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内部控制概述(一)内部控制的定义社会是由每一个人作为组成个体共同组成的,是以,人的生存离不开这个社会,社会中各单位的运转也离不开人。但是,一个社会能够正常的运转,并且向着更高层次进行发展,就需要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适度的调节和控制。只有在控制之内的事物,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才不会偏离轨道,上至国家的机器,下至企业单位,其运转都离不开适度的调节和控制。我们所讲的控制,其实就是通过一定手段来对事物进行管理、调节,掌控其走向的意思。所以,我们所讲的内部控制,实质上是将这个控制的这个概念,放在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单位范围内。企业针对自身治理、运营存在的问题,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执行这些制度,强化企业对运营管理的控制力度,保证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二)内部控制的要素1.内部环境可以说,企业要实行内部控制,有很多要素需要关注,内部环境就是其中之一。对于企业部门来说,熟悉、掌握企业内部的环境,将会很大程度上促进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及实施。2.风险评估对企业开展风险评估,是许多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常用手段。它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才可以掌握企业所可能面临的风险,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尽早的发现风险低额存在并进行预警,通过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给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借鉴参考。3.控制活动通过风险评估,得到风险评估报告,这时候就需要企业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控制活动来降低风险,控制企业的情况。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在企业内部控制当中扮演一个沟通彼此信息的作用,通过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然后在企业内部之间进行传递,从而实现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信息的沟通。5.内部监督在控制过程中,内部监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因为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的过程当中难免出现问题,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严格的贯彻执行,开展内部监督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三)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原则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目的是想通过使用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使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制度更规范,使企业的人员,业绩等各个方面都走在健康的、发展的道路,使企业获得最高的的经济收益。内部控制在企业中有没有产生好的效果,关键要看在内部控制中有没有按照以下几个原则有序的进行:1.全面性原则所谓全面性原则,就是企业一旦要对内部进行控制,那么进行调节控制的范围就应当是全局性的,包含了企业内部的一切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这既包括财务、营销,又包括人力资源、会计等,企业都需要对其工作内容、工作成效予以考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贯穿于整个企业的运营当中,有效的监督、管理企业的各个事项。2.重要性原则全面性是内部控制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在进行控制时,企业要分清控制的主次及轻重程度。对一些高风险的事项以及重点业务要遵循重要性原则,给予重点控制。3.制衡性原则制衡性原则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原则,所谓制衡性就是企业要控制每一项事务在进行的过程中,必须经过几个控制环节才能够顺利的完成,而这几个控制环节互相之间是存在着制约关系的。4.适应性原则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情况,所以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一定不可以照本宣科,实行一刀切,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使内部控制制度适应企业的环境。5.成本效益原则企业执行内部控制,一定会付出一定的成本代价,从利益角度上来讲,所收获的效益一定要大于所付出的的成本才有执行的价值,因此,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时,要事先预计相应的成本状况。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在我国,因为企业发展较晚,内部控制才刚出现,许多企业都没有进行研究,所以我国缺乏一定的内部控制理论基础。随着经济不断进步,我国企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国内企业业务和理论逐渐赶超国际平均水平,内部控制体系逐渐形成。上世纪末,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经济体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内在近些年逐步发布并更新了一套初步的内部控制管理规章制度,企业内部控制渐渐完善提高,内部控制框架也初具规模。上世纪末,我国的相关法律部门出台了相应的《会计工作规范》。具体内容包括企业内部应该建立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对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合理安排,会计人员的分配,岗位的轮换交接制度,人才的储备发展,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的技能做了系统的规定。规范要求每个单位要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要把其落实到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中。1997年,我国的财政部门出台了有关内部控制的实施办法和政策。较为全面的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和局限性等内容,是当时最早的对内部控制进行定义和规范的文献。当中准则的指出,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前提,会计系统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程序是内部控制的具体手段。这三个要素一起形成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它是企业保证经济活动安全有效必须实施的一项措施,是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的保护,是保护企业资产完整,使一个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将内部控制上升到法律层次的文献,于1999年10月在北京发布并实施。它的出现使我国内部控制的管理更加规范可行。它针对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等做了明确要求。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内部控制的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2002年下半年,我国的人民银行出台了有关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政策及指导。旨在加强对全社会金融风险的防范,使国内各大银行在一个相对安全可靠的环境下发展共存,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2003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明确了内部控制在证券行业中的意义,有助于推动证券系统在市场经济下更好的发展。结合COSO委员会于2004年提出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框架,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5年4月公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指引》,确定上市公司应该把企业内部环境,对不确定因素的评估,部门间信息的交流,对风险的防范等要素确定为内部控制的基本制度。2008年6月,财政部,审计署等5部委联合下发了2008年财会7号文件,名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文件中对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规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同时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2010年上半年,我国的五部委共同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为了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使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于2007年3月,由财政部牵头、六部委共同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研究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问世,在业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者们关注目光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规范与体系、全面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融合问题上。08年5月,我国正式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规范》,该规范主要适用于09年7月1日后的上市公司,但是政府鼓励非上市的一些企业也能够按规范执行。COSO报告为我国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提供了相当深远的重要意义和指示,COSO报告的五要素框架是我国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基本输出型,内容上体现了风险管理八要素框架的实质。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本文针对性的指出我国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缺陷,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措施,健全企业的相关制度,使控制制度更完善,这样将会提升企业的注意力,及时发现因控制制度欠缺导致的损失,使企业稳步得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制度和企业制度的逐渐完善,我国企业在市场中有了一片天地,另外建全企业会计控制政策也很重要,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三、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一)内部控制设计存在的问题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调节和管理各个方面的必要手段,其在企业运营方面的突出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的财务更加真实准确、企业的人事更加人尽其才等,但是,每一个制度都不能尽善尽美,尽管其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考虑的十分的周密,也难免所有遗漏。目前,在我国企业当中,内部控制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计划变动快在出现的问题当中,计划变动快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方面,是基于企业日常常规的事务性工作之上的,这些都是日常的重复性的工作,但是在企业工作当中,会随时发生一些未能预料到的情况,这些计划外的事情出现之后,内部控制制度由于缺乏相应的应急控制措施,所以不能达到控制的最佳效果。2.人为因素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上,都是在理想化的状态下设计的,是充分信任每一个员工都会尽职尽责,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人为因素将成为内部控制制度缺陷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内部人员,在执行该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并不认真,在执行上产生偏差,这都会严重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所以,只有内部员工真正理解制度的内涵,严格的遵守,才会让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越权管理企业内部制度实行中,还会出现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存在管理人员越权管理的现象。因此,在落实该制度的时候,难免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会出现滥用职权的行为,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设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再完美,也会徒有其表,不起作用。(二)内部控制执行存在的问题1.会计凭证填制、审核、记账上存在的问题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的一个基本工作内容,是企业账务的主要依据,但在内部控制上常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一、原始凭证各要素未能完整填写。开具的购物发票只有金额,没有购买商品的品种、数量,开具的住宿发票、餐饮发票,只有金额,没有具体的日期时间等。其二、票据传递不到位。会计人员经常性的没有将票据及时的交予相关的财务岗位,致使在核算企业运营成本的时候,下一期企业的成本常常还包含着上一期企业的成本,这种情况下核算出来的运营成本,对企业的决策方面有着较大的干扰。2.不相容岗位职责划分不清企业为了能够节省人力成本,经常会以精简机构人员为名,裁减一部分人员,使得很多人员都身兼数职,而有些岗位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是不允许兼职现象存在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常常会让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3.往来账目管理混乱有些企业在往来账目中缺乏应有的内部控制,使得很多往来账目十分的混乱,账目中的潜在盈利以及潜在亏损在其中长期存挂,也不做任何实际处理。很多账目多年未经核查,因此也不做任何的调整和处理,使得往来账目中的账务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影响。4.物资采购管理不善,账账、账实不符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的时候,也存在着控制力度不足的情况。主要原因是,采购人员经常不顾企业生产或者办公的实际用量,来进行超量的、重复的采购,这不仅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流失,同时也使得积压的物资由于长时间无法消耗而造成资源浪费。此外,过多的物资购入后,还会直接带来物资管理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无论是入库存放,还是出库取件,都会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并且,在物资的出库入库的过程中,账务上的记录甚至有不如实记录或者是不记录的情况存在,导致了物资管理方面账目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情况的出现。5.成本费用管理不严内部控制在成本费用方面的管理做的不够,在成本的核算方面,乱摊现象严重,名目不对的现象时常发生,可以看出,在成本计算的时候,财务人员的随意性以及散漫无责任感十分严重。四、健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一)完善内部控制设计的对策1.不断调整内部控制系统企业需要对内部控制设计加强重视程度,因为没有永远适合自己企业的完美制度,所以这就要求设计者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发展趋势,和科技生产力的变化,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整,企业也要重视内部人员之间的协调关系。2.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内部控制制度在设计上会充分考虑企业的情况,包括企业面临的风险,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内部控制制度上的设计一定会予以一定的弥补,所以制度上一定是好的,但是,为了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