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建筑学专业6学分180学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它与建筑设计和毕业设计一脉相承,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建筑设计基础是学生步入建筑之门最先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它将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牢固的基础。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形成坚持基本功训练和强调空间设计为主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提出了以建筑空间设计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由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修养和自我悟性转向理性培养,由侧重手工技巧训练转向侧重创造性、建筑思维方面训练。其核心包括三大模块:建筑认知和表达、从抽象空间到具体建筑、建筑分析和运用。因此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学生的建筑艺术表现力和空间构思能力,增强学生的建筑设计基本功训练。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建筑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建筑设计理论基础和建筑表达与表现技巧训练两个部分。建筑理论包括:入学教育、建筑概论、建筑基本知识、表现技法初步、建筑空间构成基础、材料建构初步、外部环境分析、建筑设计入门。而建筑表达与表现技巧训练则贯穿在多个课程设计的作业中。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课程设计的实际训练这两个教学环节来完成。具体如下:(1)入学教育:引言(2)建筑概论:第一节:什么是建筑,人们是如何认识建筑的第二节: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第三节:建筑师与环境第四节:建筑学专业所学内容总述第五节:建筑师需要具备的素质(3)建筑基本知识:第一节:中西方建筑基本知识第二节:人的行为与环境分析第三节:大师经典作品解读(4)表现技法初步:第一节:概论第二节:制图工具与使用要领(墨线线条练习)第三节:表现技巧(徒手线条、钢笔画、水墨、水彩渲染等)第四节:构图基本原理第五节:建筑空间构成(模型制作等)第六节:建筑识图(建筑抄绘)第七节:建筑测绘基本知识第八节:色彩基本知识(钢笔淡彩)(5)建筑设计方法入门:第一节:建筑设计的学习特点第二节:任务分析和调查研究第三节:方案的比较和研究第四节:设计的深入与推敲第五节:方案表现图三、课程作业及教学要求第一学期1.认识建筑:建筑概论,对本课程“建筑设计基础”的介绍和要求2.建筑表达与分析系列:2-1.墨线线条练习:学习建筑制图、掌握制图仪器的使用方法2-2.建筑抄绘:学习建筑的基本表达语言,初步掌握建筑制图(平、剖、立面)的基本方法2-3.轴测图绘制:用墨水绘制建筑的楼层分解轴测图,使用平面斜轴测图(60度-30度)2-4.制作大师作品的模型:学习建筑图中各部件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2-5.大师作品分析:从认识大师作品开始,逐步深入地了解其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3.建筑空间构成训练系列一:3-1.单一空间的划分与限定:对空间围合、分割、限定等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3-2.多元空间的冲突与组合:选择模型进行多种组合,寻求空间组合的多种可能性3-2.空间构成的分析与表达:通过分析图等,总结与反思空间模型设计的过程、思路与方法4.字体练习和钢笔徒手画(平时练习):仿宋字体与徒手画基本功的训练5.水墨、水彩渲染系列(课堂辅导与课外自学相结合):5-1.调色色轮:学习裱制水彩纸和色彩基本知识,通过色轮训练水彩的调色5-2.水墨渲染:初步掌握水墨的特性和平涂、退晕、“湿操作”等渲染技法5-3.单色练习:通过建筑立面来学习色彩的冷暖、环境光影变化和材质表达5-4.水彩渲染:训练整幅水彩渲染的技法,表现建筑空间和环境特点,要保证整体效果的协调第二学期6.建筑测绘:学习建筑测绘的方法和实物图纸的对应关系,理解建筑结构和构造的基本知识。7.建筑空间构成训练系列二:7-1.空间形态的功能化训练:通过空间的剧情设计,初步确立了人-建筑在空间中的互动关系7-2.空间形态的具体化训练:确定结构方式和材料选择,把抽象空间以直观的形象展示8.环境分析与设计:8-1.人的行为与环境分析:选取实际环境中的特定景观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和改进性设计8-2.内外之间——小庭院设计:练习外部空间设计中的若干基本设计要素及其构成9.材料建构训练:初步认识“构造和结构”与材料的关系,学习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的结合方式和设计方法第三学期10.小型建筑设计:通过前期的对大师作品的分析,模仿和体现其设计的精华,学习和体会大师的设计手法。在自己选择的环境内,设计出具有特质的活动空间,并组织好不同空间和建筑元素之间的转换与联系,使之形成富于趣味的空间序列。四、课程的学时分配每个课程作业平均按2-4周安排,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难度和学习进度做适当调节。五、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将传统的基础训练与创造性思维训练相结合,建筑空间表现和设计;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除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外,还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难点:实践性课程需因材施教,对学生专业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解决办法1、打破旧有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性和研讨性教学等手段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增强师生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课堂讨论、作业讲评等开放式的教学,将建筑专业课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表现出来,让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我,相互之间尽最大可能的交流。·现场实地教学,通过参观、调研,加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使学生多动手,通过模型制作和电脑建模来启发创新,培养学生对材料和结构认知,使学生有更广阔的领域空间去创造。2、强化通识教育·从传统的技能训练到思维训练,强化认识和分析能力·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社会调研能力·培养综合性创新人才为目标六、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建筑初步》清华大学田学哲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建筑形态设计基础》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基础教研室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托伯特·哈姆林著,邹德侬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建筑的涵意》刘育东著,天津大学出版社6.《建筑语汇》爱德华·T·怀特著,林敏哲、林明毅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7.《建筑师与设计师视觉笔记》[美]诺曼·克罗、保罗·拉塞奥著,吴宇江、刘晓明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美]保罗·拉索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直接发生—空间训练基础》崔鹏飞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建筑的开始—小型建筑设计课程》傅祎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