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课例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鸡兔同笼》教学案例研究第一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12—115页内容。【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主要是借助“鸡兔同笼”这个题材,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分别安排在五年级或六年级,在初中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也专门安排了此项内容进一步学习。【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多种手段认识“鸡兔同笼”问题,探究并掌握用一种或多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尝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引入课题(一)学习准备.生活常识1只鸡有()个头,()条腿。1只兔有()个头,()条腿。2只鸡2只兔共有()个头,()条腿。7只鸡3只兔共有()个头,()条腿。(二)引入课题数学在中国历史久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数学的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先辈写了很多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比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这些著作对全世界数学的发展都有非常大的贡献。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中都记载了这样一道数学趣题。【设计意图】从生活常识入手,让学生感知鸡兔同笼问题的隐藏条件,一只鸡一个头两条腿,一只兔子一个头四条腿,资料的介绍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有几何?(一)探索方法1.学生小组交流,尝试解决问题。2.具体要求(1)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2)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3)你最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二)反馈交流,阐述方法选择学生的一些典型解法,全班交流。(三)分析比较,灵活选择比较一下这些不同的解法,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能说说你的理由吗?【设计意图】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让学生通过同伴的讲解、阐述,学习掌握各种不同的方法。引导他们发现先自己方法的优劣,逐步掌握根据实际问题的不同,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把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策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三、建构模型1、初步提炼:从“鸡兔同笼”到日本人说的“龟鹤问题”,再到“人和狗”的民谣,逐步提炼出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特征。这些“龟鹤问题”、“人狗问题”虽然外表不是“鸡兔同笼的问题”,但是他具备了“鸡兔同笼的问题”的基本原理。2、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以前我们就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今天又进一步研究了这类问题,可生活中谁会将鸡和兔放在一个笼子里?即使放在一个笼子里又有谁会去数他们的脚呢?直接数头不就行了?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3、游戏建模:利用一元、五元的纸币,数形结合拓展鸡兔同笼问题的内涵,从四只脚的兔子到“五只脚的兔子”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进一步逼近问题本质。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1元、5元纸币共15张,一共27元钱,1元、5元的纸币个多少张?【设计意图】数形结合拓展鸡兔同笼问题的内涵,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进一步逼近问题本质。解决一个问题的价值不在于这个问题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思想方法。四、拓展应用1、12张乒乓球台上同时有34人正进行乒乓球比赛,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比赛的球台各有几张?2、师生共64人去划船,共租了20条船,恰好坐满,每条大船坐5人,每条小船坐3人,问大船和小船各租了几条?【设计意图】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广泛的迁移,内化所学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五、反思小结1、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2、数学学习就应该是这样的——在不断的思考中逐渐深入……【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和一个数学的头脑,就会在生活中找到书上知识的生活原型。第二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12—115页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解题方法的巧妙性。.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对“假设法”的理解和应用,用合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数蛤蟆》的童谣吗?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好吗?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关于小动物的童谣。其实,生活中不但有关于小动物的童谣、故事,还有许多关于小动物的数学趣题呢,大家请看大屏幕,瞧,它们是谁?鸡和兔都被关在同一个笼子,我们把它叫做鸡兔同笼,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教师点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学会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究灵活运用。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出示例题:大家请看,这是我国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一道很有名的鸡兔同笼的应用题,大家还记得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吗?引导学生回忆(读→找→列→算→答)(1)请大家齐读一遍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请大家默读一遍题目,找出隐藏的已知条件。(3)请大家自由读题,探求解题方法。(4)请大家独立思考尝试解答,相信你,一定行!开始吧!2.合作探究,一题多解:接下来请把你想到的解题方法在学习小组内说一说。比一比,哪组的解法多。没有想好的同学也不用着急,听听你的伙伴是怎样解答的。学生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倾听,捕捉收集不同解法,对有困难的小组加以指导。3、汇报交流,异中求佳,优化解题方法。(接下来,让我们把个小组的合作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好不好?注意认真地倾听,积极地思考,主动地交流,你一定收获不少。)各小组展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解题方法出示相应的课件,鼓励其他学生大胆质疑,让小老师讲解,不够完整的地方老师做相应的补充说明。学生解题可能会出现猜测、假设、列方程、列表格等方法,其重难点是假设法的理解,还有列方程中设小数为x是会出现不够减的情况,老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尽量设大数为未知数,降低解方程的难度。让学生在听说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A:课件出示表格兔的只数876??鸡的只数012??脚的只数323028??依次填写找出符合题意的的答案。这种方法可以叫做列表法。B:猜想法我们先猜鸡和兔各一半,都是4只,应有24只脚,少了两只脚,马上把一只鸡换成一只兔子,就是26只脚。C:假设法:假设全是鸡假设全是兔8×2=16(只)8×4=32(只)26–16=10(只)32–26=6(只)4–2=2(只)4–2=2(只)兔:10÷2=5(只)鸡:6÷2=3(只)鸡:8–5=3(只)兔:8–3=5(只)D:列方程:解:设兔有x只,鸡有(8-x)只。4x+2(8-x)=264x+16-2x=2616+2x=262x=26-16x=5鸡:8-5=3(只)解:设鸡有x只,兔有(8-x)只。2x+4(8-x)=262x+32-4x=262x+32-2x-2x=262x=32-26x=3兔:8-3=5(只)4.比较交流,融会贯通从会做,到会用不同的方法来做,我们会的水平又提高了,但是,学数学讲究的是研究深入。现在我们比较这几种不同的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让学生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5、教师补充,同学们,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解答鸡兔同笼的问题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114页的补充资料,理解算法,有疑问就大胆的提出来。教师加以讲解古人的抬腿平分法: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抬腿平分法(鸡兔抬一只腿兔抬两只腿)26÷2=13(只)13-8=5(只)…兔8-5=3(只)…鸡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两次抬腿法(鸡兔先抬一只腿再抬一只腿)兔:(26-8-8)÷2=5(只)鸡:8-5=3(只)答:鸡有3只,兔有5只老师加以引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点和局限性,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三、深化练习,触类旁通,解决日本的龟鹤问题同学们,鸡兔同笼问题漂洋过海,传到日本等国,就成了龟鹤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15页做一做第1题)日本的龟鹤问题与我们中国的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系?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快速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再用数码展台展示,集体订正。四、游戏拓展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了鸡兔同笼问题,大家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用不同方法解答了同一个问题,表现得非常出色。为了表示奖励,接下来我们先来玩一个猜币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信封,装着2元和5元的纸币,一共10张。请大家猜一猜,钱的总数可能是几元钱的总数最多是几元?钱的总数最少是几元?如果设钱数为x,你认为x可能是多少,并说明理由。(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小于等于x大于等于20)有没有不同看法?为什么呢?(既然你说装的是2元和5元的纸币,就至少要有一个2元的纸币,一个5元的纸币,应该大于20元,小于50元)。板书:23大于等于x小于等于48)让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告诉大家,信封里共用38元纸币,请大家PK一下,2元的和五元的个几张?学生做题比赛,教师再拆开信封,看谁的答案正确。指名学生说说你的方法。让学生再次感受解题的多样性。五、总结赠言同学们,数学来自生活,生活中鸡兔同笼的问题有许多变式,如植树问题、划船问题、投篮得分问题、做题得分的问题等等,我们重在掌握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让我们在不变的追问和反思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新的智慧。《鸡兔同笼》教学反思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原先是小学奥数学习的内容之一。现作为数学教材数学广角的内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有比较大的难度。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课始,我用带有拟人化的故事情境引入,既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了学生参与思考,参与研究的热情,又为假设法的研究做了深入细致的铺垫。看似讲故事,实则为新授课作了伏笔。既提升了古代趣题的趣味性.又分散了教学的难点。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充分促使孩子主动学习是有效教学的保证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课初的随意猜想到表格中的有序猜想,从一般验证到表格中数据变化规律的发现,从列表法很快自然联想到假设法、代数法,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特殊到一般、从借鉴到创新、从肤浅到深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有选择地让学生交流几种典型的解法,是对独立尝试解题过程的适度敛收,是对教学进程中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的甄别与有效利用。学生在自主探索后进行交流汇报,一方面拓宽了思路,加深了理解,另一方面也促使个性化的解题策略得到完善与修正。通过对几种典型解法的梳理、分析、比较,使学生在掌握不同解法的同时,能懂得这些解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逐步在方法多元的基础上找到自我优化的生发点。《孙子算经》中给出的独特解法以及波利亚对这一解法“奇思妙想”的解释,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又让学生浸染在中外数学文化交融的氛围里,使数学课堂也沐浴着人文的气息,数学思维不仅有理性的深邃,也有感性的快乐。三、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通过“鸡兔”、“龟鹤”、等不同变式的呈现,使学生初步感知鸡兔同笼问题只是一个“模型”,虽然问题的情境在变化,但问题的本质----数量之间的关系是不变的。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鸡兔同笼问题的“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