了以厅长邓兴明为组长,纪检组长罗小璋为副组长的“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和指导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规划编制工作办公室和工作组,由厅规财处总负责,厅生态处牵头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工作,省环科院为具体承担,环评处、污防处、总量处、环监局和相关市县环保局协助配合规划报告编制的具体工作。(二)《规划(初稿)》编制阶段《规划》的形成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0年4月至2010年6月前期准备、明确责任阶段,第二阶段是2010年7月至2010年11月确定框架、集中起草阶段,第三阶段是2010年12月至今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阶段。规划编制组在深入调研、广泛收集鄱阳湖流域环境现状资料的基础上,按照省委、省政府对鄱阳湖流域水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鄱阳湖流域实际情况,对“十一五”4期间鄱阳湖流域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仍然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了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并与江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确定了鄱阳湖流域“十二五”期间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经过与省发改委进行衔接后编制完成了《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初稿)》。目前,已完成规划文本初稿的编制。《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共分六个部分,提出了四项具体规划目标,九大主要任务和八大重点工程项目。四、关于《规划》的编制特点(一)始终贯彻“一个指导思想”。围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保障鄱阳湖流域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防控结合的治理方式,减少污染物总量;着力推进生态市县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污染物处理能力;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提高流域环境管理能力;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实现鄱阳湖流域水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和生态状况持续改善。(二)着重把握“三个抓手”。《规划》以污染物减排、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为抓手,以点带面,围绕“三个明确、四个突出”即:明确思路定位、发展目标、重点项目,突出特色、突出特点、突出破解难题、突出内容完整,开展编制工作,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5(三)注重做好“五个衔接”。一是与国家宏观政策相衔接。作好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等规划的衔接。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作为首要任务,把水污染物减排作为主线,着眼流域实际情况,全面推开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二是与省级相关规划相衔接。重点做好与省“十二五”规划纲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江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等规划的衔接。三是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全面回顾“十一五”以来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面临的压力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和总结经验,为制定“十二五”规划提供基础依据。四是与行业区域专项规划相衔接。加强总体规划与各行业专项规划、各设区市专项规划的衔接。五是与重大项目建设相衔接。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库。五、规划的目标、指标设置的说明——水质控制指标:(1)鄱阳湖湖体水质有所改善,富营养化趋势得到一定控制,主要河流赣江、抚水、修水、饶河、信江入鄱阳湖水质达到Ⅲ类;鄱阳湖湖体水质保持Ⅲ类以上;鄱阳湖出湖水质达到Ⅲ类。(2)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Ⅱ-Ⅲ类;主要入湖河流(控制断面)及湖体水质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达到85%以上;省界、市界断面水质达到Ⅲ类;长江干流水质基本达到Ⅱ-Ⅲ类。指标说明:根据《2010年江西省环境状况公报》中数据,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良好,水源地达标率为100%,并结合《江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规划水质控制目标。6——生态安全指标:(1)森林覆盖率达到63%以上。(2)鄱阳湖天然湿地面积(平方公里)达到3100平方公里。指标说明:根据《2010年江西省环境状况公报》中数据,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良好,水源地达标率为100%,并结合《江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规划水质控制目标。——总量控制指标:鄱阳湖全流域总量控制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量较2010年有所下降,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与2010年相比下降5.8%(其中农业下降8%);氨氮排放总量与2010年相比下降9.8%(其中农业下降8%)。指标说明:根据《江西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和《江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规划水质控制目标。——污染控制目标:(1)城镇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污水处理厂负荷率85%以上。(2)城镇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指标说明:根据我省现有污水处理厂规模和数量确定,并结合《江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规划污染控制目标。六、规划的重点工程及资金概算治理项目总投资317.56亿元。按近、远期划分。近期投资100亿元,远期投资218亿元。按照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的原7则,本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涉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治理、城乡污染治理、养殖污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五河一湖”源头保护区农村综合整治和监管能力建设等八大类,共1050个重点工程项目。资金筹措来源包括国家、省、设区市及企业和社会投资。除争取国家支持外,这些工程需要各级政府调动各种资源,集中力量和资金,重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