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家庭农场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献综述1.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农业经济结构发生的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和农业发展方式得到改变,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的农业政策无疑更好的印证了发展现代农业真正潮流和形式的到来。家庭农场这一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规模经营成为了重要研究课题。针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家庭农场发展合理性、发展前提条件、发展现状等问题的研究,以及发展模式的深入、继续探讨符合国内不同省际之间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发展地方家庭农场的发展已经成为必要和迫切的课题。2.研究现状2.1对国外家庭农场的研究朱博文[1]认为土地私有是国外农场的根本特性。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场都是在私有制基础上逐步实行土地相对集中,生产要素完全有市场调节,最终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起来的。刘志雄[2]认为美国农场的组织形式主要分为家庭农场、合伙农场、公司农场三种形式。其中张妮妮[3]研究显示这三种组织形式以家庭农场为主,2007年农场数量为206.9万个,家庭农场比重为97.6%。贾佳佳[4]认为美国家庭农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农场土地私人所有;经营规模化和组织方式多样化;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农场主拥有的土地权利是稳定而有保障的。而早在1959年列宁[5]就提出过资本主义农业发展存在两条道路,一条是普鲁士改良道路,一条是美国的改良道路,而在地主经济不存在的情况下农民在后一种情况下占据优势,成为独一无二的代表,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农场主。克拉夫和马伯格[6]在《美国文化的经济基础》一书中提出家庭农场在美国社会中始终有其经济意义以及象征意义。个人家庭农场制度,是所有西方文化国家为了社会的和政治的原因二促成的一种制度。同时贾佳佳[4]提出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标准,按照经营者类别,可以划分为:自由农场、分成制农场和佃农制农场和经理制农场四种,随着1969年统计中对经理制农场的取消,前三种成为主要组织形式。2.2对国内家庭农场的研究2.2.1发展家庭农场模式的研究朱博文[1]在国外家庭农场模式一文中提出美国的大中型家庭农场,法国的中型家庭农场,日本的小型家庭农场三种模式。贾佳佳[4]提出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标准,按照经营者类别,可以划分为:自由农场、分成制农场和佃农制农场和经理制农场四种,随着1969年统计中对经理制农场的取消,前三种成为主要组织形式。顾晓峰[7]在2010的硕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以松江为代表的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这种模式以家庭为单位承包100亩以上的农田,从事水稻、二麦大宗作物生产经营者,在其承包农田内发展适度规模生猪生产,农场主即种植农作物又饲养生猪,形成种植业与养殖业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强洪[8]在2010的在农民文摘一文也提出了家庭农场的武汉模式。包括种植业家庭农场、水产业家庭农场、种养综合型家庭农场、循环农业家庭农场四种模式。2.2.2发展家庭农场的可行性研究段应碧[9]在2008年就提出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伴随农村地区家庭承包经营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我国部分地区就已经出现了家庭农场这一新型经营模式,建好中国农业的现代化道路必须发展的两个微观基础工作:高度集约的专业化农户和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这一问题。王光全[10]在中国家庭农场模式初探一文中提出了发展家庭农场的七点可行性理由:一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农业商品化的进程,推进同步小康步法。二是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农民积极性,释放农业潜力。三是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四是家庭农场比一般农户更注重农场品质量安全,等利于政府监管。五是可以解决当前农村的“空心化”问题。六是可以解决留守儿童的难题。七是解决农村城镇化难题。朱海涛[11]在2012年的硕士论文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运用农业产业化理论、土地产权理论、规模经营理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农业生产理论可以用来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农业生产中的产业化经营需求,进而分析家庭农场与其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产权理论可以用来分析集体土地制度下的农户所有权、使用权以及用益权,并且分析可以分析农场中的土地使用制度和流转制度。可以利用规模经营理论来分析发展家庭农场的模式选择。论证了发展家庭农场的可行性。AndreaZimmermannetal[12]认为环境和经济对农场的影响及单一农场对农业及农业环境政策的反映取决于农场的规模、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胡光明[13]认为家庭经营能够适应农业生产规律的要求,家庭成员之间是以血缘和婚姻关系联系到一起,正是这种特殊的关系,使它成为社会中最富有内聚力的社会细胞和经济细胞,在农业生产中,能够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凝聚力、创造力。2.2.3发展家庭农场的前提条件研究林琦[14]认为家庭农场的建立和发展应该满足四个条件:(1)农村土地使用权向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流动,并出现一定的集中现象。(2)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家庭农业形式进行鼓励与推广。(3)机械、农业种植技术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完善。(4)农名较为陈旧的思想观念向农业现代化思想的转变。许莹[15]认为通过合理的流动实现耕地的相对集中,政策上的保证尤为关键。通过流转讲土地集中于种田能手,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同时许莹[15]提出将分散零碎的土地集中起来开展规模经营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内在要求,在集中了一定数量的土地以后,种田能手或种植大户就能够开展规模经营,建立家庭农场,推广使用农用机械,开展标准化生产,从而提高农场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朱海涛[11]通过对家庭农场的土地规模经营、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的市场体系,较高的农民素质分析研究,论证了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性。RobertNapier[16]认为农业产业体系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家庭农场要想在新体系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寻找新的途径开发人的能力,这是保证家庭农场在变革中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2.2.4发展家庭农场的途径研究林琦[14]2013年提出以农民自身需求为主体,从观念开始转变,以“送货上门”理念为基础,改变科技服务方式,以科技促经济,体现家庭农场优越性的途径对科技服务体系进行创新。王光全[10]在中国家庭农场模式初探一文中提出抢抓政策机遇,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建立注册登记制度,搞好家庭农场的认定管理;拓宽融资渠道,突出服务组织化优势;夯实农业基础,构筑各行业收益机制;妥善处理扶强抑弱,环境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原有的合作社、基地组织或实体通过更改注册名称等方式建成的家庭农场不予认可的问题。岳正华.杨建利[17]提出了确定土地权属关系,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为发展家庭农场解决“土地”问题;构建新型家庭农场经营主体培育机制,为发展家庭农场解决“人才”问题;加强家庭农场金融扶持政策创新,为发展家庭农场解决“资金”问题;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避免“一刀切”的方法。胡光明[13]认为目前家庭农场承包土地中模块分散的状态必须改变,要采取措施,调整布局,加大对土地的政治和调整力度,为土地规模经营和提高机械化水平创造条件朱海涛[11]在2012年的硕士论文中提出了针对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建议,包含了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供资金支持,组建家庭农场协会,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促进农场经营结构多样化,提升农场主的综合素质,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七点途径。筱梅[18]认为发展家庭农场需要尽快建立注册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家庭农场逐步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需要制定扶持“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化联盟的优惠政策;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针对家庭农场建立土地流转抵押信贷机制,明晰农用地产权,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建立农民融资渠道,通过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引入事前准入审核,事中监管管理机制,规范土地流转,以保护双方权益。2.2.5家庭农场的特征研究高强,刘同山,孔祥智[19]认为家庭农场的特征主要是家庭经营、适度规模、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四个显著特征;蒋辉[20]认为家庭农场的特征主要是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关付新[21]认为家庭农场的特征主要是现代化技术、规模化经营、现代化农民、企业化管理四个显著特征;朱学新[22]认为家庭农场的特征主要是家庭性经营、市场为导向、利润最大化、适度、规模化四个显著特征;何多其[23]认为家庭农场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商品化、机械化、规模化、科学化、法人化五个显著特征。3.综合评述综上所述,大量的研究者对于家庭农场相关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针对家庭农场的发展的合理性、前提条件、发展途径、基本特征、研究方法许多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取得了大量的理论成果。对于家庭农场的历史变迁、模式、重要性、必要性和现代意义以及限制因素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说明。但在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效果评估、农场主培养、政府和农场主角色定位尚有不足。4、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家庭农场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着怎样的具体表现呢?他们的成因又是什么呢?我们又该怎样发展家庭农场呢?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家庭农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选取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家庭农场发展现状作为研究样本,主要对家庭农场典型大国(美国、法国、日本等)的家庭农场进行分析,并且与家庭农场薄弱国家(中国、印度等)进行对比,从而找出二者之间差异的原因,进而找出高效发展家庭农场的途径,最终得出对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启示。本文在内容上作了如下安排: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为家庭农场现象,主要介绍发展家庭农场现象、发展家庭农场的国别现象、发展家庭农场国内地区现象、美国的发展家庭农场现象现象;第三部分是发展家庭农场原因分析,包括纯经济原因,发展经济学原因,制度经济学原因、社会文化原因、政治制度原因;第四部分是发展家庭农场的经验;第五部分是结论启示和建议。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中外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比较与分析,完成了本文的文献综述。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采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根据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发展家庭农场状况,从中得出发展家庭农场的有效方法,进而为现存的发展家庭农场课题提出建议政策。参考文献[1]朱博文,美法日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长江大学学报,2005(5):87-91[1]朱博文.国外家庭农场模式.湖南农业,2013(6).:38。[2]刘志雄.美国农场变迁及其给我们的启示.调研世界,2005(4).30-32.[3]张妮妮,徐卫军美国农场问题分析.世界农业,2010(8).25-29.[4]贾佳佳,美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经济学分析.硕士学位论文,2009(9):2-4.[5]列宁,《社会主义民主党在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列宁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59.[6]克拉夫,马伯格.,仲子、叶苍译《美国文化的经济基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9[7]顾晓峰.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探索与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0(6):23[8]强洪.家庭农场的武汉模式.农民文摘,2013(5):26。[9]段应碧.深化农村改革需要认真探索的几个问题[J].红旗文稿,2008(9):17-18.[10]王光全.家庭农场模式初探.理论与当代,2013(4).:41-42[11]朱海涛.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2(6):11-13[12]AndreaZimmermannetal,ThomasHeckle,IgnacioPerez,2009.Modellingfarmstructuralchangeforintegratedex-anteassessment:reviewofmethodsanddeterminantsenvironmentalscience&policy.12:601-618[13]胡光明.对完善家庭农场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