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广高速铁路某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_secre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编制依据1.1《关于印发加强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1.2《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文);1.3基础资料:1.3.1新建贵广铁路*标施工合同文件;1.3.2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3.3设计院关于隧道地勘报告资料;1.3.4《****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办法》1.4设计院初步设计风险评估报告;1.5设计院提供的设计图纸;1.6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1.6.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以下简称隧规)1.6.2《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1.6.3《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1.6.4《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1.6.5《铁路隧道辅助导坑技术规范》(TBJ10109-95)1.6.6《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TB10306-2009)1.6.7《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1.6.8《铁路基本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铁建设〔2007〕152号)1.6.9《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二、本标段隧道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新建贵广铁路****标起止里程为****,全长66.207Km。本标段****,全长****m,该隧道地质复杂,Ⅳ、Ⅴ级围岩比重大,其中碳质页岩开挖后易产生较大变形,为*级风险隧道,也是全标段的首要控制工期工程。****隧道位于****自然保护区,对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高,是本标段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2.2地形地貌本隧道属于高原斜侵蚀、构造中、低山区,为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级大斜坡地带,90%以上面积属于山岳地形,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峦叠障、沟谷纵横。山岭及河谷延伸方向基本与构造线一致。地形受流水强烈侵蚀与切割,水系呈树枝状密布,横向形态多呈“V”型,基岩多裸露,阶地不发育。2.3地层岩性隧道范围内覆土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Q4)地层,主要穿过奥陶系、寒武系、石炭系、泥盆系地层。变质岩:天平山至田坝岭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4)地层变质岩,包括板岩、片岩、变质砂岩、炭质页岩等,各种岩性相间分布。第四系:山坡普遍覆盖厚度不大的坡残积黏性土,局部为滑坡堆积土。2.4地质构造构造体系分段:受地质构造影响,隧道洞身穿越多条断层,如:黄家断层、下朝堂正、断层马径界断层、上坪逆断层、胡家断层、木洞逆断层、胡桥头1号、2号逆断层和柏竹断层。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受构造控制明显,背斜成岭、向斜成谷是本区的地貌特点。构造线与线路交角变化较大,可溶岩与碎屑岩相间分布。褶皱:主要褶皱有大海背斜、上宇庙4#向斜、上宇庙5#向斜、马经界向斜、杉树坪向斜5处褶皱。2.5不良地质本标段不良地质主要有岩溶、断层破碎带、软岩大变形、局部煤层地层、顺层、危石及浅埋偏压等。2.6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划分,本标管段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基本烈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2.7水文地质条件本区段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裂隙溶洞水占岩溶水分布面积的46%,富水性强,溶洞裂隙水占岩溶水分布面积的8.6%,富水性中等;向斜轴部节理裂隙密集,岩溶发育,地下水富集程度高,另外张性结构面导水性能好,也有利于岩溶水富集。本隧道地下水对混凝土具酸性侵蚀,化学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1。三、风险评估程序及方法3.1风险评估程序根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及贵广公司要求,结合本标段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本标段隧道风险评估基本程序如下:3.1.1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3.1.2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确定风险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3.1.3提出各风险因素的等级及残余风险等级,综合确定各隧道风险等级。3.1.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措施并确定监控责任。3.1.5上级单位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正意见。3.1.6根据上级部门意见及专家意见完善风险评估报告并执行。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见后附图)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施工阶段开始检查施工图阶段所做的全部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数据资料,以及招投标和合同中反馈的信息结合自身施工水平和现场情况对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对风险进行评估在施工组织计划中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包括预设的应对措施和残余风险的处理措施全过程对残余风险进行风险监控建立专门机构定期检查施工中实际地层条件和各种风险满足直至整个隧道完工检查结果是否满足要求不满足改变预设的风险应对措施、施工方法和步骤,选择更优化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实施变更后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3.2风险评估方法以专家调查法为主线,综合运用风险因素核对法、风险层次分析法、矩阵法。3.3风险分级及接受标准3.3.1事故发生概率等级标准在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质条件、原勘测、设计有关资料后,将各种风险因素导致相应事故发生的的概率及后果分别用1~5五个数值来表示,其中,概率等级“1”~“5”分别代表“很不可能”、“不可能”、“偶然”、“可能”、“很可能”,各概率等级所对应的概率大小和等级标准见表3-3-1。表3-3-1事故发生概率等级标准概率范围中心值概率等级描述概率等级0.31很可能50.03~0.30.1可能40.003~0.030.01偶然30.0003~0.0030.001不可能20.00030.0001很不可能1注:(1)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2)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3.3.2经济损失等级标准表3-3-2经济损失等级标准后果定性描述灾难性的很严重的严重的较大的轻微的后果等级54321经济损失(万元)>1000300~100100~30030~100<303.3.3风险等级标准后果等级“1”~“5”分别代表“轻微的”、“较大的”、“严重的”、“很严重的”、“灾难性的”;并定义概率及后果的估值的乘积为风险指数,依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风险等级标准将风险指数分为“极高(Ⅰ级)、高度(Ⅱ级)、中度(Ⅲ级)、低度(Ⅳ级)”四个等级。其事故发生概率、后果等级与风险等级(指数)关系如表4-2所示:表3-3-3风险等级关系后果等级概率等级轻微的较大的严重的很严重的灾难性的12345很可能5高度(II级)高度(II级)极高(I级)极高(I级)极高(I级)可能4中度(III级)高度(II级)高度(II级)极高(I级)极高(I级)偶然3中度(III级)中度(III级)高度(II级)高度(II级)极高(I级)不可能2低度(IV级)中度(III级)中度(III级)高度(II级)高度(II级)很不可能1低度(IV级)低度(IV级)中度(III级)中度(III级)高度(II级)3.3.4风险接受准则表3-3-4风险接受准则风险等级接受准则处理措施低度(Ⅳ级)可忽略此类风险较小,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中度(Ⅲ级)可接受此类风险次之,一般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高度(Ⅱ级)不期望此类风险较大,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极高(Ⅰ级)不可接受此类风险最大,必须高度重视并规避,否则要不惜代价将风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四、风险评估内容4.1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4.1.1评估对象:本评估报告评估对象为***隧道()。4.1.2评估目标:根据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结果,根据施工地质、资源配置及施工方案进行再评估,提出相应的隧道施工安全措施,着重于施工管理、措施评价和落实。通过风险评估与管理,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切实有效地控制各类风险,将各种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4.2风险评估内容:根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应在施工图阶段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对所有隧道进行评估,主要侧重于施工安全,重点对塌方、瓦斯、突水突泥、岩爆、大变形等典型风险进行评估。隧道风险清单序号风险事件风险产生的原因险源类别后果备注1瓦斯爆炸通风不良等施工因素炭质岩地质因素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2掉块、塌方断层、软岩变形、地质构造、地下水、初支时效和地质、地形、施工因素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施工质量3突泥、突水岩溶、断层等地质构造地质、地形等因素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4洞口塌方施工方法不当或施工质量因素顺层、浅埋等地形地质因素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4.2.1瓦斯根据施工设计图内容,本标段瓦斯隧道见下表:隧道瓦斯爆炸初始风险等级表序号隧道名称评定结论概率等级后果等级风险等级1***有危险性33高度4.2.2岩溶(突水突泥)根据施工设计图内容,本标段岩溶隧道见下表:隧道岩溶(突水突泥)初始风险等级表序号隧道名称评定结论概率等级后果等级风险等级1****极易发生突泥突水危险43高度4.2.3掉块、塌方根据施工设计图内容,本标段掉块、塌方隧道见下表:隧道塌方初始风险等级表序号隧道名称评定结论概率等级后果等级风险等级1***易发生坍塌43高度4.2.4岩爆根据施工设计图内容,本标段岩爆隧道见下表:隧道岩爆初始风险等级表序号隧道名称评定结论概率等级后果等级风险等级1***局部地段有可能发生22中度4.2.5洞口浅埋偏压根据施工设计图内容,本标段洞口浅埋偏压隧道见下表:隧道洞口浅埋偏压初始风险等级表序号隧道名称评定结论概率等级后果等级风险等级1***进、出口易塌方、滑坡43高度4.2.6隧道断层破碎带情况:****隧道断层破碎统计表序号名称与隧道洞身相交位置交角(°)断层特征描述1黄家断层DK368+84080为区域性断层,走向N25~35°E,倾向NW,倾角较陡。NW盘地表出露地层为寒武系清溪组中段(Єq2)地层,SE盘寒武系边溪组上段(Єb2)地层;根据物探揭示,断层带宽度100~120m,带内岩体破碎,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2下朝堂正断层DK372+320~+50582为一区域性正断层,走向N34°E,倾向SE,倾角约64°;上盘地表出露地层为寒武系清溪组中段(Єq2)地层,下盘地表出露地层为寒武系边溪组上段(Єb2)地层;断距3900m左右,断层破碎带宽度约180~190m,带内岩体破碎,有硅化现象,局部为角砾岩、断层角砾、压碎岩,石英脉发育,局部多见石英团块,在地貌上表现为断谷;断层对相应段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大3马径界断层DK376+050~+13076为性质不明断层,段内走向大体为N20°E,局部稍缓,根据物探揭示及调查,断层带宽70~100m,两盘分别为为寒武系清溪组中段(Єq2)、和寒武系边溪组上段(Єb2)地层4上坪逆断层DK380+70552为一区域性逆断层,段内走向大体为N10°W,倾向SW,倾角约65°,上盘为寒武系边溪组上段(Єb2)地层,下盘为奥陶系黄隘组(O1h2)地层,根据物探及调查,断层破碎带宽70~100m,断层附近岩体破碎,岩层产状凌乱,为断层角砾及断层角砾岩充填,受该断层影响,附近多发育节理密集带;断层破碎对相应段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4.2.7***隧道软质岩变形情况:***隧道:DK371+600~DK372+600、DK376+100~DK377+100等段洞身基岩为以页岩、炭质页岩为主的软质岩,埋深大,存在塑性变形。4.2.主要岩溶或突水突泥情况:序号隧道名称岩溶(突水突泥)备注1****4条区域性断层破碎带易集中地下水,易发生突水;D3K272+550~D3K375+850段局部岩溶发育,易发生突水突泥。4.3风险评估记录本标段隧道安全风险评估见附表:(1)附表1《风险清单表》;(2)附表2《初始风险等级表》;(3)附表3《风险因素权重表》;(4)附表4《风险因素综合权重表》;(5)附表5《风险期望损失表》;(6)附表6《风险对策措施表》;(7)附表7《风险评估综合表》.五、风险对策措施及建议5.1风险对策措施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