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五、六十年代小说创作概述一:从三流衍一谈起所谓三流衍一指的是建国初期,我们国家的小说创作者大体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解放区作家,他们是衔接解放前与解放后的跨时期的作家。赵树理、柳青、周立波第二个方面是国统区作家,比如巴金、艾芜、老舍、沈从文、等等第三个方面是共和国作家,大体分两种一种是战火中成长的作家,比如杜鹏程、刘知侠、吴强、粱斌、曲波、罗广斌、杨益言等人。另一种是在共和国诞生的作家,如:王蒙、邓友梅、李国文、陆文夫等等沈从文曾经提出过第四种道路。就是不依附共产党、国民党和各民主党派。独立的进行创作生活。1948年郭沫若在《斥反动文艺》一文中,用清算的口气批评沈从文“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五月三十下十点北平宿舍》三个源流作家的特点。国统区作家在新中国时期,再也没有能够产生能与之并肩而立的作品。在创作轨迹上呈现断裂的趋势。而解放区的作家虽然在政治思想上进步了,但是在文学艺术上又倒退了,他们只是衔接起来两个时代而已。战火中成长的作家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因此再也没有写出优秀作品。他们以前的创作只是凭激情和热血写出了亲身经历的那个时代。但是,再向深层以及高层发展的话,他们已经没有那个潜力了。而共和国诞生的作家,没有经历血与火的考验,只是凭借年轻的热血来反映生活。也能够反映生活的阴暗面。二、50、60年代的文学题材:1、题材的确认依据:(1)在“当代”,小说题材(文学的其它样式,如诗、戏剧等也一样)的选取,具有特殊的重要性。(2)毛泽东在《讲话》中就提出革命文学在题材上必须转移到对“新的世界,新的人物”的表现(3)第一次文代会上,周扬的报告把题材的转移(“新的主题、新的人物”的大量涌现),作为解放区文艺“是真正新的人民的文艺”的重要根据:“民族的、阶级的斗争与劳动生产成为了作品中压倒一切的主题,工农兵群众在作品中如在社会中一样取得了真正主人公的地位。知识分子一般地是作为整个人民解放事业中各方面的工作干部、作为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脑力劳动者被描写着。知识分子离开人民的斗争,沉溺于自己小圈子内的生活及个人情感的世界,这样的主题就显得渺小与没有意义了。”明确地规定了工农兵与知识分子在创作中的不同的形象地位,同时,也区分了“人民的斗争”、“生产劳动”与“小圈子内的生活及个人情感的世界”之间的不可混淆的区别1949年的8月到11月,上海《文汇报》开展了“可不可以写小资产阶级”的争论,也涉及了小说(以及戏剧等)的题材重点的问题。文学规范的维护者和质疑者,总是把小说等的题材问题作为关注的焦点。2、50、60年代对小说题材的理解:第一,题材是被严格分类的。作为分类的尺度,有按照社会生活“空间”分类的工业、农业、军队、学校等题材,有按照时间上分类的历史题材、现实生活等题材等。第二,不同的题材类别,被赋予不同的价值等级;题材有优劣、主次、高低之分。类别的严格区分,与等级上的清楚排列,是紧密关连的。因此,又出现了“主要题材”(或“重大题材”)、“次要题材”(或“非重大题材”)的概念。在小说题材中,工农兵的生活,优于知识分子或“非劳动人民”的生活;“重大”性质的斗争(一般指当代的政治运动、“中心工作”),优于“家务事、儿女情”等“私人”生活;现实的、当前迫切的政治任务,优于已经逝去的历史情景;现代的由中共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优于“历史”的其它事实和活动;而对于行动、斗争的表现,也优于“个人”的情感和内在心理的刻画。3、小说题材的分类与等级制度产生的影响:(1)从第一次文代会开始,出现了按照社会生活领域(如工厂、矿山、农村、军营)和当时开展的政治运动、中心事件(如“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大跃进”),来分别“检阅”小说创作的成绩和问题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也出现了这一时期特有的题材分类概念,如革命历史题材、农村题材、工业题材、知识分子题材、军事题材等。“革命历史题材”并不能等同于“历史题材”或“历史小说”,而“农村题材”,其含义也与“五四”新文学以来的“乡土小说”、“乡村小说”,有了不容混同的区别。(2)在强调文学方向和作品基调、风格的统一性的当代,小说形态走向单一化,是不可避免的。单一化的趋向,是相对于“五四”以来的小说状况而言的。A、在40年代后期,对言情、侠义等主要类型的现代通俗小说的批判,使“通俗小说”在当代失去其存在的合法性。B、讽刺、幽默的小说,此时也不能有继续的推进。C、50年代以后,写英雄典型、写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设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线索的小说的主张,取得绝对统治地位,成为衡量作品价值的主要尺度,留给“诗化”、“散文化”小说(以废名,周作人,沈从文位代表)的发展空间已很窄小;D、受到怀疑、拒绝的小说形态,还有侧重表现心理活动、尤其是复杂心理矛盾的那种作品(时代环境:奔放,宏伟)所以最必须提倡的“首先应该是‘奔放、雄伟、刚健、热烈’”。三、50、60年代小说主要体裁状况:(一)、长篇小说:对于长篇,把握生活素材的规模和容量,是受到重视的一个主要因素。对许多怀有“反映这个伟大时代”、写作“史诗式”作品的情结的作家来说,长篇小说是实现这种勃勃雄心的合适的形式。(作家的长篇情结)1、创作实绩:在50年代初期,长篇小说创作显得较为沉寂。《铜墙铁壁》(柳青)、《风云初记》(孙犁)、《保卫延安》(杜鹏程)等,是比较重要的几部。长篇小说的“丰收”(或“高潮”)期是指的: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长篇出版的数量大为增加,且出现了一批体现这一时期小说创作水准的作品。因此,这个阶段,常被当时和后来的批评家称为长篇小说的“丰收”(或“高潮”)期。赵树理的《三里湾》出版于1955年,曲波的《林海雪原》(1957),梁斌的《红旗谱》(1957),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上篇1958,下篇1960),杨沫的《青春之歌》(1958),冯德英的《苦菜花》(1958),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第1部1958,第2部1962),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1958),冯志的《敌后武工队》(1958),刘流的《烈火金钢》(1958),欧阳山的《三家巷》(1959),柳青的《创业史》(第1部,1960),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1961),姚雪垠的《李自成》(第1卷,1963)2、长篇小说的概况:(1)、一个高潮:(2)这些小说种主要描写两类冲突:一是敌我矛盾的冲突二是两条道路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道路的冲突(3)三种人物英雄人物反面人物中间人物(4)四种题材农村题材创业史山乡巨变革命斗争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红日知识分子青春之歌工业题材百炼成钢(5)五种模式传奇式林海雪原英雄史诗式红旗谱创业史社会风俗画山乡巨变英雄浮雕式红岩赤子佳人式青春之歌(6)六种结构双线对比式红日(我军和敌人两方面)复线平行式红岩(前二十章是监狱外斗争,后十章是写监狱内斗争)串连式结构(也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的)红旗谱扇形结构创业史环形结构林海雪原散点透视式山乡巨变(7)、七种风格清新优美山乡巨变赵树理严正恢宏红日吴强深沉悲壮红岩罗广斌杨益言浑厚豪放红旗谱粱斌严峻热烈保卫延安杜鹏程神奇瑰丽林海雪原曲波严禁热忱创业史柳青(8)、八部作品三红一创保林青山(长篇小说代表作)(9)、九个作家此时表现出来的社会风貌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崇高。(二)、短篇小说:当代对它的重视,则是认为它能迅速、敏捷地反映生活。被称为短篇小说作家的有赵树理、李准、马烽、峻青、王愿坚、茹志鹃、林斤澜、陆文夫等创作实绩:峻青的《黎明的河边》、王愿坚的《七根火柴》、茹志鹃的《百合花》、赵树理《锻炼锻炼》、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后改名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当代长篇小说侧重于表现“历史”,表现“逝去的日子”,而短篇则更多关注“现实”,关注行进中的情境和事态。当代政治、经济生活的状况,社会意识的变动,文学思潮的起伏等,在短篇中留下更清晰的印痕。四:五,六十年代小说总体题材分类(一)历史题材:1、民主革命(解放战争)《保卫延安》(杜鹏程)《红日》(吴强)--孟良崮战役等《林海雪原》(曲波)--剿灭东北《红岩》(罗广斌,杨益言)--渣滓洞《百合花》(茹志鹃,短篇)《黎明的河边》(峻青,短篇)2、战争《风云初记》(孙犁),滹陀河畔风云《铁道游击队》(知侠),鲁《敌后武工队》(冯志),冀中《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保定《苦菜花》(冯德英),胶东3、二三十年代(抗战前)《小城春秋》(高云览),厦门大劫狱《青春之歌》(杨沫),30年代前期北平《三家巷》(欧阳山),20年代南国风云《一代》第一卷,酝酿达十五年之久,它叙述了一个名叫周炳的打铁工人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半生经历,力图反映出从1919至1949这三十年来中国历史的革命进程.《红旗谱》(梁斌),从本世纪初叶开始《党费》《七根火柴》(王愿坚,短篇)长征时期4、建国之初(抗美援朝)《三千里江山》(杨朔)《上甘岭》(陆柱国)《洼地上的战役》(路翎)5、其他历史《陶渊明写〈挽歌〉》(陈翔鹤)《李自成(第一卷)》(姚雪垠)(二)现实生活题材1、新的婚姻家庭观《登记》(赵树理)《结婚》《一架弹花机》(马烽)《新事新办》《强扭的瓜不甜》(谷峪)2、农业合作化《不能走那条路》,李准写翻身贫农宋老定想买地的作品,除了在《人民日报》等全国四,五十个报刊转载外,还被改编成话剧,梆子,坠子,连环画等,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对推动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三里湾》(1955),赵树理第一部以农业合作化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周立波出现了较明显的矛盾冲突.《创业史》,柳青阶级阵线分明,两种思想,道路,阶级.3、劳动妇女《李双双小传》(李准,1960)烙有大跃进时代左倾冒进的印记.《静静的产院》(茹志鹃)《新结识的小伙伴》(王汶石)社会主义建设热潮把吴淑兰这样的好媳妇卷进了生活的激流,成为和张腊月一样的建设新生活的闯将4、工业建设《铁水奔流》(周立波)《百炼成钢》(艾芜)1957年出版,小说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背景,描写了某炼钢厂在恢复和扩建过程中既炼钢又炼人的故事.热情歌颂了以秦德贵为代表的先进工人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上海的早晨》(周而复)这部作品的第一,二卷于一九五八年和一九六二年相继问世.第一部以相当充分的篇幅描写了解放初期上海滩上以徐义德,朱延年为代表的一群工商业资本家向无产阶级发起的猖狂进攻.他们自恃有外国政治,经济势力作靠山,阴谋策划抽逃资金,构筑好上海,香港,纽约三道防线,准备与无产阶级作最后的较量.《乘风破浪》(草明)《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5、干预生活《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王蒙)《田野落霞》(刘绍棠)《改选》(李国文)《灰色的帆蓬》(李准)6、人情人性《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在悬崖上》(邓友梅)《红豆》(宗璞)《小巷深处》(陆文夫)《达吉和她的父亲》(高缨)五、优秀小说解读1、孙犁《铁木前转》铁匠和木匠传的前半段(木匠犁老东和铁匠傅老刚的故事,儿女是六儿、九儿)2、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3:《锻炼锻炼》(1958)4:《登记》5:孙犁《山地回忆》荷花淀派6:丛维熙《雪落黄河静无声》7:茹志鹃百合花风格8:路翎《洼地上的战役》9:孙犁《风云初记》(抒情式小说)人民最初的心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