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技能教学有效性的把握——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陈启浩把握重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突破难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手段;抓住关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有效教学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受学生欢迎,且效果明显。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新课程实施至今,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把握和处理好目标有效,设计有效,落实有效三个环节1、目标有效。首先要熟悉和理解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是要吃透教材,理清知识结构,明晰教材的知识脉络及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情,提炼出有效的教学目标。2、设计有效。设计有效是指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进行教学环节及程序的设计。简要说,就是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学,教学情境激发和支持学生的学,教学方法要利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要紧紧围绕目标的达成展开。3、落实有效。落实有效是指通过运用严密的组织措施、有效的教法手段和学法指导使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目标有效要吃透教材,定准目标;设计有效要以学定教,点线结合;落实有效要提升技能,高效达标。如果目标是有效的,设计也是有效的,落实有效就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体育课程的性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小学、初中、高中的体育教学到底让学生学什么?如何学?会什么?小学阶段是学生运动习惯和体育观念形成的基础阶段。要注重学生早期体育锻炼的心理感受,注意挖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内在乐趣,着力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初中阶段是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促成学生养成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要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锻炼的自觉性,使学生明确锻炼的目的,懂得如何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高中阶段是巩固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时期,要探索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与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使学生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体育、热爱体育,把体育锻炼作为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能科学地锻炼身体;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结构的变化由传统的“老三篇”(跑步两三圈,做操四五节,晴天一只球,雨天一副棋)向热身+辅助(诱导),学练结合重实效(技能+体能),回味+满足+主动(课后自练)发展。一节好课的评价指标从教学过程看,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教学效率高。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受益面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高;练习密度和运动量适宜,学生负担合理,锻炼效果好;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对教材的组织与处理是否精心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确切教学重点难点是否把握场地器材的设计是否有效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是否透彻示范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恰到好处课堂教学设计是否优化组织教法的运用是否恰当课堂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课堂教学评价是否具有激励性学法指导是否有效学生的兴趣是否被激发教学媒体的运用是否恰当练习密度和运动量的安排是否合理教态是否富有感染力,教学语言是否富有启发性观摩一堂体育课,重点看什么?分析研究什么?1、课时计划是否切实可行2、导入是否精彩;4、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定的要求;3、组织教法的运用是否恰当;5、课堂结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6、练习密度和运动量的安排是否合理;7、知识与技能是否达成。1、课时计划是否切实可行课时计划是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是授课的依据。看授课教师的课时计划,应首先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其次是看教材搭配是否合理,是否考虑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准备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的主教材的技术特性,为学生适应基本部分主教材的学习在技术上和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辅助性教材与主教材的联系是否密切。再次是看教学小组的划分,课堂练习的组织教法与措施是否符合学生、场地、器材的客观实际等。2、导入是否精彩精彩的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精彩的导入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点燃教师的教学激情和教学智慧。新课程背景下对导入的要求:1、紧贴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2、为基本部分顺利教学服务;3、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3、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定的要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定的要求,是评价一堂体育课质量高低的最主要的依据。其中基本部分是否达到预定的要求,决定着整个教学质量的高低。首先,基本部分占的课时比重最大。其次,基本部分的练习,对学生身体锻炼的作用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基本部分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它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败。所以评价一堂课应以基本部分为重点,适当联系其他部分的教学效果。4、组织教法的运用是否恰当组织教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所以,观摩者要看教学小组的划分和运用是否符合教材特点、场地器材条件、班级人数多少等实际情况。如跑、投掷等教材,尽管班级人数多,但一般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练习,不需要分组进行不同教材的练习,组划分多了轮换和讲解示范的次数相对的增多,会浪费教学时间,影响练习密度和锻炼效果。5、课堂结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①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②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有没有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的现象。③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练习的时间太少的现象。④计算不同层次学生的活动时间。优、中、一般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一般学生所占时间太少的现象。⑤计算非教学时间。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脱离教学内容和浪费教学时间的现象。6、练习密度和运动量的安排是否合理练习密度和运动量是评价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练习密度较差,达不到应有运动量的要求,就不能说教学效果好。因此,练习密度和运动量的安排是否合理,是评价一堂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高低依据。7、知识与技能是否达成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练习的方法要领,不仅对课内的练习起到直接的作用,而且对课外学生自己进行体育锻炼有着指导意义。衡量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效果,通常是将第一次练习与最后一次练习进行比较,通过学生所完成练习、掌握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进行前后对比来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对运动技术的理解运动技术是一种历史的智慧;运动技术是一种审美的文化;运动技术是活动兴趣的内源;运动技术是运动习惯的基础;运动技术是体育教师的标杆;运动技术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更是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媒介;要教学生技术,首先得自己有技术。一堂课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是教学的目的,问题要解决到什么程度是教学的要求,重点、难点和关键是课堂教学的精髓。如何处理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反映着教师水平的高低。新课程实施至今,一些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常为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而发愁;在一些观摩课、公开课上,也有不少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存在偏差,教案中的重点、难点五花八门,含糊其辞。有的直接把学习内容当成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混淆了教学重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有的则把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当成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效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灵活应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是确保体育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关键。确定教学重、难点首先要吃透新课标把握教材、理解教材,并了解学生。明确教材的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情况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首先,应确定学期和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其次,要吃透课程标准;第三,要深入钻研教材;第四,要了解学生的学情;第五,要分析运动技术动作的结构;第六,要善于总结。(一)确定教学重点——看教材教材“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学习后继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在体育教学中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学生对此环节或核心部分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技术动作的完成。1、教材分析与处理如何掌握教材分析与处理的方法教材只是提供了一个教学参考,是我们上课的依据,但是作为老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知识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要引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步骤:了解学生、熟悉教材、理解教材、选择教法。教材分析与处理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教材分析与处理的过程,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析本课教材的前后联系与所处的地位和价值;分析本课教材的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教材的特点;分析本课教材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情感教育方面的作用;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分析教材的重点,掌握处理重点的方法;结合学情,分析教材的难点,掌握处理难点的方法;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3、教材处理的方法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原则,结合学生实际,优化处理教材;确定本课的具体教学安排;对本课进行构思与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要以重点知识为中心来展开。要突出重点知识的应用;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知识,确定教学重点;从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找出本课教材的教学难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教材处理和选择教学策略;制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手段。4、教材分析与处理案例与讨论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材分析与处理: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项目,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竞技性,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它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勇于拼搏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多的一项基本技术,是组织进攻的纽带和战术配合的桥梁。传球时要求快速、准确、及时,便于接球进攻;接球时要求占好位置,保护好球,以利于运球、突破和投篮。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将为学生今后篮球项目的学习打下基础。技巧: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教材分析与处理: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对发展学生的灵敏、柔韧、协调和定向能力,增强关节、韧带和提高平衡器官的能力有显著的作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它与后滚翻有相似之处,最大的区别是经单肩向后翻滚。动作要点是:直腿坐开始,上体前屈,快速后倒,收腹举腿翻臀,头向一侧屈,一侧臂侧伸,两手推垫,经单肩向后滚翻,上体抬起成单膝跪撑平衡,后举腿高于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单个动作的基础上,为下一步学习技巧组合动作打下基础。耐久跑:弯道跑教材分析与处理:弯道跑是田径运动200米以上项目的基础,是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基本活动能力。弯道跑对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具有积极作用。弯道跑的动作要点是从直线进入弯道跑时,身体重心向内倾斜,左脚前脚掌外侧,右脚前脚掌内侧着地,左腿膝关节稍外展,右腿膝关节稍内扣,摆臂时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