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王亚芬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修订的计划2014年12月至2016年,修订课标。2016年至2017年初,完成高中教材修订。2017年秋季,实施修订后的课标,起始年级使用修订后的教材。一、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的由来一、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的由来过程与方法1.核心素养提出的时代背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正式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实施2001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旨在建立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核心素养提出的时代背景《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素质教育发展至今,已经硕果累累,得到了教育界内外的普遍认可,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不够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生存能力、心理素质等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变革的要求,不能很好满足国际竞争的需求等。因此,只有改变思路,才能突破教育改革的瓶颈,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应以素质教育的成果为基础,通过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命题,将教育改革推向一个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一、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的由来1.核心素养提出的时代背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什么?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宏观指导性质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重在转变教育目标指向,从单纯强调应试应考转向更加关注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核心素养也是对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尽管素质教育己深入人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长期存在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效。解决这一问题,要从完善评价标准入手。全面系统地凝练和描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的由来一、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的由来1.核心素养提出的时代背景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2.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深入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一、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的由来2.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聚焦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顺应时代的要求,使得我们培养的人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能有显著的提升。关注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制定核心素养体系的基本价值取向。重视生活品质和生存质量涉及文化意识、生活规划、管理与解决冲突等方面,影响着学生与社会、自然的相处方式等,这些指标体系涵盖学生的个人品质、文化素养、精神境界,决定着日常生活的品味和品质,真正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的由来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育人的重要目标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触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这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解题能力,也不是指能做某一件生活小事,而是个体在未来面对不确定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实问题解决能力与必备品格,它是通过系统的学习而习得的,是关键的、共同的素养,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一、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的由来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育人的重要目标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一、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的由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要求,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育人的重要目标高中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灵魂、主题、精髓、基础。24个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备品格: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关键能力: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在此基础上进入各学科: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教材、教学、评价、考试一、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的由来什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素养:人们通过后天的修习涵养,形成具备一定知识、能力和态度的过程与结果,是知识、能力与态度的综合化形态。核心素养:在一定时期,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一、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的由来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总框架(第一稿)全面发展的人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一、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的由来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健康生活学会学习实践创新道德修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全面发展的人文化修习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9个指标热爱劳动批判质疑问题解决珍爱生命健全人格适性发展乐学善学勤于反思数字学习自主发展实践创新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自主发展领域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一、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的由来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一、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的由来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一、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的由来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一、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的由来二、生物学核心素养构成生物课程的主线1.“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学科课程中的分解和落地从国家层面来看,构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论体系框架属于顶层设计,对教育实践起导航、指引的功能。从教育实践层面看,应该将核心素养落实和转化为具体的学科教学素养,明确支撑和实现培育核心素养的手段和方法。深刻理解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前提围绕生物学核心素养改进教学方法是保证提升教师素质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1.“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学科课程中的分解和落地二、生物学核心素养构成生物课程的主线从学科角度讲,要为素养而教,学科及其教学是为学生素养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科而教,把教学局限于狭隘的学科本位中,过分地注重本学科的知识与内容,任务和要求,这样将十分不利于培养视野开阔、才思敏捷并具有丰富文化素养和哲学气质的人才。核心素养具有整合性、跨学科性及可迁移性等特征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社会责任科学探究二、生物学核心素养构成生物课程的主线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观念与应用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思维二、生物学核心素养构成生物课程的主线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二、生物学核心素养构成生物课程的主线二、生物学核心素养构成生物课程的主线2.对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理解生命观念科学世界观在生命科学中的体现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基本思想方法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物质和能量的关系进化和适应的关系调节和平衡的关系二、生物学核心素养构成生物课程的主线2.对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理解生命观念科学世界观在生命科学中的体现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基本思想方法以生物学内容概念性知识的学习为基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会一代代传递下去,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生物体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二、生物学核心素养构成生物课程的主线2.对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理解理性思维从事科学工作的基本方式需要习得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学会理性思考并以此来面对现实要注重科学精神和客观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学会用事实、实证、逻辑、推理和论证进行思维的能力理性的、正当的、合适的价值选择和判断二、生物学核心素养构成生物课程的主线2.对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理解科学探究研究生命科学最基本的方法未来公民在创新型社会中从事生产和生活应具备的能力生物学课程中的重要学习成果二、生物学核心素养构成生物课程的主线2.对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理解社会责任参与个人和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的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乐于传播生物学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二、生物学核心素养构成生物课程的主线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入学习领会核心素养的体系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的观念和方法持之以恒相信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聚焦核心概念,注重启迪思维加强教与学的创新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