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28岁的留美硕士陈丹蕾杀夫案审理尘埃落定,于9月4日被判死缓,赔偿被害人父母人民币44万。北京晚报消息:北京市23.66%大学生患有抑郁症(北京普通人群的抑郁症患病率为3.31%),据此估计,不少于10万人。2004年,北京地区高校共有19名学生自杀身亡。心理健康与人生一、树立现代健康观念二、常见心理疾病三、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一、树立现代健康观念1、精神疾病成为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威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资料证实:人类精神疾病与社会的高度发展呈同向趋势。据新华社曾播发的一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7年就业结构变化的估计图表显示:农业将减少96.62万人,汽车工业将减少49.8万人,机械及仪器工业将减少58.2万人。据调查,我国有60%以上的员工感受到来自工作的压力。经营竞争、管理竞争、职务竞争、岗位竞争、就业竞争、升学竞争等等压力,几乎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首都医药》最近调查:50%的精神不健康倾向,1/3的抑郁倾向。20世纪中叶,天花、脊髓灰质炎、疟疾、结核病和婴幼儿死亡,是世界上低收入国家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今天,天花已被消除,在不久的将来,脊髓灰质炎也将被消灭,婴幼儿死亡率显著下降。我国自80年代以来,重症精神障碍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卫生部报告,现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有1600万人,精神疾患在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在我国,2002年,自杀死亡率为23/10万人。2003年1月美国《财富》杂志有观点指出:“最后的禁忌不是性,不是酗酒,不是毒品,而是职业压力对员工造成的伤害。”“没有任何一项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1997年,世界精神病协会指出:人类已从“躯体疾病时代”进入“精神疾病时代”,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已成为21世纪的“世纪病”。2、现代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现,健康乃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良好而完满的状态(1948,WHO)。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理、行为等因素分析:▓有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有没有主观不适感▓有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环境的高效而满意的适应,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生命具有活力,人的潜能得到开发,人的价值能够实现。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也曾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四个标志: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3、大学生与心理健康大学生面临的“三大”、“三高”、“三低”、“一滞后”问题“三大”:学习压力大、就业压力大、经济压力大“三高”:家长期望高、社会期望高、自我期望高“三低”:适应能力低、调节能力低、抗挫能力低“一滞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滞后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导致休学、退学、乃至引发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的比例,不断上升。十几年前,大学生修学、退学的主要原因是生理疾病,而目前,全国高校大学生因心理疾病退学的占大学生因病退学的64.4%,约占在校学生的1%~2%。2005年8月20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6岁的衡阳籍博士生孟懿因“厌世、精神抑郁”而跳楼自杀。1.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1)以社会文化作为参照系(2)个人反应和环境刺激4、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1)符合年龄特征人的心理和行为应与其年龄特征基本相符。(2)人际关系和谐与人相处,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有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4)健全的人格人格,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人格特征是:个人所想、所说、所做的是协调一致的。(3)乐观进取对生活持有乐观进取的态度,顺境时充满热情,逆境时不丧失希望。(6)个人与社会和谐一致与社会保持良好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的认识,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要求相符合。(5)正确的自我意识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有良好的基本满意的态度,存在着一种健康有益的差距,能恰当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3、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标准•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不能等同。前者是一个持续的状态,后者是偶然出现的。•标准的理想性.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相对性。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并无明显界限,而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如将正常比作白色,将不正常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或过度带----灰色区,大多数人都散落在这一区域内。这也说明,对多数学生群体而言,出现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积极加以矫正调整。•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有程度的差异。人的健康状态的活动在于一个人产生了某种心理障碍并不意味着永远保持或行将加重。这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反映到心理上形成心理冲突是非常正常的。许多发展性问题是可以自行解决的。三、大学生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1)学习问题:学习压力过大,成绩不稳定,专业不满意,缺乏学习动力,厌学,考试焦虑等。2)人际交往问题:沟通不良,交往恐惧,孤独封闭,缺乏社交技能。3)恋爱及性方面:异性交往困难,单相思苦恋,性冲动的不良心理反应.4)人生态度方面: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取向,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具有消极的评价。5)家庭及其它方面:在家庭关系,经济问题,职业选择,业余生活,成才及发展方向等问题的困惑和苦恼。20压力调适策略+获得专业帮助,并听从对方的建议+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并按计划行事+对事情采取按部就班的作法+重新发掘生活中重要的事情—期盼会有奇迹出现—盼望该情境会自然过去或自然解决—自责—试图以吃、喝、抽烟、用药使自己好过些注:+为适应——为不适应面对压力时,适应与不适应的调适策略21乐观者与悲观者的应对倾向乐观者悲观者寻找信息压抑思维积极应对和计划放弃积极的认知重构自我分心寻找利益回避认知幽默忧郁接受公然否认(采自Carver,Scheier,1999)三、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疾患人格障碍又称人格异常。这种异常是在人的认识过程和智力都没有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是对正常人格的偏离。(一)人格障碍人格障碍的一般特征A、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与人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B、把自己遇到的一切困难都归咎于命运和别人的错误,把社会和外界对自己不利的条件都看作是不应该的,对自己的缺点却无所觉察,也不改正。C、自我中心,认为自己对别人不负任何责任,对不道德的行为没有罪恶感,对伤害别人的行为不后悔,对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执意偏袒与辩护。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而不能设身处地体谅他人。D、在任何环境是都表现出猜疑、仇视和偏颇的看法,难以改变病态观念。E、缺乏自知。当行为后果伤害他人时,自己却泰然自若毫无感觉。F、一般意识清醒,无智力障碍G、幼年开始,一旦形成改变难度大。一般认为紊乱不定的心理特征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是各类人格障碍的突出特征。2.暴发性人格情绪不稳定,容易突然暴发无节制的愤怒、仇恨或激情。由此可能出现相应的事端,事后懊悔。1.强迫性人格疑虑固执,有超出一般人的不安全感,行为小心翼翼,缺乏果断,常常反复核对,过分追求准确无误,过分苛求自己,紧张苦恼而又强行自我克制。4.偏执性人格自尊心过强,容易对他人产生成见;平时往往是表现出敏感多疑,好嫉妒,易激惹,好打抱不平,固执死板,过高估计自己。3.易反应性人格不论所发生的事是喜是悲,都较常人表现得过分。1.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神经症,被列为导致大学生休学的四大疾病之一。2.强迫性神经症以强迫症状为主,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没必要但又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意向或行为的存在。(二)神经症4.抑郁性神经症以持久的抑郁情感为特征的神经症,表现为哀伤、悲观、孤独感、自我蔑视、自我贬值等。3.焦虑性神经症以焦虑症状为主,在焦虑反应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5.疑病性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对罹患疾病的焦虑紧张情绪,强烈求治的愿望,相当牢固的躯体症状,但查不出相应器官的结构损害。1.偶发与持续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全是一回事。判断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2.程度的差异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从健康到不健康的连续体,心理正常与异常并无确定界限,更可能是程度的差异。(一)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持和维护4.理想的标准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仅仅反映了个体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所应有的心理状态的一般标准和要求,而不是最高的境界。3.状态的变化心理健康状态是不断变化着的。既可能从不健康转变到健康,也可能从健康变为不健康。(二)培养健康心理的原则1、培养健康心理的基本原则1)协调平衡原则2)能动适应原则3)身心互动原则4)相容互益原则5)遗传和教育并重原则1.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对社会、人生、世界上的事物持正确的态度,正确地体察和分析事物,冷静而稳妥地处理事情。2.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对自己做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有自知自明,保持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三)保持和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4.改变人际交往理念首先,不必刻意寻找知心朋友。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认识到,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其次,同学之间要正确对待竞争问题,应当既讲竞争又讲合作。3.学会控制情绪及时告诫和提醒自己制怒;及时脱离现场;接受他人劝解;找机会向好朋友、同学倾吐心绪等。6.正确运用心理调适自我激励法、词语暗示法、迁移法、行为补偿法。5.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业余爱好在大学阶段依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条件,注意培养和发展一些业余兴趣和爱好。7.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对于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和社会,用新的方式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可产生全新的思维方式。(三)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1.开发智慧潜能其重点在于为智力发展提供内在心理动力源泉和方法支持。2.增强心理能力心理能力,是指智力以外的心理能量。主要包括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积极适应的能力。4.促进行为的良好适应行为的适应状况,既是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检验一个人社会化程度高低的外在标志。行为适应与否又反作用于心理健康和性格品质等方面。3.培育优良性格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人格完善、心理障碍预防、能力和行为养成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1、父母之爱与子女心理健康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积极关注自体心理学认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积极关注,来自父母的赞扬与鼓励对孩子能自尊、自信、自我认同,极为重要。人的健康性格的形成要经历的阶段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不管他长大以后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显著,他内心还是自卑的。家庭教养类型与子女的性格、行为形成的关系家庭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争斗;在虐待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伤害;在包办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依赖;在干涉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被动;在娇宠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任性在忽视中长大的孩子,他情绪孤癖;在专制中长大的孩子,他喜欢反抗;在淫乱中长大的孩子,他会心理变态;在民主中长大的孩子,他领导能力强;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自信;在公平中长大的孩子,他抱有正义感;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耐心;在赞赏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喜欢自己;在爱之中长大的孩子,他会爱人如己。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子女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了子女无穷无尽的爱,但做子女的,往往要么感受不到在种爱(如马加爵15岁就想杀父),要么将这种爱看成了一种负担,一种束缚,感觉是无法抗拒、无法拒绝的精神枷锁。2、新生入学之初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大学新生如校后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可能不适应大学的新环境(学习、生活、人际等),由此引起心理上的焦虑感、罪恶感、疲倦感、烦乱感、无聊感、无用感和行为上的不良症状,这种现象被称为“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或“心理间歇期”。“交往休克”心理断乳期分离焦虑症大一新生矛盾心理素描自豪与自卑并存放松与紧张交替孤独与恋群交织求知与厌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