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面对全球竞争的国家战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王报换、《经济全球化大视野与21世纪中国国家战略新理念》,《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1年12月2、李曦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战略》,《WTO与经济全球化理论月刊》2003年第6期3、王发兴,《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战略选择》,《学术论坛》2005年第5期4、韩源,《全球化战略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05年5月总26卷第5期5、王玉梁,《中国:走出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6月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整体发展趋势:中国国家战略新理念的第一支点。放眼全球化加速推进的21世纪,世界各国将进入社会整体良性发展激烈竞争的新时代。谁在社会整体良性发展上占据优势,谁便能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奠定更为牢固的基础和保障,谁便能为自身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创造更多的时空和机遇。同时,也应看到,在全球化的时代,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相互转换的概率也将空前增大。小国之所以小,主要是国小人少,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制度资源等要素,均可以进行优化配置。这样,即使是小国,只要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加上富有创新的体制与充满活力的社会运行机制,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开拓无穷的“隐形国土”,造就无数的“隐形国民”,形成实质上的强大综合国力。反之,大国、强国如果跟不上全球化发展的步伐,社会整体良性发展能力又差,就可能成为其他大国甚至小国的“隐形殖民地”,沦为“形大实小”的“空壳国家”。总之,只有社会整体良性发展,才能做大事、成大业,才能发展的快、发展的好。提高社会整体良性发展水平,正在成为世界越来越多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依据和目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制定并完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整体发展战略,提高综合国力,走社会良性发展之路,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而应该和必须恪守的国家发展战略新理念的第一支点。二、以经济安全为核心的综合安全战略:中国国家战略新理念的第二支点。在全球化加速扩张的今天,经济安全日益变成综合安全的核心,成为一个国家制定安全战略应当关注的首要目标。经济安全作为一个国家独立自主的基石,是其主权安全和政治安全的保证。因为就一个国家来讲,如果经济出现纰漏,将会波及政治及社会等领域的安全;反之,如果经济稳固,则会吸纳、抵消政治和社会危机的冲击波。可见,经济安全是一个兼具安全和发展那双重意义的大问题。就国际来讲,是经济安全、经济发展、经济利益最终决定各国的安全战略,从而影响各国在国家舞台上分化组合错综复杂的战略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安全才是最大的安全。因此,深刻认识经济安全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国家综合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应成为指定宏观战略的基本出发点,成为研究、思考战略理论的基本立足点。三、以国格为灵魂的国家形象战略:中国国家战略新理念的第三支点。同发展战略、安全战略相比较,形象战略牵涉广、层次多,是最不容易确定的。然而,它又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形象战略在中国整体战略中的含金量将愈来愈高。......反思既往,通古鉴今,中国在21世纪应该向世界展示的主要有五种“形象”:第一、“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民族形象。第二、改革开放、充满活力的社会形象。第三、全面进步,和谐发展的文明形象。第四、安定团结、稳定至上的政治形象。第五、维和反霸、负责可信的外交形象。这些就是中国国家形象的基本内涵。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逻辑使然,也是以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统为底蕴锤炼的民族品格的积淀,是中国人民几百年来探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的自然延伸,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80年治党的经验教训而形成的思想灵魂。——王报换、《经济全球化大视野与21世纪中国国家战略新理念》,《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1年12月制定国家战略的必要性经济全球化不仅是在理论上可以得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受益要少得多的结论,而且现实也支持这一论点。下面具体讨论一下,经济全球化给以美、欧、日为代表的经济发展中心和普遍的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同影响。统计资料表明,在目前全球拥有45000国家跨国公司中,其中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就占到了全球FDI的80%,其贸易额超过全球贸易额的一半。而在这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就有441家的总部设在美欧日三极经济集团中。具体情况见下表。世界财富500强的变化国家/年份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美国167164157161159151153162175185欧盟128129134126126149148155155156日本111111119128135149141126112100瑞士101110991416141211韩国111113121281213129加拿大1312987566812巴西3311124577澳大利亚109991034577中国0000032346其他47504846411614111010总计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资料来源: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生活读者新知三联出版社167页上表可以得出,从1990年到1998年的8年间,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在世界500强中的跨国公司数已由404增加到441家,净增了37家。这些跨国公司也为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2000年,美欧日三极的商品贸易总额达到了66557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51.1%;在1999年的服务贸易镇南关,三极的贸易额已达1857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68.99%。这说明,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经济全球化不仅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的影响,即便在发达国家之中,由于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其在全球化之中的收益也是大不相同的。在近10年的全球化进程中,美国、欧洲获得了较大的利益,而同为世界经济重心的日本,却徘徊不前,甚至还有颓废的迹象,具体情况见下表:三国对外投资年平均回报率(1996-1997)国家对外投资年平均回报率覆盖的公司书目美国6.2497欧洲5.4953日本1.25资料来源: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生活读者新知三联出版社4页美、欧、日出口变化情况(1987-1996)国家地区1987199610亿美元占总数(%)10亿美元占总数(%)美国252.910.5679.512.7欧盟1049.143.71926.636.0日本231.39.6456.98.5资料来源: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生活读者新知三联出版社4页对上表进行分析至少可以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都应制定相应的国家战略,否则就会在激烈竞争中落伍。而且,在制订国家战略时,还必须根据各自国家的不同状况与特征,制定出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指导国家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否则,只能在汹涌的全球化浪潮中被吞噬掉。国家战略的核心是产业竞争力完善基础设施,增强产业竞争力。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扩大本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可以扩大国家的财富的积累,特别是工业化初期的国家,更要注意基础设施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进入工业化阶段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原有的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逐渐丧失,导致原来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必须在更高一层次上寻求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依靠开放的投资政策,增强产业竞争力。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希望本国厂商在国际竞争力中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为了取得产业竞争优势,国家必须采取明确的投资政策。这种投资政策的投资主体不一定是政府,而是泛指对一切投资主体所采取的政策。依托产业政策,增强产业竞争力。产业是介于国民经济与企业之间的一个经济层次,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事物,产业与产业之间存在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国想将其所拥有的现代产业融入世界经济链中是不容易的,这需要政府的大力介入,才容易建立起国际化背景的,跨国界的良好的产业间相关关系。换句话说,只有政府制定出良好的产业政策,才能塑造出一国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确立合理的贸易政策,增强产业竞争力。在一国的贸易活动中,政府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政府可以使本国的贸易政策体现为进口替代、出口导向或战略贸易,从而起到引领贸易方向的作用。这些贸易政策的实施都包含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并增强本国产业、特别是现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李曦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战略》,《WTO与经济全球化理论月刊》2003年第6期一、审时度势,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国家发展战略的研究尽管从表面上看起来,全球化是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科技的全球化和信息的全球化;但是归根结底,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是以跨国公司为主题的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换句话说,竞争性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仍是全球化趋势中的一个本质的、显著的特点。把握全球经济的运行规律及发展趋势,运用科学发展观来引导国家发展战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以提高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处理各种国际关系与事物的能力,应该说,这是我们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首选战略。二、与时俱进,加速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经济的全球化就是产业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的演变和升级。一国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转型往往受到全球主导产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要紧紧把握产业全球化的脉搏,及时做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的工作。一方面,我们要大胆借鉴国外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所用,像日本在战后注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调整和提升国内产业,“亚洲四小龙”在20世纪60-70年代主动承接美日等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体制转型,印度在20世纪90年代末对部分商品实行“零关税”来调整进出口产业等成功经验,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另一方面,我们要立足国情,与时俱进,及时做好重点产业的结构调整工作。(1)发挥比较优势,调整进出口产业。综合我国的国情资料,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我国在劳动力、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中的煤、钾盐、有色金属等)等生产要素中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在发展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时,一是要走“以劳动力换资源”的道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产业;二是要走“以资源换资源的道路”,出口一部分具有资源优势的产品,封存一部分战略性资源,进口一部分资源短缺的产品;三是要走“用市场换资金及技术”的道路,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有效地引进和吸纳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2)坚持以人为本,调整国内产业。要从我国国情(即改革开放初期)“以物为中心”(以解决物质紧缺矛盾为生产目的)的发展模式中走出来,数理“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生产目的)的战略思想。一要树立“就业优先”的观念,在我国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继续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二要鼓励非正规就业和非正规部门就业,实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劳动力充分就业的目标;三要大力发展国际劳务合作事业,进一步拓展我国在海外的劳务市场空间。(3)以高科技为核心,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过去,无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传统工业化模式,还是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都没有走出“高能耗、低效益、高污染”的怪圈。今后我国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选择的是一种“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即:一方面要坚持以高科技为核心,用信息化改造和劳动工业化,不断提高工业化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一方面要大量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发展清洁生产,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推进科技与管理创新,不断增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对全球化挑战方面,江泽民特别强调创新的作用。他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技术发明者不一定是创新者,只有那种敢于冒风险把新发明引入经济中的企业家才是创新者。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挑战,消除体制与机制方面的障碍与“瓶颈”,就必然要推进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1)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要把引进借鉴国外发展科技与经济成功的经验,与依据国情走自我创新的道路结合起来。一是要选择和培养科技创新的主体。目前国外(美国、德国、丹麦、芬兰等)比较成熟的做法是建立国家(或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