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与管理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赵翠萍0371-63579631pingcuizhao@163.com第三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引言: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农业经济活动的实质就是以最小的要素消耗获得最大的收益。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一般包括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技术。农业生产要素有其自身特点。经济活动中,各种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了现实生产力。同时,要素之间具有部分的可替代性。本篇安排了4章内容:第六章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七章农业部门的劳动力资源第八章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第九章农业部门的资金《农业经济学》第三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第三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第6章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6-1土地利用的合理途径§6-2土地的集约化经营§6-3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有土斯有人”;“万物土中生”“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马克思“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管理学角度:土地利用方式•法学角度:土地产权制度•经济学角度:投入产出最大化§6-1土地利用的合理途径一、土地的概念关于土地的界定,有不同的观点:(1)土地即土壤。即地球陆地表面疏松的、有肥力的、可以生长植物的表层部分。(2)土地即地球的纯陆地部分。不包括陆地的水面。(3)土地即陆地及其水面。即地球表面除海洋之外的陆地及其在河、湖泊、水库和池塘等陆地水面。(4)土地即地球表面,即地球的陆地部分和海洋部分都包括在内。(5)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认为:“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与的物质和力量。”(6)美国土地经济学家伊利(R.T.Ely)认为:“经济学家所使用的土地这个词,指的是自然的各种力量,或自然资源……经济学上的土地是侧重于大自然所赋予的东西。”(7)马克思曾说过:“只要水流等等有一个所有者,是土地的附属物,我们也把它作为土地来理解。小结:上述各种观点没有区分土地的用途。农业经济学上,土地是泛指农业用地,既包括陆地,也包括水域,还包括与之相关联的土壤理化性质、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资源,因此,农业经济学上所讲的土地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岩石、土壤理化性质等地表(地貌、植被、水文等)气候、降水、光照等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3.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不同地区之间水、热条件各不相同,因而,农地具有严格的区域性。不同地区之间农地资源有其独特价值,因此,农业用地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因地制宜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4.用途的不可逆转性。两层含义:一旦改变其用途,将很难恢复;地力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用途不能随意改变,必须用养结合§6-1土地利用的合理途径三、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总体上,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考虑:(1)保护现有的耕地资源;(2)努力扩大农业用地面积;(3)提高土地的利用率;(4)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5)合理设计土地使用制度,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6-1土地利用的合理途径三、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1)保护现有农业用地:耕地的数量保护方面“努力实现耕地资源总量的动态平衡和永续利用”。《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27日发布,1999年月1号开始实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2008.10)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解决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包括: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具有良好水利条件与良好的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以及正在实施改造的中低产田;蔬菜生产基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6-1土地利用的合理途径三、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1)保护现有农业用地:耕地的数量保护方面原则:确保不能减少。确实需要占用的,应该占多少,恳多少。占用基本农田必须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土地征用超过一定面积也需要报国务院审批:非基本农田耕地超过35公顷、其他农业用地超过70公顷。禁止滥用和弃用。比如不许建窑、建房、采石、开矿、挖沙、取土……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连续两年弃荒不种的,收回发包的农田等。(不能改变土地用途)实践中的其他做法:宅基地管理;殡葬制度改革等。“权利强于制度、存在局部利益”的前提下,很难保障。§6-1土地利用的合理途径三、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1)保护现有农业用地:耕地的质量保护方面总的目标是实现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农业生产者有责任保持和培肥地力;制止工业废弃物向农田排放;制止焚烧农作物秸秆,鼓励秸秆还田或“秸秆过腹还田”,增施农家肥,反对滥用化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防止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防止土地的沙漠化和盐碱化。关键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补贴制度、投入机制、治理机制(如,排污权交易)。§6-1土地利用的合理途径三、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2)保护现有土地基础上,努力增加农用土地面积增加农用土地面积的核心是,把能利用而未充分利用的土地开发作为农业用地,实质是农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开发潜力的土地主要包括:“四荒地”(荒山、荒水、荒坡、荒滩)。(山西吕梁的“四荒”拍卖)农村“四旁”地(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和庭院;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内陆水域;宜林荒地。(鹿邑的“林改”模式)同样需要制度和体制保障。§6-1土地利用的合理途径三、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3)提高土地利用率——主要考虑对现有土地的充分利用,尽可能做到“物尽其用”。改造中低产田(约60%)。发展设施农业(日光温室;立体化种植等)改革耕作制度,合理安排茬次,实行间作混套和立体栽培,提高复种指数。不纯粹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比如,相应的投入机制设计、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几个概念: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有关的技术措施的总称。农作物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涉及作物的结构与布局,复种与休闲等。有关的技术措施主要涉及土壤水分的管理、土壤的培肥技术、农田基本建设、除草、病虫害的防治等。通常所说的间种、套种、混作等都是耕作制度的内容。间作:在同一块土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播种期和生长期相近的作物隔柱、隔行、隔畦种植(共生为前提,强调作物的同时生长)。混作:强调立体上的概念(立体栽培模式)如果树下种麦,种花生两种作物混合播种,混合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的栽培方式,如高粱和大豆、玉米和大豆、大麦和豌豆、西藏的青稞和豌豆等。套种:同一块土地上,在前一种作物成熟之前,于其行间或株间播种下一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如:小麦和玉米、小麦和棉花,水稻套绿肥等。复种指数:计算公式为:全部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直接反映了土地的利用程度。§6-1土地利用的合理途径三、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4)对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5)合理设计土地使用制度,逐步实现农地的规模化经营。§6-1土地利用的合理途径四、我国及河南省土地资源概况(1)我国土地资源概况国土总面积为960万k㎡,折合144亿亩,其中,可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土地占国土总面积得2/3。(2)河南省土地资源概况土地面积为16.70万平方公里。按地形分类,平原9.3万平方公里,占55.7%;山区4.44万平方公里,占26.6%;丘陵2.96万平方公里,占17.7%。§6-2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一、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和类型1、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1)集约经营,是指加大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集中投入,以提高土地生产率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其核心是依靠单产的提高来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2)粗放经营,是指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进行粗耕粗作、广种薄收的农业经营方式。其核心是依靠土地面积的扩大来增加农作物总产量。§6-2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一、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和类型1、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3)一组类似的概念: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重点强调“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重点强调对“要素投入量”的依赖。资本、劳力、技术、土地等黑箱子投入产出进一步的推论:(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未必是低投入、低产出,两种经济增长方式都有可能是高投入、高产出。换言之,因此,两种经济增长方式都要避免低投入,即粗放经营。(2)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强调”量“,即投入量的增加,集约型增长方式强调“质”,换言之,在增加要素投入量的基础上提高要素生产率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全要素生产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又称为“索罗余值”,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RobertM.Solow)提出。是是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产率有四个来源: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专业化分工等制度创新;四是规模效应。在计算上它是除去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之后的“余值”,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6-2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一、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和类型2、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按照投入要素的差异,分为三种类型:(1)劳动集约型(精耕细作):表示对一定面积的土地的投资总额中,活劳动所占的比重比较大。(2)资本集约:表示对一定面积的土地的投资总额中,物化劳动所占的比重比较大。(3)技术集约型(实质是资本集约型)。单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设施农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相对高效的产业。荷兰温室番茄年产量达到50-70Kg/m2,黄瓜年产80-120Kg/m2,商品率高达90%以上,86%产品出口销往世界各地。荷兰,11000公顷温室作物的产值高达55亿欧元。日本、以色列、韩国、西班牙等国的单位面积产出率亦相当高,因而,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6-2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二、衡量集约化经营水平的指标1、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衡量指标最准确的指标是,单位土地面积上摊得的基本生产资料的价值(实物量和价值量)。平均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耕地面积、单位耕地拖拉机(收割机)使用量、单位耕地化肥使用量等。“肥料、农机具价值是说明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最准确的统计数字”。——列宁农业经济活动人口(万人)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耕地面积(ha/p)每公顷耕地上拖拉机使用量(台/ha)每公顷耕地上收割机使用量(台/ha)每公顷耕地上化肥施用量t/ha小麦单产kg/ha谷物单产kg/ha亚洲103410.40.514.63.8146.825663093中国51015.90.15.30.327.238084735日本307.61.5487.3266.4313.135296105韩国259.30.792.445.7511.750006554非洲18958.50.93.10.221.416321242埃及855.50.331.80.8392.663337081加拿大41.411015.62.958.22620—美国310.55727.13.7111.728125974欧洲3325.78.837.3482.232483076荷兰263.5171.16.2513.285547472英国54.711.579.87.5332.578717235澳大利亚44.5120.85.91.139.219312040新西兰17.48.948.92425.462446497§6-2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二、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的衡量指标2、土地集约经营效果的衡量指标最准确的指标是,单位土地面积上摊得的基本生产资料的价值(实物量和价值量)。平均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耕地面积、单位耕地拖拉机(收割机)使用量、单位耕地化肥使用量等。“肥料、农机具价值是说明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最准确的统计数字”。——列宁§6-2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三、集约经营的限度1、自然限度源于自然规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