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中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班级,是为一定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似的学生组合而成的人数固定的群体。班主任是这个群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是健全班会、团队、学习小组等组织,使之协助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监督,这些由班主任建立的组织是班级中的正式群体。但在一些班主任平常的管理工作中,常有忽视班级非正式群体,导致工作效果不理想的现象,本人就此问题谈谈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一点认识。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指一些学生在彼此有好感、兴趣和爱好相似或基于某种共同的目标利益,自由组织,自发形成的群体——引自《教师技术行为》(傅道春著)。一.中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现实性。本人近几年对初一至高三的学生作的调查显示,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的中学生中普遍存在非正式群体现象,虽然在数量、种类上有所不同,但在其主要类别上有着极其的相似性:(一)非正式群体的数量:60%左右的被调查的学生反映有5-10个(自己班级),20%左右的学生回答甚至有十几个。(二)每个群体人数3到5个不等。(三)非正式群体的种类大约有四种主要类型:1.积极型:如由一些学习自觉的同学自发组织的学习群体;关心公益事业的献爱心小组等。2.中间型:有爱好运动的学生组织的运动群体,如篮球、足球队(非班级正式队);爱好唱听歌曲的音乐群体;爱好某位歌星、影星的追星群体等。3.消极型:如爱好上网游戏的游戏群体;看无聊小说的群体等。4.破坏型:如模仿黑社会、社会流氓的仿黑群体。二.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及其主要特征我国心理学家崇德林教授指出中学生的心理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四个特点(《中学生心理学》)。中学阶段是最富于集体情感的年龄阶段。小学生已经开始产生集体情感,到了中学阶段随着认知范围的扩大,社会生活的复杂,中学生渴望生活于集体生活中,感受集体的要求、权利和义务。但是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有一些中学生不再满足仅仅参加集体活动,更希望自己的能力被集体所有成员承认,使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重要起来,能具有一定的威信。当他(他们)未能在班级正式团体实现自己的目标或要求时,就可能在他们之中产生自发的群体。另外,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也会组成自发的群体。与班级正式群体相比,非正式群体一般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一,组成的自发性,在特定的环境中,基于某种精神或物质上的需要自愿结合;其二,组成成员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他们具有相近的心理特征和共同的心理要求,情投意合,言无不信;其三,成员之间的相容性,彼此重感情,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四是一致性,具有很强的小群体意识,在观点与行为选择上一拍即合;五是权威性,其核心人物有权威,对其他成员的心理吸引和心理影响力大于正式组织的影响;六是排他性,对于组织外的成员有排斥心理,一般不允许组织外的成员影响组织的活动(《教师技术行为》傅道春著)。三.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扬长限短的加以管理在非正式群体的四种主要类型中,积极的群体对班级影响是有积极作用的,而后三种类型的存在就有可能会对班风,学风造成不利的影响,破坏班级的凝聚力。如果不加以正确管理,就会助长非正式群体成员的自负心理,长期发展,就会形成一些小核心、小领袖,左右班级的纪律,迫使一些同学也加入这些群体,扩大非正式群体的势力范围,与正式群体分庭抗争,阻碍班集体的正常活动和组织目标的预期实现。一些学校的差、乱班的形成,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班级内消极型、破坏型群体的活动严重造成的。针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客观存在性及其影响,班主任如果盲目作敌以命令的方式加以拆散,限制其形成或发展,就有可能与学生形成对立情绪,加深他们对班主任及班级的不满,促使其活动更为隐秘,破坏性更大,促成班级外紧内松,毫无凝聚力。因此对于非正式群体应根据其不同影响,扬长限短,分而制之加以管理。1.对于积极型群体和其他群体的积极方面要加以利用。班主任要经常与他们交流、指导、管理,通过他们可以加深班主任对班级情况的了解,班级某些情况的掌握,尽量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同时,利用他们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目标,鼓励他们展开公平的竞争,利用竞争去影响其他同学,让更多的同学去参加到这种有益的活动中来。同时,还可利用积极型群体的心理协调、动作一致、核心人物威信高、影响力大的特点去解决一些工作中的难点,开展一些创造性的工作。但是,班主任也应注意不应公开宣扬积极型群体的作用,做到不提倡也不反对,避免本末倒置,挫伤正式群体的工作积极性。2.对于非正式群体的不利方面,班主任应根据群体产生的背景,对核心人物的性格特征,群体活动的内容,影响加以限制,可以用重点人物重点教育,普通成员集体教育双管齐下的方针加以分解、转化。班主任可以根据掌握该群体的情况对群体中的核心人物进行单独教育,分清利弊,晓之以理,使之明白长此以往从事非正式群体的活动,对个人,班级,父母,社会会带来不利的后果。让其定期作思想汇报,严格限制其参与群体的活动,减弱其影响。同时,对非正式群体中的一般成员,应利用班会等集体活动进行集体教育,让他们迷途知返,晓清利弊,主动脱离群体,从而使非正式群体自动拆散,达到“和平演变”的效果。当然,对于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方法很多,但丛根本上来说,班主任应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时了解学生精神和物质的各项需要,定期做一些班级情况调查反馈。利用班级正式群体的力量尽可能解决好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消除一些消极群体的产生,促进整个班级形成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群体。总之,班主任如果能够充分认识到非正式团体对班级的不利和有利的影响,针对其不同的形成原因和表现特征,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就会取的较好的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