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海报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森林卫士概念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指林木、林地及其所在空间内的一切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这些生命体赖以生存并对其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环境条件总称,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以及多种多样的功能。森林与所在空间的非生物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时,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地球上的基因库、碳贮库和能源库,对维系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分布世界森林的分布情况全球三分之二的森林集中分布在俄罗斯(20.5%)、巴西(12.1%)、加拿大(7.8%)、美国(7.7%)、中国(5.0%)、澳大利亚(4.1%)、刚果民主共和国(3.4%)、印度尼西亚(2.2%)、秘鲁(1.7%)和印度(1.7%)等10个国家,其中前5个国家森林面积占全球的50%以上。有105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但世界上也有62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不到10%,其中,莱索托、吉布提、埃及、利比亚、毛里塔尼亚、科威特、摩纳哥和瑙鲁不足0.5%。我国森林的分布情况(1)东北林区—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主要用材树种:针叶林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沙松、云杉、冷杉等;阔叶树有桦、杨、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椴、榆、槭等。(2)西南林区—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西藏,主要林区处在横断山脉。这里天然原始林和成、过熟林比重大,面积占90%以上,蓄积量比重超过95%。(3)秦岭、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山区—我国主要的经济和人工林区南方地区是我国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也是历来林业发达的地区,人工林占有很高的比重。森林资源的分布比较均匀,武夷山系和南岭山系较为集中。另外,南方地区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林和竹林基地。如湘、鄂、黔的漆、油桐;鄂、皖、赣、浙的乌桕;浙、赣、湘、黔、桂的油茶;湘、桂、闽、浙、赣的毛竹等。功能与作用(一)物质生产功能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最高生物生产力。森林能为广大的农村提供燃料。另外,木材、木块、木屑可以生产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等多种人造板;还可以从树木中提取甲醇、乙醇、糠醛、活性炭以及松香、拷胶等工业原料。(二)生态防护功能(1)涵养水源林木能增加土壤的粗孔隙率,截留天然降水,从而使森林具有调节流量的作用。(2)防风固沙荒漠化是当今世界上的一大灾难,防风固沙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植树造林。(3)保持水土由于枝叶和树干的截留以及落叶与森林土壤的持水能力和庞大根系的固土作用,能大大减少水土流失量。(4)调节气候森林对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性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它可以降低风速,调节温度,提高空气和土壤湿度,减少地表的蒸发量,防止干热风、冰雹、霜冻等灾害。(三)社会公益功能首先,森林能净化空气,防止环境污染,美化环境。林木具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另外,森林既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也是天然的吸尘器。其次,森林具有杀菌、降低噪音等卫生保健功能。1公顷松柏林一昼夜可分泌抗菌素30克,可杀死空气中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多种病原菌;40米宽的林带能降低噪音10~15分贝。第三,森林的绿色是人类生理的最适颜色之一,使人们感到舒适、愉快,再加上美丽的林野风光和情趣,为人们疗养、休闲、旅游提供了幽静、浪漫而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所。面临的问题(一)乱砍乱伐现象时有发生市场经济下的今天,人们对森林资源的砍伐呈现出无节制的状态,再加上法律法规建设的不甚完善以及人们森林保护意识的薄弱,导致一些特殊地区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乱垦乱伐。全世界每年减少森林面积2000万公顷,南美亚马逊河流域—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70%的林区已受到破坏。(二)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威胁火灾、病害、虫害并称为林业“三害”。森林病虫害及森林火灾一旦大规模发生,会使多年的绿化成果毁于一旦,其许多不良后果还无法用数字严格计算。比如,土壤侵蚀、燃烧物质造成的大气、水污染以及火灾产生的烟雾对全球大气系统的负作用。(三)生物多样性减少我国濒危和受威胁的高等植物物种数约4500种,濒危植物种比例为15%,高于世界平均濒危和受威胁植物的比例10%;我国公布的第一批珍稀濒危植物就有388种,灭绝或濒于灭绝的森林植物有:海南梧桐、天目铁木、圆籽荷、猪血木、缘毛红豆、海南海桑等;另外,约有400种野生动物处于濒危或威胁状态。保护措施(1)加大森林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的森保意识;(2)科学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制定森林开采的长远计划,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率;(3)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发展生态旅游,提供生态就业。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即聚落;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随之出现,并且日益扩大,从而形成了最初的城市。世界上第一批城市主要分布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流域,这些也是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四大文明古国)。早期城市的选址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防御的需要(保护劳动成果、抵御入侵);(2)交通方便(与乡村、其他城市的联系);(3)环境的容量与承载(用地、人口);(4)良好的生存环境(水、食物、能源等)。城市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1)早期城市: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和劳动力,形成了农业社会城市,如古埃及的孟菲斯、卡洪城、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城、巴比伦、古希腊的雅典等;(2)现代城市: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工厂规模不断扩大,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导致了工业城市和大城市的出现,如俄罗斯的莫斯科、意大利的罗马、德国的法兰克福等;(3)当代城市: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出现了一批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以及大都市连绵区(城市群),如世界上公认的六大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地摩、华盛顿等及其附近的卫星城)、北美五大湖城市群(包括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延伸至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包括东京、横滨、大阪、名古屋和神户以及各大城市间众多的卫星城)、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和曼彻斯特等)、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化与城市病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其中,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了50%,这是我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表明我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城市病,往往又叫做“大城市病”,是指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人口及其相关要素向大城市过度集聚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问题,这也是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通病”。城市病的主要表现有: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治安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将会加剧城市负担、制约城市化以及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特别是城市的出行时间较长,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城市会损失大量的财富,无形中浪费了能源和资源,不利于城市的畅通发展。“城市病”的防治对策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战略之一。面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病”,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听之任之,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未雨绸缪,努力防治,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做好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划,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和规范作用;(3)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尤其是要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4)创新城市管理的方式,减少简单机械的行政干预,更多地通过健全法规政策来规范城市管理,运用经济手段等市场机制引导老百姓选择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5)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带来的交通智能化,可以引导车流、减少拥堵;其带来的远程体验,可以减少市民位移的需求,降低整座城市的“流动性”,对节能减排也助益良多。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